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糧食安全狀況

非洲是全球食物不足情況最為嚴重的地區。2014年至 2016 年間,全球食物不足發生率分別為10.7%、10.6% 和 11%。其中北美和歐洲該項指數均小於 2.5%,亞洲為 11.9%、11.6% 和 11.7%,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為 6.3%、6.3% 和 6.6%。同期,非洲食物不足發生率則為 20.4%、20.8% 和 22.7%,遠高於全球其它地區。2016 年,全球有6.89 億人處於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態,其中非洲和亞洲分別為3.33億人和3.07億人,但從重度糧食不安全人口發生率來看,非洲為 27.4%,居全球首位,而亞洲則僅為 7%。

多數糧食安全情況嚴峻的國家集中在非洲。全球範圍內,食物不足人數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 30% 以上的國家多數集中在非洲。其中,馬達加斯加(42.3%)、盧旺達(41.1%)、烏干達(39%)、坦桑尼亞(32.3%)、贊比亞(45.9%)、津巴布韋(44.7%)、中非共和國(58.6%)、乍得(32.5%)、

利比里亞(42.8%)、塞拉利昂(30.9%)等都是糧食缺口較大的國家。而在全球其它地區,僅有少數國家該項指數在30% 以上,例如朝鮮(40.8%)、海地(46.8%)等。


非洲糧食安全狀況


非洲受衝突影響的國家數量全球居首。從全球範圍看,戰亂和衝突是目前造成糧食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根據聯合國定義,受衝突影響的國家是“連續 5 年中某一時間段裡受衝突影響,並在該時間段內出現 500 例以上戰爭相關死亡人數的中、低收入國家”。根據此定義,全球有 45 個國家屬此範疇。其中,非洲國家佔到 24 個,其中,布隆迪、中非共和國、乍得、尼日利亞、馬裡、利比亞、南蘇丹、蘇丹等國,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內戰或恐怖主義的侵擾,從而導致較大範圍的糧食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