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雅珠:放下手機,特殊時期孩子更需心靈陪伴!

文 | 梁雅珠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原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長


梁雅珠:放下手機,特殊時期孩子更需心靈陪伴!

面對嚴峻疫情,我們不得不宅在家裡,作為年幼的孩子不明白這一切是為了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長時間憋在家裡,往往會出現一些情緒問題、心理問題。成人之間不經意間的對話和交流,有一絲絲焦慮和不安,也或多或少地傳遞給他們。


梁雅珠:放下手機,特殊時期孩子更需心靈陪伴!

孩子是敏感的,儘管他們說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但周圍的一切會讓他們有些不安。“為什麼我們不能去幼兒園?為什麼我們不能出去玩?這麼好的雪天,為什麼我們不能出去堆雪人?”一系列的為什麼會從他們小腦袋中產生。


面對這個非常時期,保護好孩子的心理與保護好孩子的身體健康同等重要。如何幫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緒,調整好他們的不安?我想給家長們一些建議:


第一,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態,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給孩子一個安寧的生活環境。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恐慌、焦慮的情緒,從容面對疫情,相信政府,相信國家一定能戰勝疫情。


第二,引導孩子有規律的生活,用心陪伴他們。放下我們的手機,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時間。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看圖書、做家務、看好看的電視節目,充實的生活會讓孩子們保持好心情。


梁雅珠:放下手機,特殊時期孩子更需心靈陪伴!


第三,開展動靜交替的活動,保證孩子的運動量。長時間待在家裡,孩子的運動量不足,也會使孩子情緒躁動不安。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大運動量的活動,根據房間大小安排一些動靜交替的活動。比如給孩子製作一個小墩布,每天擦地板。還可以帶孩子跳簡單的舞蹈,做一些模仿小動物的運動操等。


第四,遇到問題不急躁,對待孩子要寬容。長時間的陪伴,家長也會有一些煩躁情緒,尤其是有些好動的孩子,家長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對孩子發脾氣顯然是不好的,那麼我們要做的是對孩子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想一想,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處在活蹦亂跳的階段,長時間窩在家裡,對他們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


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陪伴他們,遇到孩子不聽話,我們不急不躁,多講道理,從立規矩開始,一點一滴的要求他們。不急功近利,不急於求成,因為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個過程。


梁雅珠:放下手機,特殊時期孩子更需心靈陪伴!


媽媽的一個笑臉,是對孩子心靈最好的安慰劑。爸爸溫柔的話語,是孩子內心安全感建立的動力。面對疫情,我們要和孩子在一起,用我們強大的身軀保護好孩子。與此同時,我們更需要用我們強大的內心為孩子築起一道安寧的港灣,讓他們像往常一樣,有快樂,有歡笑,有幸福、溫暖的懷抱……


讓我們在一起,和孩子們相互擁抱。珍惜這段日子,它不僅給予我們一些挑戰,還帶給我們許多新的思考。告訴孩子,病毒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把自己保護好,待在家裡不亂跑,這些可惡的病毒終將會被我們消滅掉!


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要有好心態,在家陪孩子,先把手機收起來。孩子的吃和睡,精心巧安排。每天有遊戲,玩得要痛快。讀書講故事,孩子最喜愛。煉身體,做家務,每天都要動起來!高高興興在一起,讓生活豐富又多彩。寒冷的冬天就要過去,美好春天一定到來!


家是最小國

國是千萬家

陪伴,我們在一起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處於關鍵時期。疫情的發展也一直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


對不少爸爸媽媽們而言,這段居家時間也使得他們暫時放下緊張的工作,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邀請相關專家老師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共同靜候春暖花開時節。


● 【徵集】 我家的“戰疫”故事


這段居家時光你是如何度過的?你又是如何給懵懂的孩子講述當下狀況?孩子對舉國抗擊疫情有何感想……


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講述你和孩子的故事,我們將整理成文與讀者共享。


北京市婦女聯合會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

父母必讀雜誌社

聯合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