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不行,你可以起訴

擊鼓升堂,是中國古代訴訟制度的一種形式,即:民眾如果緊急情況下來不及寫訴狀申告,就跑到縣衙門口擊鼓鳴冤,縣官聽到擊鼓聲就會速速升堂問案,不需要寫訴狀,也不需要交費用,到大堂從實告來就由官府定奪。

昨天,我們聊到了樓市中的很多套路,具體文章見《憑本事賣出去的房子,絕對不可能給你退》。今天,繼續講套路。很多套路導致後期的糾紛,業主往往陷於不利處境。爭執多次,開發商的殺手鐧就會出現:不滿意/不行,你可以走法律途徑/起訴。這時候,才是真的尷尬,也可以說騎虎難下、進退兩難。細細往下看!

1、沙盤太美了,中!

海達如意金岸的業主Z先生忘不了當初在售樓處參觀的場景。沙盤做的很漂亮,綠化很有層次感;戶型做的也不錯,衛生間不是暗衛,通風條件不錯。鑑於各方面都很好,Z先生交了定金,買了一套。

信你個大頭鬼!交房後,傻眼了。這是什麼操作?來,看看這個長條窗戶,細長細長的;看看這綠化,裸露的土壤、零星的冬青、幾棵小樹。其他問題,就不一一列舉了,感興趣的可以查看文章《讓這麼多業主憤怒,海達如意金岸真可以!》

沙盤的欺騙性真的太大了,堪比美圖秀秀。

如果售樓處的銷售用沙盤為你介紹樓盤的綠化率高,不要輕信,很多看起來是綠化的地方後期可能是地上停車位。沙盤上的各個樓座,幾乎都不擋光。你問樓間距、擋光問題,答覆都是一樣的:樓間距沒為題,不擋光(除非個別樓層)。這時候,你得去工地上看看。

還有沙盤中常會看到一些玻璃做成的透明小方塊,一定要問清楚都是什麼,因為它們可能是小區內部的公共設施,也可能是帶規劃中的建築物和居住樓棟。這些標註不明確的建築物和空地,後期極有可能給現實居住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沙盤上,如果樓盤周邊有學校,也一定會被安放在樓盤最近的距離,讓人產生教育配套齊全的錯覺。戶型沙盤,窗戶都會放寬些,顯得窗明几淨。有些戶型差的,就會縮短走廊長度,放寬進深。還沒通過的規劃,都會先做到沙盤上,儘量顯示最完美的樓盤狀態,最後這些規劃能不能實現,和開發商一點關係沒有。因為沙盤角落裡會寫著:僅供參考,一切以**為準。

2、這裝修有問題呀

典型案例:我是李滄區中南世紀城四期中南熙悅精裝房的業主。購房時房屋裝修費用按照4000元/平方收取,並且是按照房屋建築面積計算,此項費用計算方法明顯不合理。對於合同中的約定,雙方當事人應誠信全面履行。裝修費用雖然約定過高,但購房者同意,雖屬於對購房者不利的條款,但依然對購房者有約束力。約定4000元/平方,自然對開發商也具有約束力,那麼裝修費用4000元/平怎麼證明?另外還有精裝的驗收標準如何界定? 合同中有關責任賠償損失的條款,開發商0賠償 和0責任。

眾所周知,高新區商品房精裝單價為3800元,而且基本所有已交房的小區,都因為精裝效果與價格差距懸殊事宜產生了強烈的衝突。那麼我們如何評定最終裝修出來的效果的價格是否匹配?這時候,需要開發商公開精裝修詳細的清單,列明所用材料的品牌、規格型號,單價、數量等,安裝費用可以參照國家定額。

顯然,這個建議很好,但目前沒有一家開發商能做到。所謂的裝修清單,還是很簡潔的。具體到型號、單價,很難。

這個問題,從去年到未來三年,都會持續出現。已經不算是套路了,更像是畸形規則。業主以此維權,得到的答覆永遠是:合同簽署後開發商提供的產品與合同約定不符,屬民事合同糾紛,應根據合同約定的爭議解決條款與開發企業協商或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不行,你起訴吧……這個梗太硬了。

3、車位沒吃飽飯嗎?瘦成啥了

典型案例:2019年12月12日下午,膠州市規劃服務中心在保利西鄉月項目現場召開了業主見面答覆會,會上對業主提出的問題進行了集中解釋說明,對相關問題涉及的設計規範條款進行了講解,相關業主代表對規劃方案符合規範要求無異議。會後,膠州市規劃服務中心分別到項目東、西區地下車庫進行了現場公開測量,測量過程中,對在場的業主進行了解釋溝通,測量結果地下車位、通道等均符合規範要求。

這就是保利西鄉月微型車位糾紛一事。業主表示,停車位瘦身。太窄了,2輛車同時停車,打不開車門,人下不來車,需要爬天窗。要想停進車位裡,實在有些考技術。不僅如此,入庫後要開門下車,又是對駕駛員身材的考驗。駕駛員勉強還能掙扎著下車,而副駕駛位置的門,則沒法兒打開。標準車位的最小寬度不低於2.4米,該寬度為車位劃線中心線之間的距離。根據業主們的測量,車位劃線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為2.34米左右。

買房+車位,基本都是連貫操作。車位瘦身,防不勝防。選車位很有技術含量的,如果無法實地考察,更得謹慎。還有一個細節,根據《合同法》第214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超過部分無效。”很多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車位只賣不租,業主被迫選擇購買車位,合同簽訂租賃期限為70年的使用權車位,這是違規的。所以說大家在選購車位時注意檢查合同是否存在問題,避免簽訂後才發現上當受騙。

4、房產證去哪了

典型案例:嶗山區都市果嶺小區去年6月底交房,部分樓座至今無法辦理房產證,導致無法辦理戶口遷入。這些業主都是通過正規途徑買的房子,合同也都有。誰能想到,開發商弄的這部分房子竟然是人才公寓。開發商尚未就補繳出讓金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因此該部分目前尚不能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現階段,開發單位準備通過訴訟解決相關問題。

房產證的辦理牽扯到很多環節,在任何一個環節卡住都會拖延時間。青島有長達十年甚至更久無法辦理產權的樓盤,比如溫哥華、凱旋城。這些樓盤往往在最初的規劃、建設或土地手續方面不合規,房企就採取“先上車後補票”的方式進行違規預售,這些房子在竣工後可以交房、入住,但沒按要求整改或者補交罰款、稅費,就是在手續方面不合規,無法辦理房產證。

還有不少情況是開發商施工不規範,導致不動產權證辦理推遲。最近幾年,房地產開發建設的行業規範越來越細緻。不具備竣工驗收備案條件,這其中涉及到規劃驗收、消防驗收、人防驗收、節能認定等,哪一項不合格都會影響房產證的辦理。

開發商:不行,你可以起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