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每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收到問答小秘書的一條推送,“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一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我不禁大搖其頭,因為這個問題在問答平臺上出現次數太多了!

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每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起初是2018年一個剛上大一的女生,在網上提問,每個月跟家裡要4000塊過分嗎?結果這個問題上了熱搜,回答有幾萬條!

之後出現了各種各樣變形的版本,有的是身份發生變化,比如大一男生、大二女生、大四男生之類的。有的則是向家裡索要的生活費發生了變化,有的是5000,有的6000,其實都是換湯不換藥,模仿前面這個提問,蹭蹭熱點罷了。

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每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不過這樣的問題呢,也確實有很多人關注,因為大學生家長很多,大家也都想看一看全國各地對此到底有怎樣的一種態度?也想比一比,各地的生活費到底應該是什麼一個標準?

劍客老師的孩子是個男孩,今年大二,在一個二線的省會城市上學,每個月我們給他的生活費是1500塊。當然,這只是月基本生活費,供一日三餐。我們曾在大學食堂裡吃過幾天,每天三十塊也能吃飽,但沒有四五十塊確實也吃不好。

除此之外,其他開支都由我們來負擔,比如說從學校到家的往返交通費,離家遠,一學期一趟,衣服鞋襪,學習相關的費用,總共算起來一個月也不少於2000塊了。

現在的生活成本確實挺大,這段時間孩子不能返校,宅在家裡,我們全家的月生活費也超過了2000塊。

但是,再怎麼著也要不到5000塊啊!

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每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對於富人家庭來說,5000元每月根本不是事兒!比如說,一個留英的女生為了回國一口氣買了40萬的機票,雖然最後包括退機票手續費用等一起花了五萬多塊,但你看看,人家那是真有錢!或許,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吧。

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每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但是對於一般家庭來說,5000塊可是不小的開支啊!要知道收入5000塊和可支配的5000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劍客老師快30年教齡,中教十級,我們這邊還是比較重視教育的全省十強縣,年終獎跟公務員一樣發放,五險一金也都有,年收入加起來約十萬元。但可支配收入即扣除五險一金之後,也就六千三一個月。如果孩子開口就找我要5000塊一個月的生活費,那我和他媽媽恐怕就只能在家裡喝西北風了!

當然,如是雙職工家庭,還可以對付。但是,一張口就是5000塊,確實也太過分了!而且,家長把一方的可支配收入全給孩子也不應該啊,除非他們後面不再找家長要錢了。但剛上大學就敢獅子大開口的孩子,後面要錢的日子一定還很多,而且一定會層層加碼,到時,家長又怎堪重負?

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每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大學是做學問的地方,是個人成長的地方,是鍛鍊本領、磨練心性、成就未來的地方,不是攀比享受的地方。大手大腳花錢確實有快感,但那得建立在自己掙錢自己花的基礎上,有本事掙再有膽子花,人家只會佩服,不會看不起。自己分文不掙,這樣的孩子,將來不可能有多孝順,因為從不知道體貼父母,一切以自己為中心啊!

我一個大二的女生向父母每個月要5000塊錢生活費,過分嗎?

目前,在我國的公辦大學裡,就算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只要不是太大手大腳的,3000塊每個月應該已經過得挺不錯了!

我在人民大學學習過一星期,吃了一個星期的食堂,學校對學生是有補貼的,一個月1500塊的伙食費,完全是夠用的。當然,如果談個戀愛,恐怕就要家長另外“注資”了。不過,現在大學生如果腦子活一點,身子勤一點,完全可以自己掙錢貼補。

你覺得大學生應該每月給多少生活費合適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