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江蘇景點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是江蘇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南通城南六公里處的長江北岸,由軍山、劍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五座山組成,總面積11.27平方公里。五山形成距今已有3.5億至4億年,漢《文獻通考》記:海陵,漢縣,有狼山。其中黃泥山(29.3米)、馬鞍山(49.4米)、狼山(104.8米)、劍山(80.5米)、軍山(108.5米),山體佔地面積0.728平方公里。佛教中,狼山為大勢至菩薩道場,列為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江蘇景點

門票參考:6月~8月、11月~1月:50元,2月~5月、9月~10月:70元

所在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臨港路2號

開放時間:06:00~17:00

適宜季節:全年

建議遊玩時間:1天

旅遊景區級別:4A

附近有 19 個景點: 南通狼山廣教禪寺(1km) 南通市軍山景區(1km) 通崇海泰總商會大樓(2km) 南通海底世界(3km) 南通濱江公園(3km) 嗇園(3km) 南通市太平寺(6km) 南通體育公園(7km) 南通紡織博物館(8km) 南通市個簃藝術館(8km) 南通博物苑(8km) 南通城市博物館(8km) 南通沈壽藝術館(8km) 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8km) 南通世外桃園休閒農莊(9km) 南通市天寧寺(9km) 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10km) 審計博物館(10km) 南通風箏博物館(10km)

景區歷史

得名由來

狼山,又名狼山、紫琅山、五狼山、白狼山、寶塔山。狼山得名,一傳山中有白狼,二說山形似狼。

在唐天寶年間或更前,狼山已經定名。狼山之名最早見於記載鑑真和尚東渡的《唐大和尚東征傳》。鑑真於天寶七年(公元748年)過狼山,"六月二十七日發自崇福壽,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風急浪高,旋轉之山",今黃泥山龍爪巖建有鑑真東渡紀念塔;《資治通鑑》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也提到狼山之名。

北宋淳化年間,州官楊鈞認為"狼"字不雅,以"琅"字代之,又因狼山北麓石多為紫褐色,感於其"煙光凝,暮山紫,故稱紫琅山"。

明末,包壯行《遊軍山記》中有“白狼山昔亦居水,而誇踞江滸”,因狼山山巔建有寶塔,又稱寶塔山。

建設歷史

狼山建立佛寺是在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先建大雄殿。當時已有關於"山頂浮屠"的記載,說明當時狼山之巔已經建塔,狼山山寺的格局早在初唐就已經初步奠定了。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984年),修支雲塔。

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建僧伽殿;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建江海神殿和大聖殿;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建金剛殿;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建萃景樓、大觀臺;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建四賢祠。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建金剛殿;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建三仙祠。

經過北宋初年和明中葉的兩次大規模興建和清代的幾次重修,狼山山寺格局逐漸形成。到清末民初,重建北麓觀音禪院。新中國成立後,又在五山大規模綠化造林。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面修復狼山的古建築及園林設施,紫琅禪院、支雲塔院、駱賓王墓、金應將軍墓、劉名芳墓、自雅雨墓、沈壽墓和石碑等修葺一新。在黃泥山、馬鞍山景區新建了梅林春曉、龍爪園等,重新修建了虞樓、軍山氣象臺等舊跡。

1989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景區的建設按規劃逐步實施。

1990年和1995年,南通市人民政府成立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和南通狼山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統籌規劃、建設、經營、開發利用五山。

2000年後,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大規模整治景區環境,實施“香山”工程,在狼山種植桂花樹,在黃泥山、馬鞍山種植梅花樹;新增綠地,疏浚護山河道,維修環山道路,拆除狼山老街,維修古建築等。同時,為保護劍山、軍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古蹟,重新開發劍山和軍山景區。在劍山,修復文殊院,新建重陽亭等景點。

2000年12月,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國家風景旅遊區”。

2001年5月11日,南通市委以通委(2001)12號文,決定撤銷南通狼山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狼山辦事處,建立狼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領導小組。撤銷狼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設立狼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處級建制,接受市狼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和崇川區政府的雙重領導。保留狼山風景名勝區,並將狼山鎮15個行政村作為狼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區範圍,規劃面積由5.12平方公里擴大至11.61平方公里。

2001年6月,嗇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被命名為南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1年10月25日,崇川區人民政府以崇川政發(2001)179號文,決定建立南通狼山風景名勝區景區管理處,正科級事業單位。

2006年和2008年,在狼山風景名勝區範圍內又新建濱江公園和南通園藝博覽園。

主要景點

北麓

謇園

狼山風景區於2003年在北麓園內建造了"謇園"。

謇園分為兩部分,前園體現了江南園林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後園沿襲了張謇時代修繕的觀音禪院的佛教文化。

觀音禪院

狼山何時建有觀音禪院,已不可考。按張謇《重建狼山觀音院記》,觀音禪院的形成最早當開始於北宋中葉。今存觀音禪院為張謇於明國初年重建。

講經堂建於民國11年,為重簷歇山頂,四周繞以圍廊,下有須彌座臺基,頗為壯麗。其前石碑坊題"靈山勝地"亦為張謇所書。牌坊西為天祚山房,是張謇取其後楊吳時天祚巖而命名的,其東為望巖堂,再東為語梅樓,張謇與梅蘭芳先生相善,曾邀梅先生赴通表演,據說梅先生一度在此盤桓,張謇以此名之以示紀念。

林溪精舍

林溪精舍是張謇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親近山水、退而靜思的居所,2002年底,管理處對其進行了修繕,並按照原樣佈置了紅木傢俱等。

前山

狼山大山門

狼山之大山門,本名五山拱北門,出為前清乾隆年間邑人王景獻捐資興建。清代初葉,高僧冷山法師入主山寺,致有街市之形成,而山門即於焉始設。至近代,先賢張謇先生經營地方自治,亦重建山門,併為親題"入山之門"額,一時稱盛舉。1966年,山門遭拆毀,2004年,狼山風景區管理處配合旅遊開發,對狼山周邊全面整治,應多方要求,乃於原址鳩工復建山門,並邀南通市建築設計院按原形設計,由南通市第八建築工程公司施工。竣工於2004年9月20日。

石坊三墓

狼山東麓的山腳,有唐駱賓王,宋金應將軍,清處士劉名芳的墓廬。

廣教寺

狼山山寺總名廣教寺,取"廣教眾生,廣傳佛法"之義。廣教寺的山門,原為金剛殿,明嘉靖元年建,嘉靖年間曾有大水而一度沒入水中。萬曆二年林雲程重修。金剛殿舊有宋高宗"水天一色"的題匾。宋元之後的水師統帥常在此江面操練水軍,金剛殿就成為了閱兵臺。殿內塑有四大天王和彌勒像。

支雲塔

南通有首民謠:"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兩塔平地起,一塔雲霄插。"這三塔分別是城內的光孝塔,城東的文峰塔和狼山的支雲塔。支雲塔在狼山絕頂之處,位於圓通寶殿後,大聖殿前。

支雲塔按明《狼五山志》及顧養謙《重修狼山寺記》所說,唐總章二年即已建山頂浮圖,但當時浮屠形制不為史載。到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智幻主狼山時又率眾修塔,即今天的支雲塔。這次修建,形成了今天支雲塔的基本規模和形制。

支雲塔高35米,塔的第一層為地藏殿,殿中須彌座實為塔之階基。實因山頂平地較少,故出塔底層之簷而為殿,一物兼二用,塔四面五級,為樓閣式磚木結構,上覆以金色琉璃瓦。自二層以上三面各闢一門達中央方室,無門一側於室內置佛龕一,內環以木梯。塔頂有覆缽相輪寶蓋圓光等,組成一塔剎。

支雲塔位於南通城中軸線南端,支雲塔的塔尖,南通的南城門江山門和城中心的譙樓三點成線,形成南通的風水門戶,民間謂之:"山海擁金蓮,乾坤落天柱。"這是南通特有的景觀。

嗇園

嗇園建於1924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蘇省環境教育基地"、"南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清末狀元、近代民族工業的先驅、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1853-1926)長眠於此。嗇園有珙桐、臺灣杉等珍稀樹種200多種,總數萬餘株,為南通規模最大的植物觀賞園,是空氣質量最好、負離子含量最高的生態園林,素有"城市氧吧"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