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搶抓春耕時機 穩住農業生產

清明將至,氣清景明。惠城區的田間地頭和農業企業生產車間裡一派繁忙景象。在橫瀝鎮馬坌村,省道120兩旁的稻田裡已插上綠油油的秧苗;在水口街道青邊村,苗木基地的工人忙著清除雜草,挖掘機正在平整土地;在橫瀝矮陂,惠州市環通梅菜有限公司的車間裡,工人有條不紊、機器飛快轉動……

2月以來,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深入一線,多措並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發展,幫扶農戶、企業做好春耕備耕和復工復產工作。今年惠城區將加大早稻種植面積,力爭達到7萬畝,比去年新增3900畝。目前,全區81家農業企業,已復產復工76家,復工率達到94%。

走 訪

綠湖園藝:努力推進惠城區花卉產業園建設

3月26日,記者來到廣東綠湖園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湖園藝”)位於水口青邊村的苗木基地,這裡各色花木爭豔吐翠,工人們或忙著翻土施肥或忙著清除雜草,不遠處的喬木種植區裡,還有挖掘機在平整土地。

惠城:搶抓春耕時機 穩住農業生產

廣東綠湖園藝股份有限公司苗木基地。

據該公司經營部經理曾友文介紹,綠湖園藝主營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施工、養護以及苗木的生產銷售和經營。受疫情影響,公司多個園林綠化施工項目停工,苗木的銷售量也有所減少。“初步統計,目前受疫情影響產值同比減少1000多萬元。”曾友文說,春天是園林綠化施工的好時節,春季之後項目復工,維護成本將增加。

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在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及水口街道辦等的支持幫助下,該公司已於2月中旬復工,100多名員工返崗,返崗率達到90%,還有部分湖北籍員工未返崗。雖然有些停工的項目仍在等待合適的開工時間,但綠湖園藝已開始努力推進今年的重點工作——建設惠城區花卉產業園。

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獲悉,惠城水口馬安一帶已有多個高標準規模化的花卉苗木種植基地,建立了包括種苗供應、生產加工、技術服務、倉儲物流、營銷推介等關鍵環節的產業配套服務體系。惠城區花卉產業園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結合惠城區農業發展條件與基礎,以花卉特色優勢產業為主要載體,以規模化標準化花卉種植基地為依託,構建惠城區花卉產業“產+加+銷+遊”發展新體系,形成以“一心一區四基地一村”的總體空間佈局,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產業效益,帶動農民增收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惠城區花卉產業園實施主體共5個,綠湖園藝是其中的牽頭實施主體單位。曾友文介紹,春節前,已完成該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春節後,受疫情影響該項目按下了“暫停鍵”。目前公司正在與相關部門協調,儘快啟動項目施工。

環通梅菜:員工全部到位,公司產能全部恢復

在橫瀝矮陂,惠州市環通梅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通梅菜”)12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裡,30名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分揀加工、裝袋打包、蒸煮消毒……車間裡的機器也配合著工人的忙碌轉個不停。

惠城:搶抓春耕時機 穩住農業生產

環通梅菜生產車間一派繁忙。

該公司經理潘德賢介紹,作為當地人,他們家族早在40年前就開始了梅菜的深加工,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公司就聘請專家對梅菜的亞硝酸鹽問題進行科技攻關,產品的顏色、香味、口感都有很大提高。2004年正式成立公司,如今公司年銷售梅菜產品1000多噸,主要銷往北京、四川、珠三角、福建等地。

今年受疫情影響,環通梅菜推遲了復工時間。在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及橫瀝鎮等的支持幫助下,公司於2月19日復工,30名員工也分批返崗,目前已全部到位,公司產能也全部恢復。“我們此前簽下的訂單比較穩定,復工後還是照常供應。”潘德賢說,目前公司正在加大馬力,滿足訂單需求。

其中最大的一筆訂單是為北京慶豐包子鋪供應梅菜,每年供應500噸左右。潘德賢介紹,當初為了拿下這個訂單,公司在橫瀝鎮泰安村建立了300畝生產基地,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科技的經營模式,確保梅菜產品保質保量。2014年,公司順利通過慶豐包子鋪的考察,並與慶豐包子鋪指定的採購公司簽訂了為期10年的供貨合同。

去年底,“矮陂梅菜”順利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家評審。這不僅是對惠城區矮陂梅菜產品的保護,也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進一步做大做強惠城區梅菜產業具有重要作用。潘德賢說,公司正在努力抓住這個機遇,計劃通過改造升級,擴大生產,開拓更多市場,進一步打響矮陂梅菜的品牌,提升公司實力。

部 門

成立工作組指導農企復產,聯繫銀行上門辦理貸款

開春以來,惠城區委、區政府把“三農”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全區81家農業企業已復產復工76家,復工率達到94%。

惠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業防疫和復工復產工作,專門從區直有關單位部門抽調人員,成立復工復產指導工作小組,分別指導13個鎮(街)的農業企業開展防疫和復工復產工作。如指導企業做好外出務工人員信息登記、體溫登記、宣傳教育等工作,為惠城區農業龍頭企業協會及企業提供口罩、消毒水等購買渠道,協助企業之間的對接等。

惠城:搶抓春耕時機 穩住農業生產

橫瀝鎮馬坌村,省道120兩旁的稻田裡已插上綠油油的秧苗。

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副局長黃連蔚介紹,該局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聯繫郵政儲蓄銀行、建設銀行上門到農業企業辦理貸款近一億元,為企業提供復工復產急需資金,並延期歸還貸款等;政府為企業實行貸款貼息,減輕企業經濟負擔。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為不誤農時,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專門成立工作小組,及時指導全區各鎮(街)開展農業生產工作,鼓勵農戶、合作社、農業企業擴大生產,杜絕耕地摞荒現象,保障播種面積穩定增加,確保糧食穩產增產。

據悉,惠城區將抓好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生產,確保全區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2畝以上,糧食總產量8萬噸以上。眼下正是早稻拋插秧的時候,記者在橫瀝鎮和水口街道多個村莊看到,不少稻田已經插上綠油油的秧苗。黃連蔚介紹,今年惠城區將加大早稻種植面積,力爭達到7萬畝,比去年新增3900畝。

相關鏈接

惠城區花卉產業園計劃年底建成

明年春天,惠城或將多一處賞花遊玩的好去處。記者從惠城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獲悉,惠城區規劃在水口街道和馬安鎮建設惠城區花卉產業園,計劃項目建設總投資4260萬元,預計今年年底建成。

惠城:搶抓春耕時機 穩住農業生產

規劃圖。

惠城區花卉產業園充分利用花卉特色優勢產業資源,根據自然條件和發展規模,結合開發意向,融合休閒、娛樂、購物、文化等第三產業。產業園空間佈局劃分為“一心一區四基地一村”,建立“技術研發—栽培種植—產品展示—銷售物流—人才培訓—農業旅遊”的完整產業鏈,打造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餐飲旅館、農產品市場、物流快遞、包裝運輸等服務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花卉產業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做大做強做優產業園花卉產業。

“一心”,綜合服務中心。位於惠城區水口街道新民村綠湖園藝花卉基地,該中心集行政辦公、金融服務、品牌服務、信息發佈、農業信息化服務等功能於一體。重點對珍稀苗木培育技術、野生花卉開發利用技術、名貴中藥培育深加工技術、花卉組培技術等多項技術進行科研開發,併發揮技術龍頭作用,是整個區域新技術創新、研發、引進的核心,也是新技術、新品種的孵化中心。

“一區”,銷售加工區。位於惠城區水口街道新民村綠湖園藝花卉基地內,是以產業園及周邊農產品生產基地為服務對象,集倉儲中轉、物流配送、加工包裝、電子商務、冷藏保鮮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現代農產品銷售加工區。

“四基地”,即現代溫室花卉種植基地、草本花卉種植基地、喬木花卉種植基地、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計劃選址惠城區水口街道張村、澳背村、大陵崗和馬安鎮黃嚴村。

“一村”,位於惠城區馬安鎮水貝村“美麗鄉村示範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村一景,帶動村民種植花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