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該不該經常給ta挫折教育?

對於“孩子小時候,該不該經常給ta挫折教育?”這個問題,人們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要”,因為“抗挫力是逐漸訓練出來的”;也有人認為“不要”,因為“這會讓孩子習得性無助”“這是添堵”。

其實,這只是理解“挫折教育”的定義不同,但核心基本都在於,不要讓孩子一遇到挫折就自尊受損。我覺得,“讓其面對挫折”,並不是好的“提高抗挫折能力”的辦法。好的挫折教育核心是:培養孩子穩固的自尊,不至於有負反饋就覺得“自己不行”

孩子小時候,該不該經常給ta挫折教育?


挫折其實會讓人“受傷”,讓人更難成功

前一陣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上有一篇文章題為 Not Learning From Failure - the Greatest Failure of All ,就認為,人們從“你做錯了”的挫折反饋中學到的更少,因為失敗會威脅人的自尊

這一篇不僅題目有意思,結果很值得家長了解和思考,研究的設計也很值得心理學生學習。

研究的範式是這樣的:簡單來說,就是先學習,再測試。在學習階段,被試是通過做兩個選項的選擇題來學習的,然後獲得一個成功反饋(“對了!”)或挫折反饋(“錯誤!”),從而讓被試知道這道題的正確答案;測試時也是他們在學習階段做過的這些題,看測試成績如何。

研究的思路是這樣的:

研究1,先直接探討在學習中獲得兩種反饋後,電話銷售員在接下來測試時的成績,內容是關於客戶滿意度和客戶服務的。

研究2,納入動機強度、學習難度

  • 2a與2b分別在開始前告知被試,答對會得到0.1美元/1.5美元的獎勵,即用金錢獎勵來操控動機強度。
  • 2c也維持0.1美元的獎勵,但在測試時,讓被試選“錯誤”的選項而非“正確”的。因為獲得挫折反饋的被試,在測驗中需要“多想一步”:“練習時電腦告訴我這個選項是錯的,那選正確選項的話要選另一個”,這可能導致任務更難,把測試時的問法換成“選錯誤的”,就變成了正確反饋組的被試要面臨這一難點了。
  • 2d把研究2a中的學習和測試內容換成了跟社會關係相關的,研究者認為,這也是提高了測驗難度,因為人們更擅長認知推理。

研究3,排除成功反饋的促進作用,把成功反饋組改成了無反饋。因為沒有反饋、不知道正確答案,所以在測驗中,這一組被試只需要選跟學習階段一樣的答案。

研究4,檢驗了自尊威脅的中介作用

,在學習後、測試前,讓被試五點評價“你覺得上一個環節在多大程度上損害了你的自尊”。

研究5,消除自尊威脅的影響,前幾個研究都是被試間設計,而研究5採用2x2混合設計,每個被試都會面臨一半成功反饋、一半挫折反饋,但有一半被試在學習階段時是通過看別人的選擇和反饋來進行學習的。

研究總體結果如下:

孩子小時候,該不該經常給ta挫折教育?

總之就是,自己學習、自己測試時,獲得挫折反饋的被試表現比獲得成功反饋的被試更差,而如果是看別人學習,差異就不顯著,且研究4中挫折反饋組的被試自尊受損的程度更大,也就意味著,挫折反饋會損害人的自尊,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提高抗挫折能力,要這麼做

既然挫折反饋讓人自尊受傷、表現不好,那麼多給孩子尋找成功反饋,並且能提升孩子的自尊,讓ta更不容易被挫折損害,這就是好的挫折教育。

研究者認為,提升自尊的方式有兩種 :

反映成功者:把自己與成功者建立聯繫。這種聯繫可以是心理品質上的,也可以是行為上的,或者通過“我跟成功者都屬於某一群體”來拉近與成功者的聯繫。

比如,讀這麼一個故事,可以讓你覺得自己跟成功者離得很近:

一位各方面表現和你差不多的同專業的大學生,ta有幸入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知識挑戰決賽,剛贏得了全國大學生知識挑戰決賽的金牌。在比賽中,ta很好的解決了各類問題,所有問題回答的非常流暢、清晰、切中要點, 整個比賽過程也表現的非常出色,連評委們都稱讚ta是一個優秀的大學生。

自我反省:尋找自己的優點。比如,寫一段關於自己積極方面的文字,列一下自己的優點,寫一下自己擅長做什麼、認為自己有哪些重要的品質和能力。

而研究進一步認為,前一種方式雖然也能讓人感覺更好、更喜歡自己,但後一種方式才更能提升自我能力,讓自己在行為上表現得也更好。

總結一下就是說,好的挫折教育,最好是:

  • 不額外給孩子找挫折反饋
  • 誇孩子做得好、做得對的地方,提升孩子自尊水平
  • 讓孩子也養成找自己積極品質的習慣,在面對挫折時也不會自尊受傷


孩子小時候,該不該經常給ta挫折教育?


參考文獻:

Eskreis-Winkler, L., & Fishbach, A. (2019). Not Learning From Failure-the Greatest Failure of All. Psychological Science, 30(12), 1733-1744. doi:10.1177/0956797619881133

鍾毅平, 曹新. (2015). 自尊的提高方式對行為績效的影響. 心理學探新,35(3), 239-2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