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中國是一個文化禮儀之邦,自古以來,人與人之間就非常重視人情來往。

與人交往的最佳平衡狀態,不就是雙方都不吃虧,這是做人最大的體面。在隨禮錢這件事上,只要是有分寸的人,懂得“禮尚往來”還人情。可是有的人只想著讓別人隨錢進自己的口袋,對外卻一毛不拔。

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人可以老實,但不能太老實,否則,別人就會把你的老師當成得寸進尺的砝碼。尤其是在“隨禮”這件事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該拒絕就拒絕,不要打腫臉充胖子,讓自己吃虧。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不隨“只進不出”之人的禮

《論語·雍也》篇中有云:己欲立,先利人;己欲達,先達人。

人與人之間交往,重在有來有往,真正有修養的人,會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分寸感,總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

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你懂得禮尚往來,就會得到人們的認可;相反,不懂得禮尚往來者,則會受到人們的輕視。唯有禮尚往往,才能令到彼此之間的這一段情誼走得更遠,存得更久。

有的人喜歡佔小便宜,隨禮“只進不出”,只讓別人來隨他,他卻從來去隨別人。對於這種自私自利的人,我們要敢於拒絕。不用為了面子去隨這份“有去無回”的禮錢。

不隨“道德綁架”的禮

我的一位初中同學,我結婚她不來隨禮,媳婦生孩子也不來,做滿月時她也不來。但是等到他結婚有孩子的時候,託讓別人來問我要錢。

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不是我差那點錢,可是心裡好瞧不起他。老話說的好:金錢有價,情義無價。禮送的都是一個情分,都說禮輕情意重,最重要的還是情義。

禮尚往來,隨禮多少根據能力,不能道德綁架。有些人經常以各種由頭辦宴加席,就是為了賺取“份子錢”,對於這樣與道德原則相悖的禮,不隨也可。

不隨“點頭之交”的禮

很多人,不管熟不熟,有事都發了請柬,讓人很是為難。我之前剛參加工作沒一個多月就換部門了,然後第二天有個同事結婚發了喜帖在我桌子上,人我都不認識。

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後來就聽同辦公室同事在集體討論該誰多少禮,我因為晚上要加班沒辦法去就隨了300。可過了沒多久,那個結婚的男同事就離職了,我當時連他長啥樣都不知道,想想那時候我真冤啊。

人際交往,隨禮第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看遠近親疏來隨禮。對於那些和你平時沒什麼來往,只是點頭之交,無論大小事都沒有想到你的人,就無需隨禮。

《禮記·曲禮上》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人與人之間長久的和諧相處,是建立在禮尚往來這一原則和基礎之上的。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親戚是把鋸,你有來,我有去。”以親戚之名,行利已之事的人,只做到了“來”,卻忽略了“去”。

人際交往中,與許多的“規則”,我們在社會中吃些苦頭,就會長一點記性。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呢的?小君推薦你讀《三言二拍》

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人到一定的年紀,有些道理是非懂不可的,否則不管混的再風聲水起,也終究會在成長的路上磕磕絆絆。一句簡單的俗語,背後折射的是做人的智慧,是對孝道的詮釋,古人的智慧,指導著我們少走彎路。

古人的俗語智慧還有很多,比如:

“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來自《玉堂春落難逢夫》,寓意想成為更好的人,就要捨得讓自己吃苦;

“知人知面不知心”則來自於《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人心難測,交友時更別隻看表面;

“夫妻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來自《白玉娘忍苦成夫》,寓意夫妻間也該互相保留些隱私;


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更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做馬牛”、“三十不榮,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尋死路”……不勝枚舉。

這些都被收錄在《三言二拍》中,它足足400萬字,雖只講故事,但其中暗藏的無數人生智慧,卻能成為所有國人的處世參考。

在王安石和蘇東坡的智力大比拼中,文中開篇就寫了這樣一首詩: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這四句,實際講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到中年,要記住“禮有三不隨”,別再為了面子讓自己吃虧


做人不僅要謙虛,更要避免這“四盡”: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句句發人深省。

《三言二拍》不光大人可以看,孩子看也是優秀的作文素材,我們家孩子看完之後,寫作文時不時的整上一兩句俗語,老師非常喜歡。還能讓孩子早早看看社會的真實。

可以說,人這輩子所有的處世智慧,《三言二拍》都講完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商品卡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