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個村的女“書記”,讓蒸餑餑的姐妹掙上了“工資”

脫貧攻堅她力量① | 山東這個村的女“書記”,讓蒸餑餑的姐妹掙上了“工資”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出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中央有號召,婦聯有行動。山東省各級婦聯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省委和全國婦聯部署要求,以深入實施“巾幗脫貧五送行動”為重點,團結引領廣大婦女群眾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奉獻巾幗之力,唱響巾幗之歌。

齊魯女性推出“脫貧攻堅她力量”專欄,講述齊魯巾幗脫貧攻堅的典型故事。

山東省威海市孫家西山村

第一書記呂明玉:

精準發力,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


幾場春雨過後,孫家西山村山上的山苜楂已經冒出芽來了。


2019年下半年,呂明玉就將目光瞄準了山野菜採摘項目。11月初,她指導村裡建成了佔地3畝的兩座山苜楂、山野菜種植大棚,籌劃著等2020年開春舉辦採摘節,讓更多的人來認識孫家西山村。


呂明玉是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供電公司派駐孫家西山村的第一書記。2018年6月8日,呂明玉正式駐村,通過強班子、聚合力、促發展等一系列措施,村裡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渠道不斷拓寬,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呂明玉的脫貧攻堅計劃。她的工作重心也隨之轉移到疫情防控上來。


脫貧攻堅她力量① | 山東這個村的女“書記”,讓蒸餑餑的姐妹掙上了“工資”

▲呂明玉在村裡張貼疫情防控宣傳單。


早在1月24日除夕晚上,來自各渠道抗擊疫情的消息就讓呂明玉感到緊張。按照原定計劃,初一上午,全村百姓將齊聚村委大院,敲鑼打鼓慶新春。


雖未接到通知,但呂明玉敏感地意識到,這種情況,人員聚集是大忌。她果斷在村微信群中發出了取消初一慶祝活動的通知。初一早上,一心記掛著村事務的她,顧不上吃餃子,匆匆忙忙趕到村裡。


從大年初一,呂明玉就投入到緊張的防疫戰鬥中,安排卡點值守、走街串巷消毒、輾轉購買防護用品,既當指揮員、戰鬥員,又當後勤保障員,一刻也不鬆懈,帶領村民築起一道又一道安全防線。


呂明玉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會議,開會討論研究布控,在出入村的三條主幹道設立卡點,創設黨員先鋒崗,發動黨員和村民代表三班輪流值守,把牢山村“進出關”。


脫貧攻堅她力量① | 山東這個村的女“書記”,讓蒸餑餑的姐妹掙上了“工資”

▲呂明玉帶領村裡值守的黨員,在孫家西山村路口的防疫卡點重溫入黨誓詞,在鮮紅的黨旗下許下錚錚誓言。


為了從根子上穩民心,讓百姓宅得住,她又利用村大喇叭喊話、微信傳達轉發疫情防控知識、入戶清潔消毒宣傳等多種宣傳手段,為百姓思想打上“防疫針”,築牢群防群治第二道安全線。


同時,針對村內一戶夫婦曾與確診患者在洗浴中心有過交集,呂明玉又帶領村“兩委”嚴陣以待,專人值守門口,嚴密監控居家隔離人員情況,築牢第三道防線……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和全村黨員幹部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請纓,村裡的防疫隊伍日漸壯大。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趨好轉,呂明玉再次調整工作重心。“要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脫貧攻堅,不能讓防疫影響村經濟發展的步伐,影響脫貧攻堅的腳步。”呂明玉馬上召開了村“兩委”會議,決定在村裡再流轉3畝土地,用來建設山苜楂大棚。


脫貧攻堅她力量① | 山東這個村的女“書記”,讓蒸餑餑的姐妹掙上了“工資”

▲呂明玉在村“兩委”班子會議上佈置做好孫家西山村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


經過十幾天的“搶”戰,她硬是帶領大夥跑出了“加速度”——兩個山苜楂大棚竣工,最後一個大棚骨架也初見,只差蓋膜了。


在此基礎上,她還帶領村委在村西山腳下規劃出60多畝山地,撒上了蒲公英、山苜楂等野菜種子,在孫家西山村打造鄉村野菜採摘遊項目。


同時,呂明玉馬不停蹄,多管齊下,獲悉文登區米山鎮西山後村正在開發慄蘑菇種植項目,在詳細瞭解慄蘑菇的種植技術、銷路、前景等情況後,與村“兩委”班子商討決定,在村裡流轉4畝土地,用來種植慄蘑菇。


“4月份大棚建好後,5月份菌棒入棚,9月份結束,週期120天,全程有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出的慄蘑菇也有專門的渠道收購,一個棚產量在1.4萬到2萬斤,1斤慄蘑菇目前的收購價格在7元左右,收入還是很可觀的。如果今年試驗成功的話,明年我們將擴大種植規模。”呂明玉滿懷憧憬地說。


孫家西山村的脫貧攻堅,離不開呂明玉的細心謀劃。她剛來駐村的時候,在走訪中就發現,村裡的婦女們擅長做麵食,做出來的膠東花餑餑、喜餅、麵條等麵食模樣俊、味道好。膠東花餑餑還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呂明玉想到,村裡的舊村委會大院還閒著,大多數村民自己家還種植小麥和各類蔬菜,何不把這些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將精準扶貧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建個麵食加工廠呢?


說幹就幹,呂明玉和村“兩委”班子將舊村委大院改造成生產車間。她又四處奔走尋求設備和技術支持。一家企業被她的誠意感動,免費提供了成熟的技術和部分設備,幫助培訓村裡的婦女。村裡購置了和麵機、揉麵機等各類設備之後,2018年7月,威海騰鑫麵食專業合作社成立了。


麵食合作社不但幫村裡閒置的勞動力成功就業,還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67歲的村民殷玉玲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在離家不遠的騰鑫麵食專業合作社上班後,“我一個一輩子圍著鍋臺轉、只會蒸餑餑的家庭婦女,老了竟然掙上工資了,一個月有3000塊呢!”


孫家西山村的麵食產品通過“慧農幫”網絡平臺和國網電商平臺,不僅在北京、陝西、遼寧、山東有銷路,還有了澳大利亞、美國的訂單,累計銷售1.4萬箱。


2019年7月,孫家西山村被評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服務脫貧攻堅試點示範基地。“等我們村的經濟更加可觀了,我就可以鬆口氣,抽時間陪老公和女兒在家試做一下疫情期間風靡全網的手工涼皮啦。”呂明玉說。


脫貧攻堅她力量① | 山東這個村的女“書記”,讓蒸餑餑的姐妹掙上了“工資”

(本文原題《精準發力,跑出脫貧攻堅“加速度”》,來自《中國婦女報》2020年3月25日1版)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姚建/王建芬

信息支持:省婦聯發展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