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當我們有了孩子以後,都知道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往上面畫什麼就會成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們都是既可愛又聽話,可是為什麼家長們慢慢的會發現,孩子越大越難管呢。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曾有科學家表明,幼兒寶寶在2歲期間,大腦處於發育期,當形成自我意識的時候,就會出現家長們所說的“叛逆",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識的時候,就會去追尋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沒見過的新鮮事物,從內心中牴觸一些家長所說的話。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在意識的自我行程中,寶寶的性格,以及情緒控制能力,就會形成一個雛形,此時若將一些不好的行為稍加放縱,那麼孩子將來想要去改掉這些,估計也為時太晚了。我們應該考慮孩子在性格,不良行為行成的雛形進行更改,省的大了,後悔也來不及。

著名的李玫瑾教授說到:“當孩子有了這些不良的行為,該打就得打,形成了習慣就很難改掉。”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小孩子有這種不良的“行為”千萬不能慣

1.亂摔東西,隨便發脾氣

在養育我們的孩子中,孩子經常會出現這種,抓到一個東西就摔掉,這是因為孩子的手部發育的很快,靈活,有些家長不在意,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會以摔東西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情緒,慢慢的也有可能演化成打人,當寶寶形成了自我意識,這些也就不知不覺的形成了不良習慣。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2.威脅父母,已達到目的

在大眾父母眼中,常常會因為孩子哭鬧,來給孩子想要的東西,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現象,在老人這輩中更是對自己的外孫、孫女,慣養。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各位家長們殊不知,孩子在變相的威脅長輩,以自己的哭鬧,可憐來博取大人的同情心來達到自身的目的。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3.撒謊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些孩子難免會在一些事上撒謊,大概分兩種情況。在孩子做錯一件事或者損壞一些東西的時候,本能的害怕,內心中會產生一些恐懼的心理,害怕被爸爸媽媽們說,想要去逃避父母的責罵,很容易的用謊言還躲避父母的責罵,當第一次做錯事用謊言可以逃避,那麼就還會有第一次第二次,漸漸的成為了習慣。

還有一些孩子在發育的時候因為剛開始說話,對一些話語表達的並不是非常的清楚,簡單點就是還沒有組織語言的能力,不小心造成了謊言的假象。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在父母的眼中,作為爸爸媽媽的心頭肉,大部分的家長不忍去下手,來糾正這些。但一些明智的父母就不會這樣來嬌慣孩子,想要把孩子引導到一個正路上,該管就要管,誰都不想,這些毛病影響孩子以後的整個人生。

當我們的孩子不知不覺的有了這些不良的“行為”我們需要如何去引導呢?

孩子的思想是空白的,尤其是剛有了行走能力和語言能力,對任何事物的都未知的,很難對事物做出好壞的判斷,若是父母沒有時間,或者忽略了孩子這些事情,父母不重視,那麼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就會逐漸的演變之後的壞習慣。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這是就需要我們家長對孩子進行一些培養,更好的引導孩子在今後的道路中少彎路,隨著素質的提高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加的出色。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父母也可以選擇一些繪本書籍,可以更好的為你提供強力的技巧,以減少家庭衝突,促進合作、尊重和互理解。

下面我為大家推薦一套繪本,從孩子的學習方法到孩子的性格培養,再到孩子的世界觀、金錢觀,培養孩子對於學習方法的知識等等。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繪本中的圖畫色彩豐富很能吸引孩子的眼球,還會讓孩子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

李玫瑾教授:孩子有3種行為,該打就得打, 家長不重視,就很難改掉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查看就可以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