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縱41.9釐米 橫1831.2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為董臨米芾《天馬賦》,絹本大字,用筆如風檣陣馬,跳宕雄健,為其學米鉅製。

米芾是鑑藏家兼書法家,董與之相似,故董對米芾有著特別的認同感。董氏中年始受米之影響,甚至認為宋四家中米芾應位於蘇軾之上。據《畫禪室隨筆》所記,董氏一生至少見過四本米芾書《天馬賦》,並多次臨寫。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萬曆四十年(1612)壬子九月廿三日,臨米海嶽天馬賦。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書法中的“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一個書法學習的知識點。

“永字八法”是書法初學者必學,相傳來自智永和尚,但是範字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永字八法” 現在一般用在初學楷書的時候,書法老師一定會提及“永字八法”,下圖“永字八法”示範圖。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看了上圖的示例,並不是那麼好懂。如果直接放大,拆開來說,那麼可能更加的難懂。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

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不可順鋒平過;

直筆為努,不宜過直 ,太挺直則木僵無力,而須直中見曲勢;

鉤為趯(tì),駐鋒提筆,使力集於筆尖;

仰橫為策,起筆同直劃,得力在劃末;

長撇為掠,起筆同直劃,出鋒稍肥,力要送到;

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

捺筆為磔(zhé),逆鋒輕落,折鋒鋪毫緩行,收鋒重在含蓄。


【“永字八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書法知識點,相比於有些書法知識點來說非常有意義,但是還是需要自己的聯想。】

雖然“永字八法”相傳是智永和尚所提出,有些甚至說是書聖王羲之就提出了。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第一個字就是“永”。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而且《蘭亭集序》雖然是行書卷,但是第一個字“永”是楷書。

不過有些人覺得是王羲之的後人,南北朝著名書法家“智永和尚”所寫。畢竟“智永和尚”名字之中有個“永”字。

智永和尚的字是非常優秀的,相傳寫了近千本《真草千字文》。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因為智永和尚這些《真草千字文》,王羲之的書法才某種程度得以保存。

有人推測“永字八法”是智永和尚提出的,並且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第一個是“永”,兩件事情相關聯,就繼續往下推測,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集序》其實就是智永所寫。

董其昌大字行書《天馬賦》卷  上海博物館藏


書法有很多必須要知道的“知識點”,“永字八法”是其中非常非常有價值的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