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眾所周知,中國乒乓球隊是當今世界乒壇的霸主,女隊的統治力尤其強大,從90年代後期至今,幾乎包攬了所有世界大賽的冠軍。但是近兩年,隨著日本選手伊藤美誠的崛起,國乒女隊的統治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伊藤美誠出生於2000年,她打法兇狠、速度快、心理素質佳,是現役球員中擊敗國乒主力次數最多的外協選手(11次),已經初步具備了衝擊世界大賽冠軍的實力,可謂難得可貴,關注度也日漸提高。目前,現任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樑和女隊主教練李隼都公開將其列為國乒頭號勁敵。

伊藤美誠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無疑是建立在她強大的個人實力和技術能力之上的。那麼她的技術到底強在哪裡,又有哪些缺陷呢?接下來我就結合她近兩年的比賽表現,對她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剖析,並找出可以剋制她的方法。(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一,伊藤美誠另類的器材和打法,讓她“出奇制勝”。

伊藤美誠右手橫板,膠皮為正手反膠,反手生膠(一種短顆粒膠),擅長近臺快攻打法。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生膠的特點是觸球面積小,因此擊球的旋轉相對較弱,也不太吃轉,球被擊打後下墜力較強,球速較快,有利於近臺快攻打法。

伊藤美誠的膠皮配置和當年乒壇女皇鄧亞萍頗為相似,打法也大同小異,區別在於:鄧亞萍正手異常強大,而伊藤美誠更注重反手。

客觀地說,伊藤美誠的器材和打法實際上是有些落伍的。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國際乒聯改變了發球規則,限制遮擋發球;“小球改大球”(38毫米改40毫米)之後,球的直徑變大,球速變慢,旋轉也隨之減弱。這兩次改變嚴重製約了發球搶攻戰術,讓顆粒膠的快攻優勢消失殆盡。(對直板影響尤其大,甚至間接導致劉國樑提前退役)

為了應對規則和器械改革,運動員們只能被迫大面積使用雙面反膠和弧圈球打法,以加中遠臺相持能力,而顆粒膠皮和近臺快攻打法幾乎絕跡。

目前國際乒壇男女一流單打選手中,除了伊藤美誠之外,是清一色的雙面反膠和弧圈球相持打法,就連直板男選手許昕,都基本放棄了快攻,更多的利用逆天的手感在中遠臺和橫板選手對拉。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但所謂的器材和打法先進性,也並不都是絕對的,因為大家都在“研究和反研究”,當其他人都保持一致的時候,伊藤美誠的另類打法,反倒讓她取得了相對的優勢。

站在伊藤美誠的角度看,所有主要對手的打法基本都是一樣的,有區別也都是在細節上,所以她可以集中精力,去針對性研究雙反弧圈打法的弊病。而其他選手,尤其是國乒主力則不然,她們首先要應對殘酷的隊內競爭,精力被分散,不可能全身心去研究伊藤美誠,在賽前備戰上就失了先機。

因此我們可以在比賽中看到,國乒主力們在面對伊藤美誠時,往往會有“她太怪”、“不適應”的感慨。18年瑞公賽決賽,朱雨玲四局只得19分,她在暫停時就曾經不斷向主教練李隼抱怨“自己無法適應”,就連對伊藤美誠保持三戰全勝的陳夢,也經常陷入開局不利的局面。

我們還可以從側面去驗證“出奇制勝論”的正確性,比如說伊藤美誠在面對同為顆粒膠打法的國乒替補何卓佳時(半長膠),她也同樣無法適應,直接交手戰績是慘淡的五戰全敗。

由此可見,伊藤美誠在器械和打法上,多多少少佔據了一些便宜,是毋容置疑的。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二,伊藤美誠在技術上劍走偏鋒,無視自己的弱點,將優勢發揮到極致。

1,伊藤美誠的發球充分利用了規則。

看過伊藤美誠比賽的球迷,都會對她的發球留下深刻的印象,爭議也很大。有人覺得她發球速度太快,有人覺得她發球動作怪異,也有人覺得她就是遮擋發球,屬於違例動作,在此,我想站在個人角度,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伊藤美誠的發球是非常注重細節的,她和教練組絕對深入研究了規則,以及規則可以利用的漏洞。很多時候,她發球時對球是沒有遮擋的,這完全符合規則,但是球拍卻始終藏在身體後面,直到擊球的一瞬間才完全出現在對手的視野中。這種打規則“擦邊球”的玩法曾經也被判罰發球違例,但隨著伊藤美誠進行技術改進,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然後就是伊藤美誠的手速非常快,手腕的控制能力非常強,有點類似於“詠春”的寸勁,動作幅度不大,力度卻是不小,變化也很多。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因此,伊藤美誠的發球具備了速度快和旋轉強優點,卻只給對手留了一瞬間的觀察時間,所以威脅非常巨大。最明顯的案例就是陳夢,雖然她接發球素來很穩,但幾次和伊藤美誠交手,開局階段都吃了大虧,直接導致比分落後。

2,伊藤美誠的接發球預判能力極強,上手堅決果斷。

如果說伊藤美誠的發球鑽了規則空子的話,那麼接發球則完美展現了她的乒乓球天賦。

接發球時,伊藤美誠對來球的旋轉判斷非常準確,而且腳步靈活,手腕核心力量強,再加上反手顆粒不太吃轉,近臺和中臺的發球對她幾乎夠不上任何威脅。

一旦對手的發球偏近臺,又有所冒高的話,那麼對不起,直接就是反手一彈打死,一點機會都不給。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這一點在18年香港公開賽對陣王曼昱的比賽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前兩局伊藤接發球直接反手彈擊得分的比率一度達到驚人的三成以上,王曼昱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直到改髮長球,逼伊藤美誠打相持,方才逆轉取勝。

3,伊藤美誠的反手已經獨步天下,正手雖然偏弱,但近臺仍有殺板。

之前已經說到,反手顆粒的球路相對怪異,是伊藤美誠安身立命的根本,但這只是表象,事實上,她對顆粒膠的理解和研究借鑑了大量前輩的經驗,融會貫通並加以改進,才是成功的關鍵。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小球時代,球的旋轉更強,球速更快,顆粒膠因為不吃轉和擊球自帶下墜,在擊球速度和控制力上都有優勢,因此大行其道。以鄧亞萍為例,除了強大的正手攻擊力之外,她的反手撥打變線同樣讓對手吃盡了苦頭。

到了大球時代,顆粒打法的威力和相持能力都有所下降,但伊藤美誠別出新裁的採取了“左腳靠後、右腳靠前”的站位方式。這種站位放大了左手空間,讓相持能力有所加強,顆粒膠控制力強的優勢又利於隨時變線對手空檔,再加上她的手腕核心力量非常強大,有一招反手彈擊的絕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伊藤美誠的反手幾乎沒有任何漏洞,足以獨步天下。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當然,凡事都有利弊,這種站位完善了伊藤美誠反手的同時,也讓她的正手遭到嚴重削弱。

伊藤美誠身材矮小,手臂也不長,護盤面積本來就小,重點照顧反手後,正手空間又變小了,這導致她的右手相持能力非常弱,對手偏弱時尚能應付,一旦面對頂級高手的高質量擊球,相持球很難堅持三個回合。

當然,伊藤美誠也有自己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搏殺,至於效果如何,就要看她的手感和對手的擊球質量了。

這種打法多少會有點看天吃飯的意思。伊藤美誠如果打順了,會給人一種摧枯拉朽的感覺,朱雨玲和丁寧都曾經是受害者,劉詩雯也曾經兩次在絕對優勢局面下被逆轉;而一旦手風不佳,被對手壓制住了氣勢,也會一敗塗地,毫無還手之力,陳夢、孫穎莎、王曼昱、王藝迪等人都曾經打的伊藤美誠潰不成軍。

這裡必須要說的是,要壓制伊藤美誠的正手,必須要拼遠臺,她的反應速度和手腕核心力量擺在那裡,回球近臺冒高等同於送分。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接下來做個小結:伊藤美誠目前在技術打法方面的具體優點為發球、接發球、反手綜合能力、近臺快攻;缺點為遠臺相持能力,尤其是正手。



瞭解了伊藤美誠在技術上的優缺點之後,破解之道也就浮出水面了。

面對伊藤美誠,在技術上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接發球時必須保持精力集中,尤其是要盯住她出球時一瞬間手型的變化,回球時避免近臺冒高現象。

2,發球和前三板時,要堅持“揚長避短”,多送遠臺長球,不給伊藤美誠速戰速決的機會,爭取打相持。

3,爭取主動上手,尤其要盯住伊藤美誠的正手弱點,提高擊球力量和旋轉。

4,面對伊藤美誠的搏殺時,要放下心理包袱,敢於硬剛,以暴制暴,寧可冒著失誤的風險,也要避免讓她打出氣勢。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再明確一下技術打法的剋制關係,以及國乒選手在理論上對伊藤美誠的取勝幾率。

防守型打法球員面對伊藤美誠肯定是下風的,即便是丁寧、朱雨玲也不例外,她們要想取勝,只能通過臨場應變能力去調動伊藤美誠,寄希望於對手失誤增多,但這就失去了主動權,並非取勝之道。(何卓佳屬於例外)

速度型和攻擊型打法選手面對伊藤美誠是五五開的局面,目前國乒一線選手中,劉詩雯、孫穎莎、陳幸同和王藝迪都在此列,雖然她們與伊藤美誠的交手戰績有一定區別,但並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決定勝負的關鍵還是臨場發揮水平。

兼具穩定性和壓迫能力的選手才是伊藤美誠的剋星,比如說陳夢和王曼昱(孫穎莎的穩定性還有待提高)。她們技術全面,護臺能力強,穩定性好,陳夢的擊球勢大力沉,王曼昱打法兇猛,無論是進攻還是相持能力,都能有效壓制伊藤美誠的優勢。當然,陳夢的接發球和王曼昱的發球還有待完善。


深度剖析伊藤美誠的技術優缺點,“揚長避短”方是國乒克敵之道


  • 結語:面對伊藤美誠咄咄逼人的上升勢頭,國乒必須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必妄自菲薄,以國乒強大的技術團隊,完全可以找到應對之策。我這篇文章,只是一名乒乓球愛好者的淺見,僅供大家參考、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