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鬧情緒致公司市值蒸發10億!疫情中的“應急情緒管理”怎樣做

如何在復工復產中合理疏導員工情緒,保證企業高效運轉,應成為企業家、管理者高度關注的事情。

疫情期間,雖然越來越多的公司已復工復產,但很少有人關注到員工情緒的異動。

其實,從員工活動範圍的受限,到同事之間保持安全距離的措施,導致溝通不暢、關係疏遠,再到辦公方式的巨大變化,例如:居家遠程辦公導致的工作分心,遠程會議頻繁導致的焦躁……

一系列的變化,都在告訴管理者:疫情期間員工情緒的異動,可能讓平常不算重大的問題,變成大事。大事變小很多時候不再容易,“小事變大”,倒是很現實的管理挑戰。

1

程序員鬧情緒,公司市值縮水27億!

最典型的,是2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裡,一則“程序員‘刪庫’致公司股價縮水10億”的消息上了熱搜。

此事事出互聯網上市公司微盟,微盟的主營業務是致力於幫助微小商家開設網店。但2月份,正值復工復產關鍵時期,其SaaS業務突然崩潰。一時間,基於微盟的所有小程序都無法正常運營,近300萬商家的生意受到嚴重影響!

員工鬧情緒致公司市值蒸發10億!疫情中的“應急情緒管理”怎樣做


影響還在傳導,微盟股價自2月24日開始下跌,僅僅1天的時間,便已經蒸發10億。在接下來大概1周的時間,微盟公司股價因此蒸發約27億人民幣!

事件發生後,微盟官方表示:造成業務癱瘓的原因是公司運維人員賀某由於精神和生活問題,一時情緒失控後對數據進行惡意破壞所致。

由於員工的情緒問題,導致企業出現損失的案例在國內外都並不鮮見。2018年,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技術總監邱某因不滿被裁員,遠程登錄服務器刪除了數據庫上的一些關鍵索引和部分表格,造成該企業直接經濟損失225萬元。2018年9月,美國知名廚師網站Chef公司的開發者Seth Vargo,因不滿公司與美國反移民政府機構合作,一怒之下刪掉了自己的開源庫以示抗議,為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員工鬧情緒致公司市值蒸發10億!疫情中的“應急情緒管理”怎樣做


在疫情期間,很多工作人員的情緒問題也受到部分關注。例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王振、廈門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丁麗君,作為援鄂醫療隊心理專家都關注到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問題。此外,全國婦聯也在疫情期間開通了心理熱線12338,關注和解答疏導疫情期間婦女、兒童的不良情緒問題。

因此,如何在復工復產中合理疏導員工情緒,保證企業高效運轉,應成為企業家、管理者高度關注的事情。

2

根本的問題是要將員工看作“社會人”

對於疫情期間一線人員的情緒和心理健康管理問題,一線醫護人員最為典型。

上海和廈門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王振、丁麗君對此作了歸納:一線人員最為多見的是睡眠問題。具體表現為:夜晚入睡困難、入睡後多夢、早醒睡不著等;其次是焦慮問題,很多醫務人員表示,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不安;有少數醫務人員還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症狀,如胸悶、乏力等;另外,也有部分在重症室的醫務人員,在面對無法挽回的生命時,內心產生了內疚、悲傷的情緒。

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巨大的工作壓力,即使是一天工作結束後,仍處在單人單間、彼此隔離的環境裡,不良情緒無法得到及時疏解。

員工鬧情緒致公司市值蒸發10億!疫情中的“應急情緒管理”怎樣做


這是疫情期間很有典型性的問題場景。越來越多的公司、工廠復工後,員工都會有這類問題出現,管理者應注意幫助控制員工工作壓力,以及通過組織在線非正式溝通等等方法,讓員工疏導異常情緒,讓情緒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親密關係的支持。

這只是疫情期間“治標”的操作思路,而“治本”的思路,則要關注“霍桑實驗”。

在1924年-1932年,在美國芝加哥郊外的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進行了一場長達數年的系列實驗,研究者是以哈佛大學心理專家梅奧為首的小組,在先後經歷照明實驗、福利實驗,訪談實驗,群體實驗之後,得出如下結論——人是“社會人”,是複雜的社會關係的成員,因此,要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必須從社會、心理方面去努力,由此派生出的新型領導能力著眼於提高員工的工作滿足度。這就是管理心理學中著名的“霍桑實驗”。

霍桑實驗讓人們看到,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設為“經濟人”,認為金錢是刺激積極性的唯一動力。但是事實上,真正能提高企業產能,保持企業高效運轉的方法,是將員工看作“社會人”,從多方面去調動和管理員工的積極性。

員工鬧情緒致公司市值蒸發10億!疫情中的“應急情緒管理”怎樣做


而與之相對的卻是,近年來互聯網企業的高薪搶人大戰,以及曾引發廣泛關注的“996”現象,都在與這一結論背道而馳。支持的“996”的企業,大多認為高薪就是最有利的法寶,只要薪水給到位,那麼加班再多,員工也會接納,甚至高呼企業的狼性文化,想要在競爭中取勝就要鉚足力量往前衝。

然而,這一做法儼然已經把員工當作了生產工具,而不是作為個體的社會人去看待。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近年來程序員不斷“刪庫”跑路的新聞出現,其中當然有員工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卻在於企業忽視了員工的身心健康,以及心理需求。

CBNData聯合20餘家數據源合作伙伴發佈的《2018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2014-2018年線上預約心理諮詢用戶年齡段年輕化趨勢愈加顯著。眾多90後職場人,正在被心理問題所困擾。

員工鬧情緒致公司市值蒸發10億!疫情中的“應急情緒管理”怎樣做


就在“996”現象引發全球關注的時候,《福布斯》雜誌刊登報道稱:高薪搶人,或者高額的加班補貼,對於千禧一代已經不再適用。千禧一代的年輕人與他們的父輩非常不同,更熱衷於尋求諸如遠程辦公、延長產假或陪產假、充足的年假時間,自我價值的實現等。

《哈佛商業評論》近期也刊文解讀未來推動組織變革的五種基本力量,報告特別指出:未來,薪資將不再是吸引人才的首要條件,取而代之的是共同的價值和目標。因此,企業高薪搶人留人固然重要,但是企業更多需要關注的,是對這些人才的後續管理,是如何運用更科學、人性的方式,在吸引人才的同時,還能留住人才。在這方面,海外的一些管理模式也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不少借鑑。

3

從“草根調查”到“應急情緒管理”

世界最大的零售企業沃爾瑪,在多個國家被評為“最適合工作的企業”之一。沃爾瑪怎樣做到的?其內部有一個名為“草根調查”的常設活動,目的是通過專業調查去聆聽員工心聲,從而改善員工的情緒與情感,進而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沃爾瑪專門聘請了知名的管理公司為其做調查,調查內容包含對公司、上司、工作環境、福利等各方面的內容,所有活動都是匿名進行,員工完成問卷後直接寄到這家管理公司。通過調查,沃爾瑪時刻關注著員工的情緒變化,然後通過對內部員工的情緒管理,來向外部市場傳遞其價值觀,最後形成強有力的品牌優勢。

沃爾瑪的案例,可以說是管理員工情緒的範本之一,在疫情中企業排除員工情緒異常中也可以使用。但是這樣的方式更適合於大型企業評估員工心理訴求,那麼對於中小企業,或者一個部門,如何運用有效的方式來管理員工情緒,乃至對員工進行“應急情緒管理”呢?亞馬遜暢銷書《Rising to Power》的作者Ron Carucci為管理者們給出了幾個建議。

員工鬧情緒致公司市值蒸發10億!疫情中的“應急情緒管理”怎樣做


首先,在發現某位員工帶著情緒工作時,先約定一個單獨的談話。瞭解該員工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在影響著整個團隊,引導員工自己發現問題,因為很有可能員工此前並不曾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在影響他人;

其次,在談話中讓員工感受到,他的情緒是正常反應。面對困境,他是堅強的,而非脆弱的個體,並適時滿足其需求;

再次,讓員工明確自己的情緒界限。領導者可以多花一點時間與員工溝通,但是如果在滿足員工需求之後,對方依舊不曾改善,那就必須引導員工回到最初約定的工作條款上,明確問他“為什麼我們的約定沒有起到效果?你還有什麼額外需求?為什麼會有這些需求”?諸如此類的問題,都可以幫助員工更好的看清自己;

最後,在整個過程裡,領導者要注意杜絕公司的流言蜚語,不要讓流言再度影響員工情緒。

其實,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公司,人才始終是競爭的焦點,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伴隨著劇烈的產業升級和淘汰,以及諸多傳統崗位反而因疫情加劇了被機器取代的當下,企業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也愈發明顯,這對管理者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