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怎樣才能上好一堂網課?聽聽旅美作家兼網課設計專家方柏林咋說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催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網絡教學。因為猝不及防,所以各種網課“翻車”現場也數不勝數,有笑料也有苦衷。

許多讀者熟悉方柏林和他的筆名“南橋”,最早並非因為教育,而是因為文學與翻譯:他翻譯了著名文學家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諾獎得主奈保爾的《河灣》以及《布魯克林有棵樹》等知名文學作品;同時他也是一名作家,著有《帕慕克們怎樣讀書》和《過剩時代的學習》等多本著作。

但令許多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位知名的譯者和作家,其“真實身份”其實是——網絡課程設計專家!他長期在美國高校從事課程設計工作,文學創作與翻譯才是的他“業餘愛好”。

日前,紅星新聞記者連線到人在美國的方柏林。請他以專家的身份,分享如何避免網課“翻車”。

专访|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网课?听听旅美作家兼网课设计专家方柏林咋说

2016年,方柏林開始修讀遠程博士學位,2019年順利畢業,畢業論文就是關於在線教育。他對網絡學習的效果與效率深信不疑,也希望國內的師生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妙。從今年2月開始,他將自己的相關經驗,寫成新書《網課十講》,在這個剛剛到來的4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推出。

专访|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网课?听听旅美作家兼网课设计专家方柏林咋说

方柏林說,切記網課不是對於網下課程的照搬,在內容、互動、測評、媒體運用等方面,都要尋找線下到線上的“動態對應。”

專訪方柏林

紅星新聞:國內許多省市都陸續宣佈本月開學,您覺得此前因疫情而開啟的“網課元年”會因為學生們重新回到課堂而消失嗎?

方柏林:我的猜測是:不同性質的學校,網課會有不同的“大結局”。 如果網課唯一的方式是直播分享,有的老師直播得並不順利,始終存在牴觸情緒,回到學校後,不排除把網課甩到一邊。

但也有一部分老師,通過網絡分享嚐到甜頭,會把網課手段部分整合到平時的教學當中,比如課後針對具體學生的視頻講解,他們會利用在網課期間學到的工具去開展。

一些平時不使用技術手段的老師,在被迫上網課期間,發現了一些新的授課方法,比如通過網絡收發作業、考試,覺得很有效,會繼續使用。也就是說,網課可能會華麗轉身,以“混合教學”的方式繼續存在。對這些老師來說,2020年真的是網課元年。

我建議學校鼓勵老師繼續上部分網課,包括一學期上一門網課,或是一個學期有一個星期或者一天在家上網課。這些做法,是對未來的應急,誰知道疫情會不會復發,或會不會有別的新的情況(包括災難、汙染、極端天氣)導致停課?平時有所預備,臨時去上網課才不會慌張。

我觀察了中美兩國的網課,發現美國這邊老師、學生、家長對網課應對普遍更加從容自如,甚至上出了各種花樣。這是因為美國平時技術整合程度比較高,支持、培訓、保障也很充分。

我也建議學校在網課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投入,包括購買發達的課程管理系統並培訓老師使用,設置網課設計師之類崗位,設置網課技術支持部門,這是未來網課以及混合教學必要的保障。

紅星新聞:您此前提到,國內老師們這段時間的網課直播和一線反饋,給您提供了很多關於網課設計的新思路,具體是怎樣的反饋和怎樣的新思路呢?

方柏林:美國的網課以非共時教學為主,也就是說,課堂活動不必所有學生和老師同時在線。共時教學只是偶爾使用,比例一般不超過兩成。但是此次疫情中,我發現美國直播也多了起來,網課教學法會隨之改變。

國內網課直播好像是以共時教學為主要手段,這方面我從他們這裡受到了一些啟發。有一位老師說網課給了她新的自由,比如平時上課,有的學生會插話或交頭接耳,她就用禁麥的方式去管理,這讓我想到了直播中的課堂秩序管理。

總體來說,大家一開始都在熱鬧地說各種“翻車”情形,對於經驗的交流和分享我看到的還相對較少。

紅星新聞:如何防作弊,你提到了哪些策略?

方柏林:第一,使用防作弊技術:技術本身能夠幫助學生作弊,但也可以站在老師一邊增加作弊的難度。這永遠是道高還是魔高的較量。壞消息是,沒有什麼技術最終不被破解,但好消息是,沒有什麼作弊最終不被識破。老師不必苛求通過某種技術一勞永逸地解決作弊問題,應該追求增加作弊的難度,使學生意識到,與其費盡心機去抄近路,走學習的正道反而更快,更容易一些。如果要加強技術手段,也應該是為了增加作弊的成本和難度。如果實在放心不下,也可要求學生找個成年人監考,避免兄弟姐妹或其他年齡類似的未成年人監考。

第二,改變作業類型:如果老師規定學生單獨完成的作業,結果總是有學生湊在一起完成,老師不妨考慮,這種題目是不是改成小組作業更好。還有一些作業,可以結合學生自身的背景來佈置,學生會抄襲無門。例如作業可以和學生家庭背景結合,讓學生就某個話題,訪談自己的爺爺奶奶。各人爺爺奶奶不同,這種作業抄襲都不好抄襲。另外,有些類型的作業,例如週記、博客、討論,提交結果也因人而異,增加作弊難度。

第三,提供學習資源:很多時候學生抄襲,是因為不會管理時間,準備不充分,才“鋌而走險”的。有的是不會嚴格地引用文獻,被認定為抄襲。老師應該針對這些可能,提供一些相關的培訓和相應的資源,包括時間管理、文獻管理這些方面的資源和培訓。還有一種資源,是學校對於作弊如何處理的政策和規定。在課程之初,第一次考試之前,完成這些資源的發佈,給學生提供學習它們的機會。

紅星新聞:近年來某些高校學術造假、論文作弊、學術不端的事件時有發生,應該怎樣避免呢?

方柏林: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學術醜聞,隨著技術的發達,它們被發現變得越來越容易。也有人專門在做啄木鳥的工作,把這些醜聞暴露出來。曝光後,可能讓一個人的學術生涯就此結束。學術不端的後果很嚴重,其種子有時候是在教育期間播下的,或是求學期間其惡劣的行為沒有被糾正造成的。這種嚴重的後果,不妨在課程一開始就要和學生說清楚,這也是教育的機會。但也一定要注意處理中的程序合理性。處理作弊的時候,老師也可能存在判斷的失誤,要給學生申訴的機會。此外,老師和學生的權利是不對等的,也不能因作弊處理一事,對學生形成超過懲戒所需的脅迫。

紅星新聞:就您對中美兩國網課教育的瞭解,您認為有哪些地方是我們應該發揮的優勢,還有哪些地方是需要繼續提高和改進的?

方柏林:中國的優勢是教育技術企業學習能力超強,市場觸覺敏銳,比如網課這才多久,就有企業針對學生屏幕傷害眼睛、書寫不便等問題,推出了”家庭平板”的產品來。我相信應該還有各種各樣的機頂盒,將手持設備投影到家庭電視上,以避開近距離接觸屏幕的問題。市場上一旦有需求,很快就能被商家滿足,這是工業製造大國的一大優勢。在技術上,劣勢是功能強大的課程管理軟件(我總稱之為網課的航母)還不足,老師和學生在不同應用之間穿梭,非常不便。

另外需要改進的是網課的軟環境,比如學校對網課的政策、資金、人員等方面的支持,還需要快馬加鞭發展。

網課的教學法,也需要強化認知。不要一說網課就是扔一個直播工具給老師,其他的一切照舊。網課會改變教學內容的傳授、測評方式、互動方式、社區意識,甚至會改變老師自身的角色定位,生搬硬套線下模式難以奏效,也不能發揮人和技術各自的長處。我寫《網課十講》,也正是要試圖傳播網課教學法。

■方柏林的網課小知識

一、如何上直播課?

諸多老師第一次上網課,是從直播課開始的。直播是最接近面對面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但直播課不能像教室授課那麼隨意,必須要考慮課程的精簡和篩選。

直播的核心,是發揮穩定的遠程教學平臺,這個平臺有五項核心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1.雙向語音交流,老師和同學都可以打開外接或內置麥克風;

2.圖像視頻交流,讓老師、學生彼此看到頭像,在某些學科(如體育、繪畫、音樂),會發揮積極作用;

3.屏幕分享,老師分享自己在屏幕上操作的實況,這個功能極為重要。缺乏屏幕分享功能的網課平臺,就如同沒有黑板和粉筆的教室;

4.書寫板功能,讓老師能夠寫寫畫畫,在線講解,也可隨寫隨擦;

5.文字聊天功能,語音和錄像有時候會出現問題,若有文字聊天功能,就能迅速展開溝通。一些鏈接的分享也更為簡便。

二、如何上錄播課

在視頻教學方面,錄播課應該是主流選擇。因為直播課有以下幾個“先天不足”。比如,要求老師學生同時在線,如果學生因種種原因(比如家中只有一臺設備能打開直播平臺,而其他人恰好也要用)不能在線,就會有所耽誤。

還有,直播課如果學生當時沒學會,也沒錄下來,再想溫習就很困難。再加上網速、流量、平臺等方面的技術限制,都不如錄播課更靈活便捷。

一般情況下,很多人會認為,製作錄播課太花時間了,哪像我平時上課,鈴一響我就可以走?

其實,在一個老師的職業生涯中,同樣的概念,可能要重複無數遍,學生的理解還參差不齊。如果把相關課程製作成錄像,可重複使用,就不必再三講述同樣的概念,而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學生輔導和答疑解惑上。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专访|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网课?听听旅美作家兼网课设计专家方柏林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