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物是積食的"禍首",醫生:比泡麵還垃圾,家長少給寶寶吃

今年春節回老家團圓,表姐帶著2歲半的外甥女千里迢迢跟我們相聚,雖然被"困在"老家一時半會走不了,但老一輩都很開心,尤其是奶奶。奶奶很喜歡外甥女,整天變著花樣哄她開心,買了很多零食,做飯也緊著孩子"點菜",餐桌上都是外甥女愛吃的大魚大肉,連青菜的影子都看不見。

這3物是積食的

結果連續吃了一個月,這幾天孩子食慾突然變差,睡覺也不踏實,哼哼唧唧的一直翻身,還蹬被子、半夜裡驚醒,喜歡撅著屁股"趴睡",睡覺時出汗多,能把衣服都溼透,折騰的表姐也睡不好,白天聞一聞孩子的嘴巴里全是臭味,表姐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檢查以後,才知道孩子是積食了。

這3物是積食的

這3物是積食的"禍首",醫生:比泡麵還垃圾,家長少給寶寶吃

1.重味食物

孩子脾胃嬌嫩,而且味覺極其敏感,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準備食物的時候,應該多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在孩子的食物里加過量的調味品,也不要給孩子吃一些重口的食物,這都會增加孩子脾胃和腎臟的負擔,時間長了會讓孩子脾胃越來越虛,積食也會變多,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2.湯泡飯

說真的,給孩子吃湯泡飯,還不如喝米粥好消化。湯泡飯雖然比較入味好吃,不用費力嚼就能嚥下去,但這種食物會增加腸胃消化負擔,還會稀釋胃液,正應了"湯泡飯,嚼不爛"這句話,經常吃,孩子脾胃受傷積食之後,緊跟著發育也會受影響。

3.海鮮

海鮮,顧名思義,就是海里面的鮮活生命,包括魚蝦貝蟹類、藻類等等。水裡生水裡長,海鮮就避免不了有"水寒溼重"的特性。因此從中醫角度講,海鮮海產品一般屬於溼寒性的食物,攝入過多有可能使人體產生溼氣,小孩吃了多數會消化不好,降低脾胃運化的能力,引起積食,有些孩子吃了還會過敏,嘔吐腹瀉,最好別碰。

這3物是積食的

中醫常說,脾胃不好百病生!如果把長壽比喻成蓋房子,護好脾胃就是打地基,根基不牢,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自然就會出現"枯萎"。

脾胃乃"後天之本",我們身體中所需要的能量,也都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得來的。所以,脾胃的養護便尤為重要。

上面3種飯少給孩子吃,再謹記這3點,讓孩子脾胃強健,發育好:

1、 首先不要讓孩子吃過多的肉類食物,飲食要規律,最好定時、定量,還應讓孩子少吃一些零食。如果屬於脾胃虛弱偏內寒,應養成孩子吃熱飲的習慣,不宜喝冷水以及吃冷飲,做點多糖沙棘類猴菇、鋅棘糊糊水,強健脾胃,促進腸胃蠕動,提高身體免疫力。平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山藥、芋頭等,少吃生冷油膩食物。如果屬於脾胃虛弱偏內熱,那麼平時應少吃乾燥、油炸、辛辣、寒涼食物,建議適當多吃海帶、胡蘿蔔、南瓜等食物。

2、其次保證生活作息正常。由於很多家長工作忙碌,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寶寶也跟著晚睡。細心觀察會發現,寶寶長時間睡覺晚,身體會明顯變虛弱甚至生病。

3、最後,建議家長帶孩子適量做一些運動,根據研究表明適當的體育運動,如散步、慢跑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促進腸胃蠕動,並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幫助孩子促進新陳代謝最,提高營養的吸收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