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有個別名叫“雨河”


渭河有個別名叫“雨河”


渭河有個別名叫“雨河”

小時候不經事,只知道家門前有條河。從小就聽父輩們把河對岸地方叫河南里,父輩們說方位只以自己村莊為中心,從來沒有說過河北里,故爾自己的方位概念裡只知河南里不知河北里。上學後隨著知識增加,才知道了“河”和“江”是河流的總稱,不同地域的河流還有具體的名稱。這才知道了家門前的河叫“洛河”。

但我知道“雨河”的名稱卻很早,並且是和村前的河同時知道的。腦海裡對河的概念是:家門前的“河”和河南里還有一條河叫“雨河”。

抗戰時期為了軍隊調防及時,軍需給養調撥快捷(大荔處黃河畔是軍事重地)。當時的國民政府把原來大荔通往華陰的狹窄土道,拓寬改造為石磧爐渣路,即當時新的“大華”公路。大華公路從我們村中間穿過,村中好些人家包括我家都成了趕馬車的“車戶”,拉客運貨,腳程一般是大荔縣城——-下營火車站(當時鐵路線還在渭河南岸的平原上)。父輩們經常說從陽村過“雨河”拉客運貨的話題。我的地理方位裡就有了從我們村前過河是河南里,從河南里陽村再過河是“雨河”南里,並且還知道了從“雨河”這邊看那邊的人只有“老鴰”(嗚鴉)大小。心裡很嚮往“雨河”,感覺很神秘。這就是我幼兒時期就知道了“雨河”的由來。

渭河有個別名叫“雨河”

隨著我的求學歷程從村裡到縣城,再從縣城到省城的變化,知道了這“雨河”的地標名稱叫“渭河”,並且還知道它曾經是古代的一條重要的水上交通線,過往船隊叫“漕運”。漕運是給國家朝庭運貨船隊的專稱。民間拉客運貨還稱船運或水運。故人們把那些經常經江河湖泊出遊謀生者稱為“跑江湖”。這“漕運”和“跑江湖”的兩個詞語就有力地說明當時水路交通重要性和廣泛性。社會生活離不開水運交通線。

秦漢時期渭河的漕運地位就十分重要了,京城裡的一切物資都要靠渭河來輸入。到唐代時京城長安已經是國際性的大都市了,並且是國際商道———絲綢之路的起點,渭河漕運和水上運輸也就達到巔峰時期。整個渭河谷道熱氣騰騰、熱鬧非凡。河水岸邊的縴夫聲、船頭舵手的號子聲,此起彼伏;囯稅田糧、租庸布帛、軍需物資、景德鎮瓷器、蘇杭織錦、江南茶葉,一哚接一哚,一船連一船,晝夜不停湧向京城;京城碼頭桅杆林立,你擁我擠,卸貨裝馱,避路喊道,此穿彼行;黑頭髮黃頭髮,馭馬牽駝,急切趕路;一到夜晚,船有行燈、杆有掛燈,輝煌如晝。京城離不開渭河,如果離開渭河了京城定會癱瘓!再加之沿途的旅店客站,飯館酒店,茶館驛站,吃飯打點,歇腳小飲,商賈討價,小販吆喝,店家迎客……這渭河運輸線成為兩岸不少人的謀生方式和手段,如出現問題或者停運就會有不少人漂泊捱餓,兩岸人們離不開這渭河水運航線呀!

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香料也是經渭河轉運銷售到中亞、西亞、歐洲內陸。渭河如同伸出友誼之手牽引著阿拉伯世界和歐洲,把中國古代文明傳播向世界。從這種意義上講當時的渭河不僅可稱為國際水路航線,而且還是傳播中華文明之河。

驕傲吧!渭河兩岸的人們,三秦大地的健兒們,讓我們共同為渭河昔日的輝煌驕傲吧!

渭河有個別名叫“雨河”

這麼重要的物流航道,保障它順利??通行安全,那一定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了,為此唐王朝就給渭河關中東段貼上了皇家標籤。這渭河東段水道主要供京城、朝庭、皇宮之物,故大唐皇帝把渭河欽??名為“御河”。任何東西只要貼上這皇家標籤“御”字就會身價百倍......御用、御品、御物、御賜,人們聽之,就會敬畏、敬慕,知其不可辱、不可褻瀆;這皇家標籤以貼,那些使蠻發潑者、“牛二”混混者、幫會黑道者就避而遠之、退而“三舍”了;這皇家標籤一貼,渭河躋身於高貴行列,身價百倍千倍地增長,“御河”的名頭愈來愈響亮,久而久之它的本名“渭河”二字就被人們遺忘了。這時我也就明白了兒時所說的“雨河”原來是“御河”。“御河”皇家標籤也!

大唐王朝使中華民族在世界上輝煌了一個時代,為中華民族贏得榮耀與驕傲。渭河在它的懷抱中也顯赫了一個時代,這皇家標籤“御河”二字足以讓人們對渭河繁榮的懷念,它的繁榮景象給人們腦海裡打上了深深地烙印。

渭河有個別名叫“雨河”

唐王朝滅亡後,渭河雖然失去了漕運地位,川道上也失去了繁忙景象。但是人們還沉浸於它的輝煌中,照樣稱渭河為“御河”,企盼著它重新繁榮,再次施惠播恩兩岸人民。哎......人們盼而不期,望而不見,失望再失望,十年百年,百年千年,就失去了對它的敬畏。後來人們只聽音不辯意,就把它叫成“雨河”了。兩岸人民也就在煎熬勞作中辛苦度日,一代接一代地熬著、盼著,無頭無尾,不見渭河重顯輝煌。上世八十年代初我大學畢業分配到渭河岸邊去教書。一日有一位老伯來學校做活,閒諞中知我是州里人(那時當地老年人把大荔縣城稱州里,即同州城裡的簡稱)。他懷著敬意又發著嘆息之聲說到:“有福人生在各州各縣,無福人生在雨河兩岸”。這歌謠反映出渭河兩岸的人們辛苦勞作,艱難度日的無奈......我看著他憔悴的面色、暗淡目光和無奈的神情,內心不由得湧出一陣痛楚......

渭河喲,你別再沉跡了兩岸人們盼你、等你已千年了;渭河喲,你別辜負了人們盼你、等你千年之心情呀!

渭河有個別名叫“雨河”

歷史總是要向前的,人們是不會失望的,人們希望的“東西”它總會迸出耀眼的火花、總能燃成燎原之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終於盼來了渭河的又一次春天,不過渭河這次是以一種與時俱進地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以更加迷人、更具魅力吸引著人們對它的眷戀;它返圖歸盛,懷含內涵,湧動而噴,如同設計好的噴泉,噴的絢麗,射的有序,象似要把沉跡千年的能量全部化作福氣宏運、財富金錢以多彩的花環獻給人們。現在的渭河兩岸播種收割全部是機械化,農人們春播秋收駕著機器、迎著朝陽、披著落霞奮進在這河谷川道中,大有偉人毛澤東昔日在詩詞中寫的“遍地英雄下夕煙”那種宏偉景象。灌溉澆地都是滴灌或噴灌。望著哪埸面、場景,思緒會突然象衝破牢籠、飛翔起來,想到杜甫詩句“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想到哪瑤池仙境,仙女們把鮮花散向人間;想千年的河谷、千年的沃野,變成了千傾糧田,眼中會立即湧出千傾禾穗千重浪那宏偉景象;想寫想畫,想吟想唱,想合影拍照,想撫想親吻哪綠而翠、翠而掉漿田禾,想這想哪......激動得使人久久無法平靜。兩岸村落土坯低房早已灰飛煙滅,代之而起的是樓高廈大,寬??靚麗,乾淨衛生。人們的面容也沒有了昔日的憔悴愁苦相,常掛笑意,滿臉容光。那河壩堤路橫穿八百里秦川,從潼關過西安到寶雞無須水路只幾個小時就可到達。河堤兩岸垂柳成蔭、花草放香,雕塑景點、健身場地沿途不斷。渭河堤壩已成為了一處旅遊休閒長廊、成了關中平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渭河谷道到處都在騰飛,到處都呈現著富庶的景象!我想人們應改稱“雨河”為“御河”了,以示對它的喜愛和敬重,或者為了科學規範乾脆回叫它的地標名稱:“渭河”吧!

渭河喲,不管怎樣稱呼你——渭河、御河、雨河,你總給人以希望,存人以念想。希望你古老而長青,永遠輝煌!

二0二0年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