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 人物身份 』

浙江省十一屆青聯委員

寧波市十二屆青聯委員

寧波市鄞州歸本農業合作社法人

寧波市鄞州區歸本農機合作社法人

寧波市鄞州區中糧大戶協會秘書長

寧波市鄞州區第十六屆政協委員

歸本農場創始人:

汪琰斌


日本知名小說家山本文緒提過:比世人的目光還要可怕的,實際上是你自己那顆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提到農業,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烈日當空,乾裂的田地,滿身的泥巴,黝黑的皮膚,粗糙的雙手,帶著草帽,披著塊白毛巾等一系列的畫面。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當一個農民真的很辛苦!


現在從事農業勞作的多為老一輩,漸漸地,大夥對農民這一職業產生了誤解,好像農民就該是這樣的,甚至還有人避之不及。


然而汪琰斌卻說道,我當農民每年有著2個月的假期,等到作物豐收就是休息時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不用擔心加班……國家對農業還有大量優惠的政策,同時農民是一個永遠不怕失業的職業……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看著他一個90後一股腦地鑽進農田裡,好像當農民確實是這樣一件幸福的事情。


- 1 -


小時候,每逢寒暑假,雖汪琰斌跟著父母住在城裡,但他總會選擇在農村度過,正如魯迅兒時喜歡找閏土玩一樣,農村實在有太多稀罕玩意兒。抓泥鰍、釣龍蝦、打彈珠、抓麻雀……總讓人玩得不亦樂乎。


豐收季一望無際的金黃稻田,還有小橋流水人家也是他極為喜歡的。正是這股對農村的親熱勁兒,使得汪琰斌後來選擇來到田地創業。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大學期間,在家人的建議下,汪琰斌選擇了園藝技術專業,但在畢業前的實習過程中,他卻做出這一個迴歸農田創業的決定。


原來汪琰斌在經作物相關公司實習,當時他聽到最多的便是農作物的轉型以及消費升級,進行高端作物的培養。不過,通過他自己的觀察,農作物最大的影響因素是自然因素,這並不穩定,其次,農作物的消費升級這一創新想法不一定有合適的市場,況且這也與心目中期待的農場不符……想著想著,汪琰斌突然冒出來一個不如自己創業的想法。“當時我自己都被這突然的念頭給嚇了一跳。”


創業這一念頭一旦冒出,就一直徘徊在汪琰斌的腦海中:選擇什麼進行創業?經濟類作物風險性比較大,投入期也長;水稻的整體種植技術比較完善,投入期短,還有糧食類作物的扶持政策……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最後,汪琰斌拍案決定:就種水稻了!


2013年,汪琰斌大學剛畢業,就選擇了姜山鎮陳介橋村承包了900畝地。熟悉2013年的寧波人一定知道,這一年的農業收成有多慘淡……


- 2 -


雖所選專業與農業有關聯,但等汪琰斌真正接觸到水稻種植時,他發現是兩眼一摸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高效地種植水稻。


光水稻種子的培育就給汪琰斌出了一道難題,“從那時我徹底明白了,網上的知識並不完全可信。”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要往區、鎮找一次專家,有時候還會去拜訪當地的老農戶,種子的浸種時間、藥量、批次;農事操作、種糧注意事項等一個個問題都是他要面對解決的。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甚至,他將住所搬到了田地裡頭,晚上伴著蟲鳴入睡,白天聽著公雞打鳴起床,連朋友之間的聯繫聚會都推脫了不少,那時候的汪琰斌成了朋友眼中的“怪人”。當然他聽到最多的質疑便是來自身邊的老農戶,好好的一位年輕後生,辦公室裡空調不享受,竟然會選擇來田裡受累?


汪琰斌受到的打擊不止於此,專業技術的不成熟已經給汪琰斌造成了不小的損失,然而無情的天災更是狠狠地打了汪琰斌一巴掌。2013年“菲特”颱風猛烈到幾乎將大半個餘姚淹沒,汪琰斌的水稻田直接被演了,秧苗全澇死了。


汪琰斌不禁自我懷疑起來:我每天在烈日暴曬下襬弄著田地裡的稻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時還搞得自己一身泥……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汪琰斌決定算算自己這一年來到底虧了多少,這一算反倒讓汪琰斌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創業初期不懂水稻種植技術加上天災的影響,幸虧國家的災害補貼和技術指導,一年下來竟然虧損得比意料中的好……原本打算虧完的汪琰斌竟然發現虧了10萬,按這樣下去,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2~3年後不就可以開始賺了嘛!


正如馬雲所講的那樣:每次打擊,你要你扛過來了,就會變得更加堅強。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結果失望越大,所以我總是想明天肯定會倒黴,一定會有更倒黴的事情發生,那麼明天真的有打擊來了,我就不會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擊我。又能怎樣?來吧,我都扛得住。


- 3 -


2015年年底,汪琰斌的水稻種植趨於穩定,不過他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也在那一年被打破了,因為他發現了各行各業對農業的關注性。


原本汪琰斌以為農業只是這一行業人所需要關注的事情,卻不曾想過農業品牌的包裝銷售以及線上的銷售方式,如何用現代互聯網的方式將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農業上成了他的頭號難題。並且通過多次地農業培訓,汪琰斌開始考慮如何繼續開發僅有的土地資源。


2017年,當汪琰斌的農場面積擴大至2500畝時,他開始停止土地的誇張,將注意力放在了土地產值上面。“當其他農戶不敢輕易嘗試創新時,我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汪琰斌笑著說道。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汪琰斌將水稻種植和小龍蝦養殖結合在一起,從小面積試養,再到50畝規模養殖,小龍蝦的效益非常可觀,很多小龍蝦還未起捕,就已經被周邊賓館酒店訂購一空。


不過對於龍蝦的養殖,汪琰斌覺得這次嘗試並不成功。他說,龍蝦養殖也存在著地域限制,如湖南湖北的成熟龍蝦養殖已經佔據了大量市場,現在方便的物流,可以讓大家輕易品嚐到這些地方的美味龍蝦,並且龍蝦養殖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水質越清,龍蝦脫殼次數就多,個頭也就更大,效益更可觀,這和水稻種植還不能有效地結合。


龍蝦的養殖嘗試讓汪琰斌更清晰地認識到作物地域性佔據的優勢,今年,汪琰斌決定嘗試油菜和水稻的搭配養殖,將雙季水稻的旱作空白期由油菜花填滿。雖不知道這一次嘗試能否帶來收益,但汪琰斌的這種創新精神也影響著身邊的農戶,原本被汪琰斌請教的師傅也紛紛尋上門與他交流心得。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同時作為農民中的新生力量,汪琰斌認為未來的農民離不開科技的應用和推廣。就在去年,汪琰斌的農場成了浙江大學在寧波實踐“掌上農場”的唯一試點。


汪琰斌打開APP,只見上面清晰地顯示出歸本農場的衛星地圖,農場機械所處的位置、示範地塊、水稻生長過程、用藥覆蓋面……一清二楚。


汪琰斌提到未來他會不斷嘗試互聯網+的模式。今年,汪琰斌就打算推出農業自媒體,以另一種方式帶大家瞭解農業。


- 4 -


今年是汪琰斌成為農民的第七年,汪琰斌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全國“風鵬行動新型職業農民”……但汪琰斌提起農業的未來卻擔心不已。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汪琰斌用了自己的農場舉了例子,現在農場的師傅多為50歲的老農戶,他們大都不願意自己的下一代也成為農民,因為被人瞧不起……10年、20年後,汪琰斌也不知道自己的農場能否繼續堅持下去。


正如農業專家曾提到的那樣:”國家要發展,國民要吃飯。無論何時,農業都要發展!老一輩的農民,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有一天要退出時代,緊接著就是更年輕的一代接過農業的大旗,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90後更具激情和創新意識,而且未來的農業也是朝著科技化和機械化方向發展,不像以前這麼辛苦了。相信年輕一代,會給農業帶來更多活力,他們是未來農業的希望!“

寧波90後農民 | 我活成了別人最想活的樣子!


農民是一門職業,它有著不可替代性,種種原因,它的身上有著太多的誤解。汪琰斌希望通過自身的經歷能夠消除一部分誤解,他期望著未來有更多年輕一輩和自己一同發展農業,從老一輩手中拿起這接力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