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持續推進農民增收 ,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7個路徑

作者:劉志強,系西安市閻良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科協)黨組書記,農業推廣專業碩士 。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全面實現小康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對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重點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戰略部署,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持續促進農民增收指明瞭方向。我作為長期奮戰在一線的基層黨員領導幹部,結合自己一些粗淺思考,就當前實現農民增收建議如下:


劉志強:持續推進農民增收 ,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7個路徑


1、切實抓好全年糧食生產

糧食穩,天下安;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要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穩定糧食生產。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強化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引導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生產,培育糧食大田託管等社會化服務體系,扶持糧食深加工研發、產業集群建設,科學佈局、鼓勵投資建設中央廚房項目建設,使糧食生產、經營、加工有力帶動農民經營性收入增加。


劉志強:持續推進農民增收 ,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7個路徑


2、切實抓好重要農產品及農特產品生產


劃定重要農產品功能區,推進功能區和優質現代特色農產品基地(園區)建設,培育發展、規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地方優質知名農產品品牌,保障優質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鼓勵支持帶動力強、自身形象好的電子商務企業進農村,支持郵政快遞、供銷聯社、涉農金融機構等延伸鄉村物流網絡,加快鎮街、村(社區)電商服務網點建設,促進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同時農業農村、供銷聯社、商務等部門要超前謀劃、精準組織農超(市)、農社(區)、農校(學校)、農(市)場、農企(業)、農外(地)對接,點對點的無縫銜接,確保疫情防控下重要農產品和優質綠色農產品及時高價順銷,切實保證農民經營性收入中比往年只增不減。


劉志強:持續推進農民增收 ,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7個路徑

3、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豬糧安天下”,要像抓糧食生產那樣抓生豬生產。加大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儘快出臺生豬禁養限養國家標準,落實省總負責,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打通環評、土地、信貸等瓶頸,繁育生豬優良品種,支持“豬沼菜”種養循環模式生豬基地建設,提高新建養殖場糞汙處理水平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大飼料供應和防疫體系建設,鼓勵新型經營主體按照豬肉肉品優質綠色的導向加快恢復生豬生產,併力求在生豬恢復生產中實現產業升級換代發展。支持奶類、禽類、牛羊等生產,引導優化肉類消費結構。


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為彌補疫情期間一些農產品滯銷導致農民收入困難提供了難得機遇,要進一步落實去年以來各級鼓勵扶持生豬恢復生產的政策措施,綜合施策,務實抓好生豬生產、和奶類、禽類、牛羊及海產品生產經營,切實促進農民經營性收入增加。


劉志強:持續推進農民增收 ,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7個路徑

4、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返城復業


中央政治局3月18日常委會要求加快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強調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採取隔離措施;要提高復工復產效率,圍繞解決企業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等需求,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打通“堵點”、補上“斷點”。國務院也發佈了做好春節後農民工返城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

各地要全方位開通服務農民工外出返城復業綠色通道,建立農民工外出返城復業點對點、一站式對接合作機制,支持農民工輸出區縣、輸入區縣和企業用專車送接農民工返程城復業,嚴格落實健康證明互認,全方位做好返城復業服務保障工作,對農民工輸出地、輸入地村、鎮街、區縣和輸入地用工企業組織農民工返城復業實際成效給予通報,納入年度考核,並分別給予資金等獎勵。農民工返城復業,農民工資性收入就有了保證。


劉志強:持續推進農民增收 ,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7個路徑

5、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

因疫情防控影響,一些農民工一時不能外出,要鼓勵企業吸納這部分人就業,發佈用工需求信息,通過網上招聘會、網上農民工技能培訓等形式,支持企業吸納使用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政府相關部門要對民營職業中介機構招聘服務在企業就業三個月以上的拿出資金給予一定額度獎勵。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9個部門和單位制發了《關於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國家針對新冠疫情影響,鼓勵農民工等返鄉下鄉創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務實舉措,各市、區縣要緊抓這一利好機遇,圍繞加快現代農業設施建設、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及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重點任務,以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為主線,拿出扶持政策、實施方案、年度計劃和督促檢查考核獎勵細則等,建立運行流暢的工作機制,有效推動更多農民工在家門口創業。

大力培養職業農民、農村工匠人才,為他們評定職稱,引導他們參與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科技創新園區、家庭農場建設,建設發展一品有鄉土文化特色的家庭作坊、家庭工場(廠)。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以更多農民工就業創業帶動更多農民工資性收入穩定增長。


劉志強:持續推進農民增收 ,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7個路徑

6、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深化改革,加強管理,依法規範村級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運行,著力提升村黨支部、村委會和村級集體股份合作社理事會因地制宜創造性運用農村三變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農村土地、房屋資源、資產、資金,培育發展農村集體所有或所在的可盈利、可持續的特色主導產業,實打實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使全體村民(股東)每年在村集體股份合作社都能實打實的享受到村集體經濟股份權益分紅。


劉志強:持續推進農民增收 ,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7個路徑

7、有序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

在全面夯實省、市、區縣國土空間主體功能區規劃、鄉村產業發展、鎮街村建設規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兩項重點任務所涉及的建設工程項目可研、立項、用地、環評等手續完備的基礎上,簡化工程招投標、施工許可等手續辦理,倡導資質合規的本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旗下的村集體施工企業中標施工,直接帶動村民就業,間接帶動村集體經濟壯大,促進農村居民工資性、財產性收入增長。

要以中央關於農村“三塊地”的改革政策和新頒佈的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有序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加快推進農村房地一體化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權和上面的房屋所有權確權頒證,探索推進農村居民房屋資格權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及房屋實際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鼓勵返鄉農民工、城市市民、下鄉大學生或旅遊發展公司等有實力帶動能力強有鄉村振興責任擔當社會信譽好的企業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並和其及農戶合作盤活農村閒置房屋資源,發展健康養老、鄉村旅遊等特色富民強村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農民房屋財產性收入、就業工資性收入同步持續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