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學上重要定律的發現者-歐姆

當許多人以為,電流流向負極終端電流的大小會下降並且會耗盡時。歐姆發現導線中的電流在任何時候都是相同的。 更重要的是,他測量的電流直接取決於電壓量。 歐姆發現電流就像水流。 電流隨著水庫的高度以及使河流寬闊而平坦而增加。這無非就是基本的電學法則

電流=電壓/電阻 (1)

但是您不會在歐姆的書中找到這個方程式即(歐姆定律)。因為它被深深地埋在複雜的數學中。

電學上重要定律的發現者-歐姆

歐姆


格奧爾格 • 西蒙 • 歐姆1787 年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他出生於一個鎖匠世家,父親喬安·渥夫甘·歐姆是一位鎖匠,母親瑪莉亞·伊麗莎白·貝克是埃爾朗根的裁縫師之女。雖然歐姆的父母親從未受過正規教育,但是他的父親高水平的自學程度足以讓他給孩子們出色的教育。最終令其父母驕傲的是歐姆默默無聞地工作了大半生,一直利用自制的導線在研究電的性質。

電學上重要定律的發現者-歐姆

1825年5月在歐姆第一階段的實驗是探討電流產生的電磁力的衰減與導線長度的關係,其結果於他的第一篇科學論文中發表。

1825年7月,歐姆也用上述初步實驗中所用的裝置,研究了金屬的相對電導率。他把各種金屬製成直徑相同的導線進行測量,確定了金、銀、銅、鐵、鋅等金屬的相對電導率。

1826年歐姆準備了截面相同但長度不同的導體,依次將各個導體接入電路進行實驗,觀測扭力拖拉磁針偏轉角的大小,然後改變條件反覆操作,根據實驗數據歸納成下關係:

x=a/(b+l) (2)

式中x表示流過導線的電流的大小,它與電流強度成正比,a和b為電路的兩個參數,l表示實驗導線的長度。

1826年4月歐姆發表論文,把歐姆定律改寫為:

x=ksa/l (3)

s為導線的橫截面積,K表示電導率,A為導線兩端的電勢差,L為導線的長度,X表示通過L的電流強度。如果用電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這就是歐姆定律的定量表達式,即電路中的電流強度和電勢差成正而與電阻成反比


電學上重要定律的發現者-歐姆

14 年後,倫敦皇家學會終於認識到了歐姆這一貢獻的意義,授予他科普利獎章。如今,歐姆的發現被稱作歐姆定律

1852年,他63歲時,他成為慕尼黑大學的教授。 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野心-在去世兩年前

為了紀念歐姆對電磁學的貢獻,物理學界將電阻的單位命名為歐姆,以符號Ω表示。1歐姆定義為電位差為1伏特時恰好通過1安培電流的電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