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近年來的拖拉機市場發展情況淺析

中東地區近年來的拖拉機市場發展情況淺析

中東地區各國農業經濟均較為落後,農業機械化發展十分緩慢,拖拉機和農機產品市場銷售量一般均不大。儘管不少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農業機械化,少部分國家還建有農機生產廠,但是隻有為數不多幾個國家能組裝拖拉機,大部分國家市場上銷售拖拉機長期以來主要依靠進口。  2000~2006年,中東地區拖拉機年銷售量保持在18000~40000臺之間,總體上呈現先降後升再降發展趨勢。2000年,中東地區輪式拖拉機銷售量為18500臺,2001年降為17680臺,同比降幅4.43%,隨後幾年呈現連續增長勢頭,發展到2005年,拖拉機銷售量達到39800臺,與2001年相比增長125.11%,但2006年其拖拉機市場銷售量又減為37400臺,同比降低6.03%。

  中東地區拖拉機市場銷售較為活躍國家主要有埃及敘利亞約旦沙特以色列和伊朗等國。  ◆ 埃及  埃及是中東地區拖拉機銷量較大國家之一。埃及國內有幾家拖拉機生產廠,但產量均不大,市場上銷售拖拉機主要依靠進口。由於人多地少(2004年,人均可耕地僅為0.04公頃),埃及農業生產主要依靠政府扶持政策。為了解決人口過快增長與耕地數量有限矛盾,埃及政府將工作重點放在了沙漠改良和農業機械化上。埃及政府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對多項農業投入實行補貼,農業灌溉用水則實行免費制度。為了鼓勵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政府對墾荒者購買機械實行長期低息貸款,為他們土地提供水資源,特別是規定新開墾土地10年內免交土地稅。埃及政府還大力鼓勵農民購買中小型農業機械並給予貸款補貼。政府通過低息長期貸款和免費培訓等措施扶持農民購買和使用機械。農民購買農業機械所需資金90%來自貸款,年利率6%,在5~10年內還清。  埃及拖拉機市場特點主要是:所售拖拉機大部分為進口產品,對進口拖拉機整機產品徵收35%高額關稅(1998年),此外還將徵收5%銷售稅。市場上銷售拖拉機功率大部分在36.78~47.81kW(50~65PS)之間,約佔年銷售總量70%~80%。2000~2006年, 埃及拖拉機市場銷售量保持在2000~11500臺左右,市場總體上呈現先降後升發展趨勢。如2000年其拖拉機銷售量為3836臺,到2001年銷售量降為2266臺,同比減少40.93%,隨後幾年呈現連續增長勢頭,發展到2006年,輪式拖拉機銷售量達到11460臺,與2001年相比,增長405.74%。  ◆ 伊朗  伊朗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國家,農業生產極為落後,農機工業基礎較差。在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朗主要是採取與國外公司簽訂農機產品技術引進協議進行合資合作經營或許可證貿易等形式開展各類農機產品生產。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合資經營合同已經不再允許,但為了發展農機工業,促進本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伊朗允許開展許可證貿易,政府也制訂了一些相應引進政策。  伊朗拖拉機工業主要是靠引進國外技術發展起來。早在20世紀中後期,伊朗就開始從西方發達國家引進拖拉機生產技術,在國內建廠按生產許可證生產拖拉機。主要拖拉機生產廠為伊朗拖拉機制造公司(ITMCO)。該公司主要引進羅馬尼亞Universal公司33.1~47.8kW拖拉機生產技術,年生產量可達10000臺;此外,從英國引進M.F.公司52.2kW拖拉機生產技術,年生產量可達20000臺。由於伊朗經濟發展緩慢,引進農機技術國產化率均不高,一般為30%~50%左右,大部分關鍵部件均靠進口,因而伊朗拖拉機和農機產品生產技術水平仍很落後。估計近幾年伊朗生產企業年產量在3000~7000臺之間。  2000~2006年,伊朗拖拉機產量保持在9000~27000臺之間,總體上呈現逐年增長髮展趨勢。2000年,伊朗拖拉機產量為9269臺,到2003年,產量增長為16005臺,與2000年相比漲幅為72.67%,發展到2006年,其拖拉機產量達到27062臺,與2003年相比增長幅度為69.08%。  2000~2006年,伊朗拖拉機市場銷售量保持在12000~29000臺之間,總體上呈現逐年增長髮展趨勢。2000年,伊朗拖拉機銷售量為12400臺,到2003年,銷售量增長為21900臺,與2000年相比漲幅為76.61%;2004年微降為20410臺,同比降幅為6.80個百分點,發展到2006年,其拖拉機銷售量達到28970臺,與2003年相比增長幅度為32.28%。伊朗市場上銷售拖拉機中,功率在44.1~58.8kW機型最多,一般佔年銷售總量70%左右,22kW以下機型銷售量呈逐年減少之勢,而80.88kW以上大功率拖拉機也佔有一定市場份額,這主要是伊朗農業結構在逐年調整,大中型農場開始增加。  ◆ 敘利亞  敘利亞市場上銷售拖拉機絕大部分均為進口產品。2000~2006年,敘利亞拖拉機市場銷售量一般保持在3000~10000臺之間,市場總體上為先降後升再降發展趨勢,如2000年,其市場拖拉機銷量為3722臺,2001年降為3097臺,同比減幅為16.79%,隨後三年連續增長,到2004年,拖拉機銷售量達到10100臺,但到2006年銷量又下降為5230臺,同比降幅達到48.22%。  敘利亞市場上銷售拖拉機大部分為中等功率產品,44.1 kW機型佔60%左右。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市場上對73.5kW以上拖拉機需求量逐年增加,但都是進口產品,市場上銷售73.5kW以上拖拉機主要是從美國英國和德國進口。因此,其市場銷售價格比國內生產拖拉機要貴很多。  ◆ 約旦  2000~2006年,約旦國內拖拉機銷售量在2000~3500臺之間,銷售量發展極不穩定,總體上呈現為先降後升再降再升發展趨勢。2000年約旦銷售拖拉機為2900臺,到2002年降為1900臺,比2000年下降34.48%,2003年市場銷售量為3200臺,同比上漲68.42%,但2004年其拖拉機市場銷量又降為2980臺, 同比減少7.38%,發展到2006年,拖拉機銷售量為3560臺,與2004年相比增長19.46%。為了促進拖拉機市場發展,約旦在各地建立了農機和拖拉機修理中心,市場銷售拖拉機均實行一定期限保修制度,政府規定凡在約旦銷售國外廠家,均須保證產品質量並負責零部件配套和建立相應配件供應點,以保證農機產品配件供應。  ◆ 以色列  2000~2006年,以色列拖拉機市場銷售量保持在550~2000臺之間,總體上呈現先升後降再升再降發展趨勢。2000年,以色列銷售拖拉機1300臺,2002年增長為1400臺,比2000年增長7.69%,2003年降為520臺,同比降幅為62.86%,但到2005年又增長為1960臺,比2004年增長11.11%,2006年,拖拉機銷售量又降為1480臺,同比減少24.49%。以色列國內不生產拖拉機,市場上所銷售產品全部為進口產品。  根據對中東地區自2000年以來拖拉機市場銷售情況粗略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方面發展特點和趨勢:  1.大部分國家無拖拉機生產能力,所銷售拖拉機全部絕大部分依靠進口  有少部分中東地區國家在20世紀後期也曾建立過拖拉機組裝廠,試以此為起點建立自己拖拉機工業,但是由於經濟實力以及管理技術不夠等因素,不少工廠幾年內相繼關閉。為了滿足農業機械化發展對拖拉機產品需求,中東地區各國每年均需要進口大量拖拉機供應市場。

中東地區近年來的拖拉機市場發展情況淺析

  2.市場主導產品為36.8~58.8kW拖拉機  儘管中東地區國家大多數中小型農場還無力購買拖拉機,但某些國家耕地面積在10hm2以上大中型農場也佔有一定比例。這些農場所需拖拉機和農機功率均在36.8~58.8kW之間,而且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東地區國家一些大型農場對73.5kW以上拖拉機產品需求量開始逐年增加。  3.拖拉機產品性能良好,技術質量優良  由於中東地區國家市場上銷售拖拉機絕大部分均從西方發達國家進口,因此其產品質量及技術含量均較高,這是中東地區多年來市場發展—個特點。主要從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進口,進口拖拉機絕大部分為世界著名農機制造公司生產產品,技術質量和可靠性均較好。  4.拖拉機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中東地區除少部分經濟較為發達國家外,大部分國家農業機械化水平均較低,因此,其拖拉機市場尚有較大發展空間。估計中東地區國家在今後一段時間拖拉機年銷售量將在60000~80000臺之間。  5.我國對中東地區農機及拖拉機出口貿易總額逐年增長  近年來,我國對中東地區農機出口貿易呈現增長趨勢。2000年,我國對中東地區農機出口額為15269.6萬美元,到2003年出口額增長為16630.0萬美元,比2000年增長8.91%,發展到2005年,我國對中東地區農機出口額為57574.0萬美元,比2003年增長246.21%;2006年上半年,我國對中東地區農機出口額為37873.0萬美元,與2005年上半年相比增長15.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