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藍”拼搏創新共築“冬奧夢”

百年鑄國脈,一夢祭先賢。

一個世紀的傲然負重,國人的強國夢,沉澱在築路人心裡,順著鐵軌從過去來到現在,從神州陸沉駛向傲立環宇。

一百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條幹線鐵路——京張鐵路,一個漂亮的“人”字形設計,拉開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鐵路的序幕;一百多年後,承載著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便捷交通保障的新京張高鐵如期開通,“沒有修不成的隧道,沒有建不成的鐵路”,這堅定的信念早已深深植入一代代鐵路人的血液裡。

京張高鐵崇禮鐵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南起京張鐵路下花園北站,北迄崇禮區太子城奧運村。該工程既是2022年冬奧會的交通保障線,也是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經濟服務線,更是傳承京張鐵路百年曆史的文化線。

崇禮支線鐵路全長53.84km,是世界上第一條最高設計時速350千米的高寒、大風沙高速鐵路。由中國中鐵四局承建的崇禮鐵路三標項目線路全長8.9km,包括“一站、二隧、三橋”,分別為太子城站場、青羊隧道、太子城隧道、鷹窩溝大橋、青羊溝大橋和太子城特大橋。其中隧道工程佔工程總量的70%,隧道所經之處,大多是地下水豐富的四、五級軟弱圍巖。項目於2016年12月1日開工建設,2019年12月31日竣工。

因項目意義特殊,習近平總書記對工程建設高度關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陸東福等領導都曾經到工地指導。崇禮鐵路每一項工程都傾注著各級組織心血,每一天的進度都是社會的焦點。

“中鐵藍”拼搏創新共築“冬奧夢”

崇禮鐵路三標項目太子城隧道進口洞門施工

拼搏擔當培育新京張鐵路精神

1905年9月京張鐵路建設時,有外國工程技術人員根本不相信中國能修成這條鐵路,公開質疑道: “修築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怕還沒有出世!” 詹天佑懷著為祖國爭光的熱情,帶領工程技術人員,揹著設備,翻山越嶺,成天奔走在深山野地。塞外的風沙大,常常狂風怒號、灰沙滿天,吹得人睜不開眼,稍一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谷。為了尋找一條最好的路線,他來回奔走,白天測量、趕路,晚上在帳篷裡就著燈火繪圖,一遍又一遍地復勘定線。

近百年過去,自然界的挑戰並未因為築路人的豪情而降低。

進場之初,調任中鐵四局崇禮鐵路項目部負責人的丁亞文下車沒走幾步就踩進了近1米深的雪裡,剛走出積雪區域又被覆蓋在地面上的薄冰摔了一跤,白茫茫的山和望不到頭的冰河,以及不停地擊打著臉的狂風,讓丁亞文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知道建設這條鐵路將會是一場硬仗。來項目之前他就瞭解到,這裡常年溫度在4.2℃到-35.5℃之間,年有效施工時間不足250天,更何況,務工人員願不願意長期在這種施工環境下工作?

由於建設時間緊迫,所有駐地臨建要在這個冬天完成。單位員工、務工人員先後到了幾十人,雖然項目提前為務工人員購買了保暖防凍用品,但沒幹幾天有些南方地區的工人受不了這裡的嚴寒就打起了退堂鼓。

丁亞文想到了北京的詹天佑紀念館,他想在項目“複製”建設一座詹天佑紀念館,用詹天佑的精神教育和感染員工。在後來工程建設中,詹天佑精神成了建設者自強不息、鼓舞鬥志、激勵爭先的強大動力。一個個員工拼搏奉獻的故事在崇禮傳頌著:

2018年3月的一天,剛剛下過一場暴雪,溫度零下22度,工程部技術員段佳鵬和他的同事來到工地上開始測量,山上寒風呼嘯,地上的積雪被風吹起來像是要來一場沙塵暴,由於沒有地方可以避風雪,段佳鵬和同事只能背對著風雪測量,由於穿的比較多,手套也是裡一層外一層,活動起來變得無比艱難,平時3個小時能完成的工作,他們用了7個小時才完成。為了節省時間,段佳鵬給後勤打電話讓送飯到工地。熱騰騰的餃子裝在保溫桶裡,由於氣溫低,還沒吃幾個,餃子就結了冰渣。但就是憑著戰天鬥地的豪情,在勞動競賽拼比中,段佳鵬和他所在的小組獲得了個人和團隊的“雙優秀”榮譽。

太子城隧道是崇禮鐵路全線高風險隧道。該隧道融合了國內長隧道複雜斷層、湧水湧泥、軟弱圍巖大變形等各類風險,地質極其複雜多變,施工難度極大,施工技術和組織難題眾多。大家都不看好太子城隧道的施工,曾有個監理跟項目部工程部技術人員斷言,如果崇禮鐵路不能按時通車,一定是太子城隧道拖了後腿。

“中鐵藍”拼搏創新共築“冬奧夢”

青羊溝大橋施工航拍

智能建造夯實安全質量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京張鐵路建設,他深情地指出:“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2019年,京張高鐵通車。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回望百年曆史,更覺得京張高鐵意義重大。”

京張鐵路建設中,中國“智造”處處可見。

這是世界上首條全線採用智能技術建造的高鐵,全生命週期都有大數據支撐,並存有“健康檔案”。

“國家鐵路局提出‘精品工程 智能京張’建設目標,我們如何全程做到,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項目部召開職工大會時常務副經理程多金在會上發動大家集思廣益,獻計獻策。

200餘條建議,100餘條方案不到一個星期全部上報到辦公室。

梳理建議和方案後,取其精華用諸實踐。中鐵四局崇禮項目部以“工廠化、機械化、專業化、信息化、綠色化”為管理理念,制定了108項管理制度,建設了分8大模塊的標準化鋼筋加工廠,實施封閉管理,同步安裝視頻遠程監控設備,全部採用統一的工作流程,對各種型號的鋼筋採用集中批量加工生產,集中驗收合格後運至現場安裝,從進場到入廠,從出廠到現場,項目部建立了全流程、全要素的參數檔案。

百年工程,質量第一。拌合站標準化管理一直是施工單位展示企業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也是混凝土質量控制的源頭。項目部各項在設備工裝方面嚴格按國家標準配備,還購置了原材料清洗設備,廢水過濾設備。

崇禮支線鐵路建設的重點難點就在太子城隧道。這座隧道長4775米,基本是Ⅳ、Ⅴ級軟弱圍巖,圍巖裂隙發育、富水,隧道每小時出水量達到4500方,被列為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

項目部嚴格按照隧道開挖三臺階施工方法,運用斷面自動化測量等技術,時時檢測隧道內粉塵的濃度,印製了“五線三平一清”和“五線上牆”等制度,併發放到建設者手中,採取隨時抽查方式提升建設者應知應會能力;配備了仰拱施工流水線,防水層施工流水線,襯砌作業流水線,實現了施工全程零事故目標,也確保了工程實體質量。

“每個隧道作業面配置各種機械多達13臺,太子城隧道在V級圍巖下曾達到一個月進尺88.5米,突破崇禮鐵路建設以來隧道V級圍巖單月施工的記錄,大企業就是不一樣。”太子城隧道監理李達華由衷地讚歎道。

項目部駐地有一處智能管理中心,是崇禮鐵路當時引領智能管理的地方。

路基、橋涵、隧道、軌道等工點作業面全部展開,1200餘名建設者,260臺套設備同時工作,工地上猶如在編制一件複雜的藝術品。項目部召開專題會,大家一致認為通過物聯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打造無線網絡覆蓋體系,通過各部門人員的辦公電腦、手持終端、智能生產儀器等設備形成“萬物互聯”。

智能管理中心集成6大系統,通過實時監測,確保安全質量可控。智能管理中心成立以來,電子施工日誌及檢驗批系統審批4.7萬條信息,沉降觀測系統監控12.9萬條信息,連續壓實系統監測6.4萬條信息,工程影像系統收錄6.8萬條信息,拌合站及試驗室系統收錄7.3萬條信息,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監控全天候工作,實現了智能管理全程化。

“大數據管理既有助於提高安全質量管理水平,也是打造智能京張的重要途徑,各單位要學習。”業主組織全線觀摩智能管理中心時說。

“中鐵藍”拼搏創新共築“冬奧夢”

建設中的崇禮鐵路鷹窩溝大橋

科技創新打造百年精品工程

“全線有多家中字頭企業,要想當排頭兵必須要有拿得出、叫得響、有實效的工藝創新。”中鐵四局一公司副總經理兼崇禮鐵路項目經理趙衛華在項目生產會上提出。

為了提高科技攻關成員的知識水平,項目部專門邀請西南大學隧道爆破專家張繼春教授針對隧道光面爆破技術現場教學。項目部領導班子帶隊到施工現場講解工裝、工藝關鍵環節知識,帶頭對溼噴機械手、液壓棧橋、三臂鑿巖臺車工裝進行改良,在項目營造了良好創新氛圍。

46歲的四川籍農民工班組長徐小平是太子城隧道出口班組的一位農民工。為集中精力攻克施工難題,他放棄了回家過年。 針對-34℃的室外自然環境,結合自己多年在施工現場積累下來的經驗,從鋼筋綁紮、模板固定、澆築振搗等環節逐一演練,他將毛刷和鋼絲刷整合,外層毛刷塗油,內層鋼絲刷可以進一步清理模板上預留的水泥點,輕鬆還省力。他還用廢棄鋼筋製作了一個模板行架,作業前將行架固定在模板上,振搗時模板不會變形,通過實施隧道水槽電纜槽平順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隧道科技攻關組先後創新了熱熔墊圈“十”字定位卡具、防水板吊裝托架系統、鋼筋製作的卡具固定外露止水帶等12項目工藝工法小改革,各項工藝工法小創新80餘次,吸引了1000餘人來實地觀摩學習交流。

“項目全體建設者就像賽場上馳騁的賽車,在各項工作中都互不相讓,呈現出開拓創新,拼搏奉獻的精神風貌,這是我們項目全體建設者真實的寫照。”項目常務副經理程多金拿著業主頒發的優勝單位榮譽證書感慨道。

《隧道自動監控量測技術》和《隧道綜合排水體系技術》兩項技術創新可通過對隧道進行監控量測,可預測預報圍巖變化,優化設計和指導施工,確保隧道施工安全。通過對隧道的拱頂下沉、水平收斂、地表沉降、隧道排水等多項涉及圍巖穩定性及支護合理與否的參數進行跟蹤量測,實時確定合理的二襯襯砌施工時間,成功避免了施工中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隧道施工安全和質量,對隧道施工具有指導意義。

“中鐵藍”拼搏創新共築“冬奧夢”

崇禮鐵路太子城隧道貫通

黨建引領牽動生產創效

“越是自然條件艱苦的地方,越要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激發黨員作用,煥發員工活力,推進施工生產。”項目黨支部書記丁亞文在日記中寫道。

春分後到入冬前是華北地區施工大幹的黃金期。2018年4月崇禮鐵路全面掀起大幹高潮,為了充分發揮好黨組織在施工生產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中鐵四局黨委在此組織開展了“不忘初心繪藍圖,築夢京張立新功”黨建主題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黨員幹部攻堅克難的使命擔當意識。

2018年春節剛結束,項目部所有人員匆匆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3月的崇禮冬季還沒有過去,隔個幾天就會下一場暴風雪。太子城特大橋樁基開工的計劃一拖再拖。為搶回工期,項目部黨支部決定由黨員姚文輝同志帶隊拼搶。從張家口市張呼鐵路現場緊急協調來1臺大型打樁機一到場,就頂著大雪的惡劣環境下開始打樁,姚文輝現場全程旁站指導。為了確保路上運輸鋼筋籠及攪拌車的車輛順利通行,項目部各個工點的黨員全力支援,清掃便道上的積雪,在鋼筋籠加工完成後第一時間運送到現場。經過24小時的努力,太子城特大橋的第一根樁基順利澆築完成。有了第一根樁基施工的經驗,後面的施工更加順利,施工生產的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為了增強全體黨員立足崗位,建設京張的拼搏奉獻意識,項目黨工委先後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牢記初心使命”、“不忘初心跟黨走,再創輝煌迎冬奧”等一系列黨建主題活動,組織全體員工觀看《青藏鐵路》《京張鐵路》《坦贊鐵路》等專題片,舉辦“中鐵四局與奧運同行”職工、農民工運動會,不斷激發參建員工熱情,進一步鼓舞了士氣。

項目根據在施工現場實際成立了5個黨員突擊隊。面對急難險重任務,黨員們紮根現場,衝鋒在前,充分發揮新時代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

項目常務副經理、共產黨員程多金擔任起突擊隊長,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時,總是帶領隊員衝鋒上陣,攻堅難關。2018年他被評為全國“火車頭獎章”稱號,這也是崇禮支線此項榮譽唯一的獲得者。

張振領是太子城隧道進口隊長,也是一名群眾安全監督員,隧道洞口的19平方的值班室他住了近700個日夜,每日三餐都是吃盒飯。憑著這樣的勁頭,他與大夥兒用4個半月完成了1100米隧道平行導洞的施工。

脫離了城市生活節奏,員工們需要更多生活樂趣的調動。項目黨工委把工地生活、工地文化作為員工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有意識地向青年員工婚戀交友和文化生活傾斜,專門為3對新人舉辦了集體婚禮;先後6次召開《幸福項目創建意見徵集會》,徵集員工對工地生活、工地文化的意見和建議,並掛牌督辦;三八節慰問女職工,元旦期間開展“慶元旦、賀新春”茶話會等活動讓員工感受到項目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精品京張,既要保證工程優質,也要保證幹部隊伍優秀。項目成立了“清風工作室”,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廉潔從業教育,舉辦了“廉風揚正氣”主題廉政漫畫展,承辦了河北區域“中鐵四局紀律監督正負面清單”知識競賽活動,開展了青年志願者“進社區、進班組、進學校”義務勞動的“三進”社會公益活動。

在黨組織的指導下,共青團組織在現場開展了“青春心向黨 建功新時代”知識競賽等活動,營造了良好氛圍。工會組織開展了以“比安全創和諧企業新進展、比質量,創優質高效精品工程、比效益創增收挖潛新途徑、比進度,創攻堅克難新紀錄、比技術創技術工藝新突破、比形象,創幸福項目新風貌”為主題的“六比六創”勞動競賽,以“以工裝保工藝、以工藝保質量、以質量保安全”為目標,通過開展“工地之星”、“優秀班組”、“優秀群安員”等活動,提高參建隊伍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黨建工作的全面開展,激發了全體建設者工作熱情,為施工生產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項目部先後獲得中國中鐵“詹天佑杯”勞動競賽“先進集體”、京張公司“先進集體”、河北省“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京張公司“建功新時代、京張做貢獻”主題活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項目部先後有62人獲得了業主、股份公司、局、公司等上級單位的表彰鼓勵。項目部崇文讀書社獲中華全國總工會“職工書屋”稱號。

“中鐵藍”拼搏創新共築“冬奧夢”

京張高鐵列車行駛在河北省張家口市

擦亮品牌實現滾動發展

項目部在施工進度、科技創新、先進典型方面的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特別是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等領導在施工現場肯定標準化做得好,給現場人員增加了無盡的動力。

為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項目部在做好施工生產的同時,成立標準化管理檢查組,每天對現場安全、質量、環保、文明施工進行檢查。剛開始現場物資材料、施工機械、工裝設備等機具存在亂放情況,通過項目部長期檢查整改,建設者養成了“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標準”的意識,現場時刻都保持整潔有序。

冬奧會配套有鐵路也有公路工程,為了更優質、快速建設好公路工程,地方政府要在多家企業中考察選擇公路工程施工單位,消息一出引起了多家單位的重視。

北京2022年冬奧會組織委員會副主席、河北省副省長王曉東到項目部檢查指導工作時,看到熱火朝天的大幹場面和已建好的局部精品工程,特別是看到中鐵四局員工隊伍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後,向隨行的張家口市有關領導建議“這樣的隊伍,我們要留下來,參與地方經濟建設。”

這也與中鐵四局幹好工程實現滾動發展的思路不謀而合。在建設崇禮鐵路的同時,中鐵四局還積極參與見崇禮地區的工程建設,三年來,他們先後在崇禮及周邊地區先後承建了崇禮城區至紅旗營公路項目、太子城至古楊樹至棋盤梁公路項目、太子城1號路綜合管廊項目、崇禮鐵路太子城站DK51+985排水工程EPC總承包施工分包項目、太舞四季滑雪小鎮市政綜合管廊項目、張家口崇禮國賓山莊市政綜合管廊項目、崇禮區太子城冰雪小鎮項目1號路二標段直埋段市政總承包工程項目、崇禮區太子城冰雪小鎮項目1號路二標段電力管溝總承包工程項目、國賓山莊5號路上跨太子城隧道保護設計項目等9個項目,總合同造價近8億元。

一百年前京張鐵路“人”字形在鐵路建築史上創下偉大創舉。詹天佑先生帶領團隊建設鐵路的精神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今日的中國高鐵在世界舞臺成為領跑者,全國14億人民暢享高鐵帶來的便捷,幸福感油然而生,見證百年鐵路發展成就,那是一滴滴汗水澆灌出的“果實”,也是一代代築路人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誓言。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輝煌成就。2022年,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中國將此次攜手奧運,展示中華民族自立自強、奮鬥圓夢的新時代風采,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坐在智能高鐵上,感受快捷舒適、安全平穩的中國建造、中國速度,欣賞窗口多彩秀麗的風光。也會有更多的民眾乘坐高鐵,點亮你我的出行新期待,這也是中鐵四局京張鐵路建設者的情懷。(韓新亮 魯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