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他殺了他的父親,母親殺了他。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克里斯蒂安·福克曼導演的《心願房間》,講述了一對夫妻馬特與凱特搬進了一個郊區發生過兇殺案的別墅開始新生活的故事。影片表達了人背後的劣根性,更多展現了無意識慾望背後的荒誕與戲劇式的悲劇。

馬特是一名畫家,偶然發現了房子裡的密室擁有實現心願的能力,夫妻二人開始向房子許願,過上了奢侈空虛的生活。凱特向房間許願要了一個孩子起名肖恩,馬特通過探訪之前別墅兇殺案的遺留著得知別墅的詭異,離開別墅許願的一切都會消失。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肖恩意外的離開房子長大,他知道了密室的秘密,想要殺死父親馬特代替他與母親凱特生活在一起,最終肖恩暴露在了房子外衰老死亡化為灰燼,馬特和凱特逃出了這棟夢魘般的房子。

電影裡被馬特偶然發現的密室,帶給了夫妻二人數不盡成山的鈔票,金銀珠寶和其他想要的一切。在這件心願房間裡,二人度過了奢靡的一段時間後,開始變得茫然麻木。凱特提出了想要一個孩子,這個心願房間裡便給了她一個嬰兒。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馬特逐漸從這場美夢中醒來回到現實,他通過調查察覺到這棟房子的反常之處,離開房子的一切都將化為灰燼。馬特陷入了兩難的窘境,得知真相後理性與情感的分裂,讓他在這幢房子裡日漸萎靡。一邊是理性,是無法選擇殺死肖恩,讓妻子傷心難過的沉默。在凱特抱著還是嬰兒的肖恩出門的時候,他沒有說出真相阻止妻子,想要生活重歸現實。

另一邊是情感,是對失去兩個孩子後脆弱的妻子凱特的彌補。他看著淚流滿面的妻子,最後的一刻心軟救回了已經快速長成七歲的“兒子”,他無法親手殺死這個“兒子”,讓凱特再次承受這種喪子之痛。對於馬特而言,這種無力感讓他並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去陪伴肖恩他對肖恩厭惡和矛盾,只能通過終日躲在房間裡酗酒,藉著創作逃避。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房子——作為一個象徵著慾望和貪婪的符號,作為一種視覺形象,貫穿著整部電影。房子本該是溫馨和愛的象徵,房子是一個家,對於馬特和凱特夫妻二人來說,也是一個新生活的期望,一個溫暖的寄託。

而在電影裡,這個房子喪失了一個家該有的功能,始終處於缺席的狀態,像一個操控命運的撒旦,象徵的是一個扭曲的、不正常的家庭關係,一個悲劇或者說死亡的本身。

電影的戲劇式高潮離不開意外,凱特意外的抱著小嬰兒肖恩離開房子散步,肖恩的快速成長讓凱特得知了這所房子的真相。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電影的第一個矛盾的衝突無法解決的出現,凱特選擇留下孩子,畫地為牢的放棄自由。第二次的意外是馬特之前拜訪的兇殺案裡活下來的無名人,打來的一通電話裡,說出了讓肖恩像正常人一樣活著的方法,就是用創造他的人的生命來換取他的生命。

凱特接起電話得知了這一切後,一個新的矛盾出現,凱特面臨著要以一種自覺犧牲的姿態完成對擁有“兒子”的延續,只有通過她獻出生命的祭祀,房子才會賦予肖恩活著地權利。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影片沒有為了人道主義的話語去犧牲自我,完成對另一個生命的重生。絕望的凱特開著車在高速公路上,鏡頭搖晃展現了奔潰的她在末路狂奔中,有過想要犧牲自己,成全肖恩的想法。這種猶豫在她茫然的臉上,最終是堅定了眼神回到了家裡。

肖恩,一個被創作出來的非人的生命體,荒誕的反派人物一樣的鏡像,像撒旦之子一樣的存在,他的存在就是對現實世界的歪曲,本身就是帶有悲觀主義的色彩。肖恩是為凱特自私的慾望而生,他誕生就是一個慾望的產物,是凱特向撒旦貪婪的索取。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母親對他的控制,被圈禁的生活裡缺失社會語境,他的生活是沒有他人的陪伴,即使是名義上的父親馬特,對他也是避之不及的牴觸。

肖恩最終得知了真相之後,荒誕的是他並沒有選擇殺死凱特去獲得生命,去打破秩序摧毀創造者,而是選擇“弒父”。在電影裡,這種父母身份被置換消解,凱特有著傳統意義裡母親的溫情和慈愛,但同時也有著父親一樣“上帝”的身份,有著絕對的權威和話語權,創造並且掌控著規則。

而丈夫馬特更像是一個在家庭裡沒有話語權的母親,遵守妥協著凱特的決定,一個失語的旁觀者,終日逃避現實。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肖恩對馬特陷入了埃舍爾怪圈般的奪命追殺裡,我們看到他絕望的扭曲,他並不懂得父母之間性愛的意義,以及夫妻關係意味著什麼。

他不明白自己所處的身份,有著一種動物一般的麻木與無意識的冷漠,可以說是單純的想要殺死父親馬特,變成馬特以一個丈夫的身份繼續和凱特生活,甚至無意識並不明所以的模仿父親進行性行為去討好母親。

肖恩的這種無意識的行為不是他的本能,而是在被圈禁的生活裡觀察父母的經驗所得,是許多被遺忘和壓抑的慾望最終爆發的展現。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像拉康所說的“無意識是像語言一樣被結構的”,他的這種無意識的“弒父”不是他壓抑的本能,而是來自於被剝奪的話語權,它是被創造出來規定的結構,被結構的肖恩可能並不明白自己所作所為的原因,在馬特和凱特的長期不和諧的隱形暴力下最終的釋放。

肖恩從被創造出來,就被凱特賦予了無意識的慾望,是一個被心願遊戲褻瀆的存在,同時也被這所“房子”賦予了慾望。他對母親的需要,是想要與凱特合為一體的需要和愛戀,逐漸成為了一種俄狄浦斯情結。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肖恩的這種自覺與清醒,讓他癲狂的想要掙脫,為自己的存在命名。就像被等待的戈多,是人心所向往的出現。他身上象徵著希望,愛的美好。而最終這些都沒有出現,像戈多一樣根本不存在著什麼希望,一切都是幻想,是人性荒誕的展現。

在肖恩的身上,無法代表人類的傳宗接代和生存的意義,他的人生只是一次被創造、無知到有了認知、盼望到失望,最後等待被摧毀的悲劇。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影片的最後,夫妻二人最終逃脫了這個夢魘一般的牢籠,即將離開之際凱特發現自己意外的懷孕,電影留給觀眾無法判斷是真是假,所謂的凱特與馬特即將開始新生活的這個意外,將電影圍繞著慾望的命題再次昇華。

慾望是無法用物質代替的,而在這個心願房間裡所有的虛假的幻覺,都像是陰謀的漩渦一樣,擊垮了凱特的神經。即使不再屈從被這所慾望的房子奴役,跌跌撞撞的逃離出來,這傷害的背後,也是無法離開重來。

《心願房間》| “慾望之子”鏡像中的覺醒與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