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2020年早稻春播春種春管技術指導意見

點擊右上方“關注”,免費收到“廣西農業推廣”的推送。感謝您的關注!

廣西2020年早稻春播春種春管技術指導意見

各市、縣(市、區)農業技術推廣站(中心):

現將《2020年早稻春播春種春管技術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2020年3月23日

2020年早稻春播春種春管技術指導意見

當前,我區桂北稻作區處於早稻播種至育秧期,桂中、桂南稻作區處於育秧至移栽期,桂南有些早的地方已經進入第一次大田追肥時期,全區已進入春耕春種大忙關鍵期,天氣逐漸回暖,降雨較多,對春耕生產較為有利,各地要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春播春種進度,以免延誤農時。為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紮實做好當前早稻春播春種及春管工作,實現“三控(控肥、控藥、控水)三提(提品質、提產量、提效益)”目標,現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

一、加快播種進度,培育健壯秧苗

桂北稻作區早稻宜選擇生育期在120天內的良種,以利於早晚稻熟期搭配,鞏固和儘量擴大雙季稻的面積。要加快播種進度,及時浸種、消毒、催芽、播種,爭搶季節,掌握生產的主動權,力爭3月底前大部分播完種,4月初全部完成播種。要增強防災減災意識,創新育秧的方式、方法,大力推廣壯秧劑育秧技術及大田集中育秧、大棚集中育秧、庭院集中育秧、工廠化集中育秧等集中防寒育秧技術,推廣統一品種、統一消毒、統一催芽、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的“五統一”育秧,防範倒春寒造成爛種、爛秧,培育健壯秧苗,為早稻增產奠定良好基礎。各地要重點做好“蓋好膜”、“管好水”、“施好肥”、“控好苗”、“通好風”、“防好病”、“噴好藥”等關鍵環節技術的指導,加強對秧田的管理,促進秧苗健壯生長。

二、整好本田,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各地要調配足夠的農業機械,保障春耕備耕生產的順利推進,要充分利用好社會化服務體系,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統一機耕,大力提倡因地制宜多施用農家肥作底肥,保證機耕整田質量。要大力推廣水稻拋秧技術、水稻免耕拋秧技術,重點開展機插秧的推廣,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作用,做到統一育秧、統一機插,提高機插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推動我區水稻生產機械化進程。各地要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及秧苗生長髮育情況,施好“送嫁肥”及噴好“送嫁藥”,做到適齡淺水移栽,合理密植,及時將秧苗移栽到大田,提高秧苗移栽質量。早稻機插秧適宜秧齡為15~20天,葉齡為3.0~3.5葉;其它育秧方法的適宜移植秧齡為20~35天,葉齡為3.0~4.5葉。桂南稻作區雜交稻種植密度由原來的每畝不足1.5萬蔸提高到每畝1.6~1.8萬蔸、常規稻種植密度由原來的每畝不足1.6萬蔸提高到每畝1.8~2.0萬蔸;桂中稻作區雜交稻種植密度由原來的每畝不足1.6萬蔸提高到每畝1.8~2.0萬蔸、常規稻種植密度由原來的每畝不足1.8萬蔸提高到每畝2.0~2.2萬蔸;桂北稻作區雜交稻種植密度由原來的每畝不足1.8萬蔸提高到每畝2.0萬蔸左右、常規稻種植密度由原來的每畝不足2.0萬蔸提高到每畝2.2萬蔸左右。

三、加強田間科學管理

各地要高度重視早稻田間管理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做好早稻苗情監測,因地制宜採取科學有效措施,做好早稻田間管理各項工作。

(一)科學管水。

整個生育期主要採取以溼潤灌溉為主的管水方式,保證稻田通氣良好,促進秧苗早生快發、健壯生長。分櫱期:拋秧後至夠苗前保持田間溼潤,即保持溝中有水,水不上田面,廂面溼潤;當苗數達到有效穗數的80% 左右時及時進行露曬田,做到先露曬後夠苗,曬田時,全部排乾溝中水,曬至田面露白根,促進植株健壯,為爭取穗大粒多,防止倒伏打下堅實的基礎;幼穗分化期: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溝灌等補水方式,保持廂面溼潤即可,補水後讓水在溝中自然落幹;抽穗後,乾乾溼溼直至成熟,收割前7天左右排幹水。

(二)適時露曬田。

分廂栽培、加深加寬田邊溝和中間溝,實行水氣平衡栽培,有利於排灌和露曬田,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實現節本增效。當每畝莖櫱數達到15-16萬時就要露曬田,控制無效分櫱,確保每畝有效穗數能達到18萬穗以上,或者平均每蔸有效穗達到10-15穗。露曬田要做到:一類田重曬,曬到田面開裂泥發白,葉色明顯“落黃”;二類田要輕曬多露,田面開裂即可覆水;三類田只露田不曬田。

(三)看苗追肥。

由於各地早造的水稻秧苗移栽時間有早有遲,禾苗生長進程差異比較大,在指導早稻田間管理時不能搞一刀切,特別是追肥,要根據具體情況因田、因苗而已。對於剛移栽完的稻田要早追肥早管理,促進早生快發,促使更多的一、二類禾苗的形成。移栽後5~7天,結合撒施本田除草劑每畝施尿素和氯化鉀各12~15公斤,底肥足的田、禾苗長勢旺的田少施,保肥保水能力差的沙質土田、冷浸田宜採用少量多餐的施肥方法,並適當增施磷鉀肥。對於因受旱長勢弱、分櫱少的田塊,要充分利用降雨的有利條件及時補肥,每畝施尿素和氯化鉀各6~8公斤。在倒4葉和倒2葉時,即幼穗分化初期和中期,指導種植戶及時追施穗肥和粒肥,一是在幼穗分化初期(倒4葉)時追施穗肥,每畝施尿素和氯化鉀各6~8公斤;二是在幼穗分化第三期(倒2葉)酌施保花肥,每畝追施尿素、氯化鉀各2~4公斤;三是齊穗以後噴施磷酸二氫鉀液或其它高鉀葉面肥。

(四)防控病蟲。

各地要經常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查,及時掌握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紋枯病、白葉枯病、稻飛蝨、三化螟、稻縱卷葉螟、南方黑條矮縮病等病蟲害的發生動態,配合植保部門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及時發動、指導群眾選擇對口農藥進行防治,確保水稻生產安全。防治稻瘟病宜選用三環唑、春雷黴素等;防治稻紋枯病宜選用井崗黴素、愛苗、紋枯淨;防治稻飛蝨宜選用敵敵畏、撲蝨靈、吡蚜酮等;防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宜選用殺蟲雙、敵敵畏、巴沙、甲基阿維菌素等,稻縱卷葉螟重發區推廣氯蟲苯甲酰胺(康寬),同一種農藥儘量避免在一個生產季節內同一塊田上重複使用。施藥時要用足藥量,每畝兌水150斤左右為宜,噴施要均勻。要加強社會化服務,進行集中連片的統防統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和減少農藥用量。

(五)排澇防水災。

每年5月至7月是我區的主汛期,也是早稻生產關鍵期,降水會明顯增多,容易出現暴雨、雷雨、大風、洪澇等氣象災害,為了防止暴雨、洪澇襲擊,田間要開好“十字溝”、“豐產溝”,確保雨後能及時排清田間漬水,提高抗性,促進禾苗健壯生長。同時,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做好防範措施,降低災害損失。此外,要及早制定抗逆應變技術措施預案,確保災後能及時恢復生長,切實降低因災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