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鄧稼先、錢學森到楊舒平、許可馨,到底什麼使留學生變了?

大規模留學生出現出現在洋務運動時期,後期湧現了一批像鄧稼先和錢學森這樣的國之棟樑。依稀記得鄧稼先回國去部隊前對妻子說的話“祖國需要我,你什麼都不要問,因為我什麼都不能說,你不需要知道我去哪、我去做什麼、我什麼時候回,只要記得我是去建設祖國!”

從鄧稼先、錢學森到楊舒平、許可馨,到底什麼使留學生變了?

鄧稼先

錢學森的回國之路更是曲折,在美帝主義的威逼利誘下,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用自己的知識投入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建設中。正式有了鄧稼先和錢學森這樣的留學生,才讓祖國在兩彈行業和航空航天業少奮鬥了20年。

從鄧稼先、錢學森到楊舒平、許可馨,到底什麼使留學生變了?

錢學森

可以這樣說中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成千上萬優秀留學生的付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可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過,留學生數量的增加,我們看到了什麼,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定居海外,不想再回到中國。

我們依然記得說米國空氣都是甜的的楊舒平,要知道她的家鄉在貴州,那裡景色宜人,風景如畫;那裡更是她成長的土地啊。是什麼讓她一踏出國門就開始嫌棄自己的祖國!

從鄧稼先、錢學森到楊舒平、許可馨,到底什麼使留學生變了?

近日又出現了許可馨,出國留學後就開始忘乎所以的詆譭自己的祖國,辱罵自己的同胞。更是炫耀自己的今天都是父母的人脈和金錢鑄就的,優越感十足。在輿論的壓力下道歉的毫無誠意,更是嘲諷說過幾天就會忘了!

從鄧稼先、錢學森到楊舒平、許可馨,到底什麼使留學生變了?

寫到這裡我不禁問自己,留學生到底經歷了什麼,讓國之棟樑的代名詞變為全民唾棄的詞彙!我想可能是時代變了,國力強了,人心變了吧!

初心不同!

當年的留學的初心是報效祖國,出去是為了更好的回來。現在的留學生初心是為了自己,為了更好的生活,出國就是為了留在外國。初心變了,成長的軌跡自然也就變了。

觀念變了!

當年的留學生,看到別人比我們強,就要想辦法趕超他們,因為他們知道哪裡是祖國。現在的留學生是看到哪裡好久加入他們,畢竟加入比回來建設要容易的多。

人不同了!

當年出國留學的都是天之驕子,是在數萬計學生中挑選出來的。現在的留學生呢?只要家裡有錢就可以出國,金錢決定學校的檔次!人都變了,我們怎麼還能要求更多!

環境不同!

當年的留學生是人民和國家的選擇,新的領域等著他們去開拓,新的技術等著他們去創新。現在的留學生可能更多的是家長的選擇,外面等著他們的是更多的金錢和誘惑。

從鄧稼先、錢學森到楊舒平、許可馨,到底什麼使留學生變了?

韶華白首,不過轉逝,桃花源外,今日之中國大不同於往昔之中國,遂今日留學生不同於往日之留學生。前輩之光榮早已過去,今日之留學生不過一群孩童而已!

喜歡本文記得關注作者,往期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