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新基建”能力輸往全國乃至世界

作為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的深圳,抗疫期間充分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優勢,讓人感受到了“科技戰疫”的力量。眼下,深圳正在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和抓手,向全國輸送“雲計算”“大數據”能力。

比如,掃碼抗疫的深圳模式在全國複製。騰訊健康碼已在四川、雲南、貴州、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廣州等地上線落地,計劃上線省市超過100個。截至目前,健康碼累計亮碼超30億人次,覆蓋9億人口,累計訪問量突破100億。騰訊防疫健康碼解決方案在復學場景中推出新的創新應用,“騰訊復學碼”率先在廣東落地,目前正在全國推廣。

此外,華為在佛山、天津、蘇州、吳江等全國多個城市和地區,利用大數據、AI等技術助力城市聯防聯控,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因為快速完成政務外網三級視頻會議的聯調聯試,並運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分析,完成深圳市疫情防控組的各項技術保障任務,華為和鴻普森兩家企業所展示的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的能力,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的“點贊”。

雲計算與大數據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下IT產業的基礎性產業,智慧產業、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不依賴雲計算與大數據支撐。可以說,大數據、雲計算是5G時代的“敲門磚”。當前數字經濟正在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在國家大力推行“新基建”的背景下,大數據、雲計算的重要性再一次得到了凸顯,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作為國家首批五個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城市之一,深圳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一開始就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在深圳,以華為、騰訊、金蝶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早已佈局多年,並湧現出如大疆、雲天勵飛、優必選等一批專注雲計算、大數據、AI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則是世界最早佈局雲計算、大數據的超算中心之一。目前,深圳超算中心的雲計算、大數據等機構用戶超過2萬家,個人用戶超過1200萬人。

接下來,我們希望,深圳不僅要向國內輸送以雲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基建”能力,還要向全球輸送這樣的“深圳能力”。事實上,深圳已經初步展示了在這一領域的實力。比如,華為在全球40多個國家參與了200多個智慧城市的建設;截至3月20日,騰訊會議國際版已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上線。

有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有“新基建”熱潮的加持,更重要的是,有城市與生俱來的開拓、創新精神的內生動力,我們相信,深圳面向未來的科技創新將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