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孩子在“討打”,其實可能是孩子在討愛,別誤解孩子


導語

“熊孩子”越來越皮了怎麼辦呢?

你以為孩子在“討打”,其實可能是孩子在討愛,別誤解孩子

案例分析

最近我發現,姐姐的孩子越來越有點“討打”了。一次我去姐姐家,特地為他帶去了很多的零食,可是他似乎並不喜歡我帶來的東西,也不太領我的情,在一邊傲嬌的嘟囔著:“我不吃!”。

畢竟是個小孩子,還處在討人嫌的階段,我也就不和他多做計較的。可是沒想到,他在家裡對父母、爺爺奶奶也都是這樣的態度。想要給他蓋個毯子,他也會直接踢走,做的晚飯彷彿也不和他的心思,總是挑挑揀揀的。

因為最近姐姐總是向我吐槽,不知道該怎麼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也因此請教了很多兒童教育方面的專家,慢慢了解到,孩子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性格有缺陷,而這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你以為孩子在“討打”,其實可能是孩子在討愛,別誤解孩子


孩子“討愛”的行為

1不厭其煩的撒嬌

孩子們和大人能夠真正交流的機會並不算多,因為畢竟是有年齡的差異,再加上孩子們的心智還不算成熟,很難找到合適的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心意。這個時候撒嬌,就成了他們最慣用的手段和方法了。

當他們意識到自己需要感情表達的時候,會不厭其煩地在父母面前撒嬌,一直嚷嚷著“媽媽抱抱我”或者“爸爸我要和你一起玩”。但是家長精力也有限,很難能夠一直滿足孩子的心願,可孩子們卻一直不放棄。

這並不代表著他們是無理取鬧、任性不懂事,這是孩子在直接的向你表達愛意,這說明孩子的“缺愛”症狀還不是很明顯。如果這個時候我們一直對孩子的撒嬌進行拒絕,恐怕會讓孩子漸漸失去了這樣的感情傾訴。

你以為孩子在“討打”,其實可能是孩子在討愛,別誤解孩子

2行為倒退現象

行為倒退指的是一個人做出了與他年齡層不相符的事情,也特指做出一些比自己年齡低的人的行為。比如,孩子明明已經學會自己吃飯了,但是還是要嚷著讓爸爸媽媽給自己餵飯吃。

每一個異常行為都不能當作偶然狀況來處理,我們最好能發現其中的特殊之處。如果一個本來十分獨立的孩子,突然變得十分黏人,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孩子突然變奇怪了。

但是,我們不要錯過了還發出的“信號”,孩子這是在想你尋求關注,這是他心裡覺得自己被冷落了,希望你能想全心全意的對待自己。

3調皮搗蛋

有的孩子還會通過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為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比如調皮搗蛋、破壞東西、故意挑刺兒等。比如孩子會故意的挑三揀四,覺得你新買的衣服不好看,亦或者在你專心工作的時候故意來打擾你。

你以為孩子在“討打”,其實可能是孩子在討愛,別誤解孩子

孩子這樣的行為,是覺得父母在自己心上的注意力變小了,他們想讓父母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這個時候,孩子們寧願得到父母的懲罰也想要父母的關愛。

父母要反思

1專心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

這樣的“討打”行為,並不是個例,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是並不是每對父母都明白這樣的行為代表著什麼。很多時候,大家只是覺得孩子不懂事、孩子還太小了,就對孩子的行為下了定義,沒有用心去發現孩子究竟是怎麼了,就直接給他們扣上不懂事的帽子。

我們要明白,想要徹徹底底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完整人格的人,是千萬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教育方法,要耐心發現自己和寶貝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對症下藥。

你以為孩子在“討打”,其實可能是孩子在討愛,別誤解孩子

2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

孩子們有這些“討打”行為,往往是因為有了缺愛的感覺。小孩子不像大人,都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但是孩子們不一樣,孩子們的世界裡只有自己的家人。所以父母不僅是孩子們的父母,還是孩子們的家人。

他們幾乎所有的感情都要向父母傾訴。但是孩子們也需要父母對於自己傾訴的回應,所以,若孩子們做出一些異常行為時,我們可以反省一下,是不是因為自己平時並未給予孩子們過多的關愛,才讓讓他們這麼想要受到關心呢?

你以為孩子在“討打”,其實可能是孩子在討愛,別誤解孩子

總結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能隨隨便便地將那些所謂的成功法則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給予孩子適合的教育,才能讓他們長成獨有二的人。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