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全力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繪好特色產業“豐收圖”

人民網-貴州頻道

岑巩: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绘好特色产业“丰收图”
岑巩: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绘好特色产业“丰收图”
岑巩: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绘好特色产业“丰收图”岑巩: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绘好特色产业“丰收图”
岑巩: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绘好特色产业“丰收图”岑巩: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绘好特色产业“丰收图”
岑巩:全力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绘好特色产业“丰收图”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

春分過後,氣溫逐漸回升。岑鞏縣各地正搶抓氣候回暖 “黃金”時段,全面加快春耕生產各項工作。在“做精做強”傳統農業的同時,在調整產業結構上“用心用力”,在技術培訓上“精準發力”, 在強抓農時上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眼下岑鞏大地,在政策護航、合力助農、齊心協力的驅動下,春天的氣息正描繪出精彩的“春耕畫卷”,也展望著未來的“豐收圖”。

天星鄉: 全程技術指導 助農調整結構

“苗要栽正,嫁接口要用土壓實,剪枝時芽頭要留5個左右,主枝留10-15公分,切記不要打農藥。”

“栽種桑苗一般排行間隔在一米五六之間,豎行間距45到50公分,這樣一畝地才能種900株苗,方便管理質量也高。”專家講得起勁,村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3月25日早上9點,岑鞏縣請來浙江省建德市桑蠶專家在天星鄉地城村村委會開展桑園管理技能培訓,前來學習的村民絡繹不絕。

近年,岑鞏縣天星鄉瞄準“東桑西移”機遇,積極引導群眾種桑養蠶,今年計劃新增種植面積1900餘畝。

種桑養蠶的迅速推廣,還要看實用技能培訓和農技服務。農戶動員起來了,對於很多新的種植戶來說,學會種植技術成了當務之急。

“現在講究科學種植,才能出產量,那就得學習。這次政府專門給我們請來了浙江的專家,我們還不得好好學嘛?”一早就來等起的天星鄉東衝村村民周國清興奮地說。

周國清告訴筆者,發展種桑養蠶,他還得感謝天星村種桑養蠶戶王文先的啟發。

原來,周國清長期在外務工,今年受疫情影響沒有出去。聽到村人閒聊王文先把牛棚變成蠶房,通過種桑養蠶發家致富的故事,他既驚訝又懷疑。

“我親自去看了才發現,還真是能夠賺錢。”周國清說,王文先去年種了40多畝桑苗,去年9月份養了13張蠶繭,賣了2.5萬餘元。

“剛開始我依據傳統作物種植經驗來種桑,也到其他桑農那裡去學習請教種植技術。通過培訓,更好地掌握了種植及管理技術,現在我就安心管理我這60畝桑園。”見到經濟效益可觀,周國清今年流轉村裡的合作社40餘畝來管理,自己又種植了20畝。

“我們公司就在這裡,每公斤40元保底收購,一年可以養殖2季,這裡桑蠶綜合服務中心產業鏈已形成並投入使用,桑農只要安心養好蠶,不愁銷路。”黔東南州杭黔桑蠶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國成說道。

考慮到蠶桑種植三年後才能進入豐產期,該鄉以“以短養長”的模式在桑樹下套種辣椒。“我們的辣椒銷路也跟麻江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保底價格收購協議。”天星村合作社負責人楊治尤說。

這樣一來,基地的管護對技術要求更高。為提高產業科學種植管理水平,岑鞏縣農業農村局派人全程進行技術指導,促進產業穩產高產。

“目前,天星鄉完成桑園種植3800餘畝,集中開設流動‘送技上門’技術培訓12次,聽課群眾500餘人。”岑鞏縣農業農村局技術指導員田勇說:“我們從育苗、選地、種植、田間管理到採收,都將安排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指導,全力以赴幫助天星鄉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持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等農民素質培訓,2019年,岑鞏縣共開展農民培訓4210人次。

今年,岑鞏縣計劃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3750人次,已開展4期1770人次;計劃開展東西部協作項目“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00 餘人次。

天馬鎮:千畝林下黃精種植忙

近日,岑鞏縣天馬鎮乾塘村的千畝油茶林間,幾十名群眾正搶抓農時,在油茶林下套種中藥材黃精,林間山頭歡聲笑語,一片搶抓農時、與春賽跑的熱鬧景象。

“最近天氣很好,現在種植黃精成活率高,我們正搶抓時節把黃精苗全部種下去。”岑鞏縣乾塘泓發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祖芝說道,“該基地3年後可採收見效,按照當前黃精產量及市場價格,預計每畝產值達3萬餘元。”

今年來,天馬鎮為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堅持“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充分利用全鎮21.4萬畝林地資源,通過“村級合作社 大戶”模式不斷培育產業發展主體,壯大產業發展規模,全面推進林下產業發展。

“我們依託天馬傳統的油茶產業優勢,結合產業發展‘八要素’,全面推廣‘油茶 ’模式,引導農戶在油茶地套種中藥材,通過茶藥‘聯姻’,實現了以‘長’促‘短’、以‘短’養‘長’的效果,同時也有效的推進了低效農作物種植面積調減,進一步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天馬鎮鎮長周茂介紹到。

據悉,目前天馬鎮已發展林下中藥材2200餘畝,群眾通過產業發展、就近務工、產業收益分紅,實現了持續穩定增收。

客樓鎮:人勤春耕忙 烤煙產業旺

陽春三月,天氣漸暖,正是春耕好時節。

近日,在客樓鎮各村的煙田地裡,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播春種景象。壯苗培育、土地深翻、整地起壟、搶雨覆膜......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好一幅熱鬧的“春耕圖”。

“現在國家政策好,免費給我們送苗、送肥料、送膜,還經常來給我們宣傳種什麼賺錢,教我們如何通過手機學習烤煙種植技術。”正田間忙著起壟蓋膜的客樓鎮陀子坳村民趙興華說,“我們自己也要加把勁,趁著天色好,趕緊把地整好為移栽煙苗做好準備,爭取今年大豐收。”

防疫不能鬆懈,春耕不容耽誤。客樓鎮各村網格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引導村民開展春耕工作,將國家的好政策傳送到千家萬戶,讓人民群眾搭上農業發展的“順風車”。

近年來客樓鎮強化產業選擇,立足壩區發展,以烤煙產業為主導,全力推進烤煙產業發展,進一步夯實脫貧基礎,鞏固脫貧成果。

截至目前,客樓鎮烤煙種植覆蓋全鎮8個村106戶,已落實種植面積4535畝,翻犁面積4535畝,起龔面積3200畝。(楊瑞 餘歡 任元 瀋陽 王倩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