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有關於青春那段甜蜜而又青澀愛戀的作品有很多,但是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日本的純愛電影《情書》。《情書》中講述的是一封寄往天國的來信卻意外收到回信,從而勾起了那段深沉眷戀和一去不復返的少年往事的故事。如今這個故事已經成為億萬人心中珍藏的記憶。

巖井俊二在這大銀幕處女作裡從容踐行著"美麗與哀愁"的日式電影美學,節奏很剋制,像初戀一樣點到即止。在這樣一個唯美的故事中,有櫻花般淡淡清香的感情,也有寂靜無聲的大地中心碎的聲音。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日本王家衛"的獨特世界

《情書》是巖井俊二自編自導的日本純愛電影,改編自他自己的同名小說,也是巖井俊二個人的導演處女作,而這部作品也直接讓巖井俊二一炮而紅。採訪過他的人都說巖井俊二說話的方式就跟他的電影一樣非常的簡潔也非常的緩和,在回答問題時,他並不是在面對著問題的提問者,而是越來越容易陷入自我當中。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他的作品也將文藝展現到了極致,他被譽為日本有潛質的新晉"映像作家",中國影迷甚至稱他為"日本王家衛",不得不說兩人對文藝的追求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尤其是在鏡頭語言剋制簡潔的調度上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筆者不久前的一篇《花樣年華》中,就講到王家衛擅長用極富表現力的鏡頭語言去刻畫周與蘇兩人曖昧流轉的情愫,而在巖井俊二的鏡頭下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簡潔充滿韻味的鏡頭,他的畫面總是清冷的,缺少了王家衛的華麗,但這又暗合了關於青春,關於初戀那種青澀的稚嫩的情感。

這種特點我們也能在巖井俊二的另一部電影《花與愛麗絲》當中窺見一二。她們說謊、任性、撒嬌、逛街、花痴、愛上同一個男生。這種看似狗血的橋段出現在巖井俊二電影中反而給人以無限的美感。"一想到你,這附近就跳的好快,我想這就是愛吧。" 巖井俊二電影中從來不缺清純而又有韻味的女主角。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這部電影最經典鏡頭莫過於是電影的開頭女主角倒在寂靜的、白茫茫的、大片的雪地上,轉而她起身,拍拍身上的積雪,仰著頭,望著天空,最後一人走在無垠的雪地上,背影寂寥無助。景深極開的鏡頭下,片名情書緩緩打出,奠定了整部電影淡淡憂傷的基調,而電影也是從這第一個鏡頭開始一直美到了結尾。一開始看的時候不明白這個鏡頭的含義,後來才明白。博子躺在雪地上,她在感受阿樹生命最後一刻倒在雪地中的感覺,她仰望著天空是想看看阿樹死前看到的最後一個畫面。他的生命終結在雪山上,而她的愛也終結在這片雪山上。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整部影片大量的鏡頭色調是陰冷、悽清的,鏡頭中充斥著無邊無際的皚皚白雪。電影一開始主人公博子躺在雪地上,女藤井樹在一個雪天回到原來的校園中拍照片,又在一個下雪的夜晚,爺爺將生病的她背到了醫院,而作為對比的是影片中人物的回憶的色調通常是暖色的橘紅色調給人以無限的溫情

:少年的藤井樹會頑皮的將頭套罩在喜歡的女孩兒身上、而在校園運動會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倔強而又堅強的少年形象。兩者打光所形成的強烈反差,給人以現實生活的無奈與遺憾和回憶當中的溫情與期待,頗有點"是枝裕和"的味道,充斥著一種殘酷溫柔,陰冷與溫暖交互交織。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而影片男主角藤井樹的形象也更像是巖井俊二寫給自己的一個映照:

不善言談,沉默寡言在內心卻極其細膩的與豐富。這部電影與其說是講述著幾個人之間甜蜜而又青澀的青春的故事,更不如說是導演心中的自我,導演企望的世界。

無疾而終的暗戀

在青春的旅途中,最傷人的是暗戀,最青澀的是暗戀,最美麗的仍然是暗戀。看過電影的人,想必都會被電影中那段無疾而終的青澀的愛戀所感到遺憾。在記憶中有那麼一個男生,他靠在窗邊的一角,穿著白色的襯衫。微風乍起,吹動了一旁的窗簾,少年依然專注的閱讀,彷彿一幅永久的油畫。這一幕經典畫面也成為了影史上的傳奇,讓柏原崇成為了多少女子心中的白馬王子。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他是平淡而又羞澀的,他會因為那個女孩兒一直冷漠的他出手打人,因為那個女孩一向不苟言笑的她會惡作劇般將頭套套在女孩頭上,他在借書證上一遍又一遍寫的藤井樹,不是他自己的名字,一直是那個女孩的名字。一個情竇初開的男生那份沉默而固執的初戀。他愛得那樣刻骨銘心,每一張借書卡上都寫著她的名字,並在一張借書卡後面,怯怯地畫著她的樣子;那是最後一張,當他要轉校時,通過書親手交到她手中的,《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寄託了太多遺憾,但是卻能在我們長大之後默默回想起來,發現那是一段如此美好的似水年華。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電影的結尾,女藤井樹發現了借書證背面那張少女的畫像。她佯裝平靜,一面想把卡片揣兜裡,然後卻發現那條圍裙上下卻沒有一個口袋。想要裝作平靜卻又如此的手足無措,就如同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與愛戀。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整部電影充滿著日式的唯美:"那些沒有開口的告白,最終還是讓你聽見了。"

這部電影無疑是憂傷的。初看這部作品時,女藤井樹有這樣一個男孩在最美的年華默默的愛過她,那麼多年的錯過,愛不得的傷感,最終化為了她拿的那張照片的手足無措,心頭湧過一絲苦澀。正如她最後在信中說的:

我對他的回憶就到此為止。關於藤井樹的種種回憶,是你擁有的,我把它寄還給你。

博子也是如此傷感的一個角色,她為了他去了一趟小樽,卻在大雪前的路口不自覺的落淚。原來她心中那個最美的少年心中卻放不下另一個女孩,而她對他所有一切的緬懷卻只得從第三個人手中得到。電影中弱化了藤井樹和博子之間的愛情故事,彷彿在告訴觀眾們:他們的故事裡,沒有她。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電影雖然是傷感的,但是現在想來也確實是美好的。對於女藤井樹而言,在最美的時光裡收穫了一份如此純粹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感情,當時的自己是幸福的,而有了這份幸福也足以支撐她走完以後的路。而博子拋開一切,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他笨拙得甚至需要女方主動提出結婚,其實拋開青春的濾鏡,相濡以沫的庸常,比多少天崩地裂都實在。也許僅僅就是白雪皚皚的群山之中一次淚流滿面的問候:你好嗎?我很好。寂寞地眷戀和想念著一個人,就像留戀我們無可言喻的生之歡喜和蒼涼。對博子而言,是最好的結局。

最後,這部影片就像席慕蓉的那首詩一樣,有著青春的遺憾,也有著青春的炙熱,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麼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雲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

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死亡是另一種重生

撇開電影中所出現的愛情的美好,影片中有一點曾被別人忽略的內涵,就是生與死,回憶與再現。自始至終,很多人對於死都有著忌諱,而我們在生活中對於死亡也閉口不談,而這部電影卻將成長、救贖、原諒等宏達的題材通過死亡來展現:

女藤井樹因為阿樹的死亡看清了這麼多年來他的真心,而她也在往後的日子裡可以依靠著這份熱度永遠不畏懼孤獨;博子因為阿樹的死,轉而踏上了尋找真想的旅途,少年藤井樹的一切回憶。

就如同一封從已逝之人寄回人間的情書,當它們藉著最後那幅畫拼綴起來時,讓所有人都為之感動落淚

女藤井樹一家在幾年前,父親的死讓他們將這份悲痛怪罪在了爺爺的頭上,而在最後女藤井樹因為高燒命垂一線,而爺爺再次擔起了這個重任也終於讓這個家庭獲得了久違的諒解與圓滿。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愛與死本是文學的兩大主題。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裡面寫道: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它的一部分存在。而日本作為一個矛盾的國家,從《源氏物語》、《陰翳禮讚》到村上春樹,日本以死而始、以死而終的死文化展現的華麗又透徹。在影視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對於死亡獨特的見解:

《入殮師》將鏡頭對準了那一類冷門的行業,與死人打交道的行業。影片看似通篇在說不同的死,但其實更是提醒生者:不懼死,才能更好地生。而前幾年大熱的日劇《非自然死亡》更是聚焦到了這個為未來而生的醫學工作。它講的是死亡,但是更講的是我們面對死亡的姿態,當劇中的老爺爺放下心中的芥蒂,接受妻子死亡事實的時候說:"美代子,歡迎回家。"沒有人是不動容的。

《情書》:一段難以訴說的執迷,化作一封情書穿越生死的距離

而在本片中,一段少年往事中的暗戀,隨著博子與藤井樹之間的信件通過少年的死亡被逐漸地抽絲剝繭,真相大白。肉體意義上的死卻讓這份早已枯竭的情感重獲新生。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它像是緩慢滲出,靜水流深的清涼泉水一樣,是能讓人的心變得柔軟及澄澈的回溯。博子在雪地上醒過來,仰臉看著雪花飄落的海報,本身似已成為一種情感源泉的象徵。

生與死的對照,記憶與消逝的迴響,以及對愛與時間的真摯追問。一切都是多麼珍貴。在最後,電影中的每一個人也都從中獲得瞭解脫,他們大聲的說著:

你好嗎?

我很好!

如果說有盛大,那也僅僅只是屬於時間的細微記憶和線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