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感覺到了,我是完美的!”

《黑天鵝》中,女主角尼娜為了完美,而死。

電影講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故事。劇情很簡單,講述了女主角尼娜是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她發現自己被困在了與另一個舞者的競爭狀態中。隨著一場重大演出的日漸臨近,許多的麻煩也隨之加劇。並且她不確定競爭對手是一個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現了錯覺。

在《黑天鵝》中,女主角娜塔莉·波特曼展現了精湛的演技,並憑此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實至名歸。此片有太多的角度可以解讀,比如說心理分析、精神內核以及隱喻手法。

不過,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黑天鵝》,從職場層面來聊一個有趣的話題:【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黑天鵝》: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01、職場中的完美主義真的完美嗎?

《黑天鵝》中,尼娜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為了芭蕾,她可以犧牲一切,比如說愛情、慾望和自我,硬生生的把自己逼成了精神分裂,最終與《天鵝湖》裡的黑天鵝融為一體,成功的將自己殺死在了舞臺上,只為了那一句——“It’s perfect!”

在我們的認知中,完美主義似乎一直是個褒義詞,似乎是好事。只是,太多的人越來越不懂到底什麼才是完美主義。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一書中,作者指出,完美主義分為兩種,一種是思想上的完美主義,一種是行動上的完美主義。

  • 思想上的完美主義,是隻關注自己腦海中不斷變換的完美畫面,幻想著最完美的結果,對事情抱有過高的期望,但現實和現狀差距很大,結果當然會產生挫敗感,最終成為“行動上的矮子”。
  • 行動上的完美主義,會讓你不斷行動,最後獲得一個接近完美的結果。

你,是完美主義者嗎?

  1. 文案即將到達deadline,你還在糾結第一段的破題不夠好,你覺得這是完美主義;
  2. 項目時間已經過半,你卻仍然在考慮方案中的某個無關緊要的細節問題,你覺得這是完美主義;
  3. 設計稿改了一次又一次,總覺得不太好,直到最後時間不多,你只能勿勿交出一版應付,你覺得這是完美主義。

的確,這些都是完美主義——思想上的完美主義!

職場中,太多的人都卡在了思想上的完美主義,根本還來不及行動。

也正是這種所謂的完美主義,在阻礙著我們進步,變得停滯不前。

這種完美主義,其實並不完美!

那麼,這種完美主義是如何產生的呢?

《黑天鵝》: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02、太多的職場人盲目追求完美主義的原因

完美主義,聽起來似乎很好,但在職場中卻非常不可取。很多時候,職場中的完美會導致求勝心切的強迫和等待完美時間的拖延,最後的結果都不會太好。

那麼,有些職場人為什麼會盲目的追求完美主義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強烈自尊帶來的“成就潔癖”

《黑天鵝》中,導演湯瑪斯批評尼娜過於重視技巧,缺乏激情和感染力。尼娜為自己辯護:我只是想力求完美。

在舞蹈技術上,尼娜是太強調動作標準,忽略了情感表達。但是從更深的層面來看,尼娜是強烈的自尊在作祟,以導致了“成就潔癖”的出現。

她認為自己必須在所有事情上達到完美,否則就無法取悅她的控制狂母親。不完美的東西應該捨棄,所以當她發現了自己手指上的破損,她寧可忍受劇痛撕掉一整塊皮膚,也要保持完美無瑕。

回到現實職場,很多人其實跟尼娜一樣。由於在學校或者之前的工作中都表現出了極其優秀的一面,他們就覺得自己凡事都要力求完美,形成了一種慣性下的強迫症,由此帶來了“成就潔癖”,凡事都要做到完美。

只是,太多時候,職場中的工作並沒有真正的完美一說。有些時候,對完美的追求反倒是會讓我們忽視工作的其它方面,無法看到事情的全貌。從這個角度來說,追求完美反而更加不完美。

《黑天鵝》: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拖延——逃避或者等待完美時機

完美主義的另外一個體現,其實是拖延。為了做到完美,很多人經常會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於是遲遲不動手,便成了拖延。

拖延又分為兩個方面:逃避和等待完美時機。

①逃避:

  • 事情沒有完全準備好,不做;
  • 文案的整體沒有規劃好,不寫;
  • 項目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不啟動……

這種事情,在職場上屢見不鮮。這些情況其實都是逃避的心理在作祟——“如果我不做,那我就是完美的”。從另一方面講,這更是一種害怕失敗的體現。

②等待完美時機:

職場中,當問題出現了,有些人並不是立刻著手去解決,總是在等待完美時機,認為那時可以完美解決問題,殊不知完美時機並不存在。

《愛彼迎傳》裡,講述了愛彼迎公司的一次巨大的危機:2011年,有位女房東在網上憤怒地控訴,她通過愛彼迎平臺把房子租了出去,本來以為肯定有安全保障。結果自己的房子,卻被房客給毀了。那些租房的人撬了她的壁櫥,偷走了她的相機、電腦、首飾,甚至連她的出生證和社保卡都拿走了,而且將房間裡弄到到處是灰塵,都沒法住人了。

這一事情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擔心和討論,愛彼迎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時,在公司內部,高管意見非常不一致:

有人認為公司應該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另一些人則說,現在承擔任何責任,都有可能招致更多投訴,所以最好先不要有所行動,先觀望一段時間——這種人,其實就是在等待所謂的“完美時機”。

然而,愛彼迎公司的創始人卻認為,在危機面前,絕不能等,必須儘快付諸行動,因為根本不存在完美時機。

於是,他寫了一封非常誠懇的道歉信,開頭第一句就是:“我們這次真的把事情搞砸了”,並做好了賠償承諾和安全申明。

這個處理方式並不完美,但卻非常及時,不僅得到了當事人的認可,而且平息了風波,最終化解了這次危機。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問題出現時,一定要及時解決,而不是等待完美時機。因為,完美的時機,也許並不存在。

《黑天鵝》: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03、戒除完美主義,先完成,再完善

完美主義,即便在藝術領域,都是不存在的。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時候缺憾才是一種美。

所以,職場中,我們不應該追求完美主義,而應該先完成,再盡力完善。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有以下三個方法和原則來實現:

1、製造任務感,設定工作進度條

職場中,對完美主義的追求,經常會導致遲遲不行動。

這種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製造任務感,給自己設定一個具體的任務,設定工作進度條,刻意增加任務的“嚴峻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領導給我們分配一個文案任務,明天必須要交稿,這時,我們就可以先製造任務感,設定工作進度條:

  1. 時間管理和分配——將一天的時間劃分為兩段,比如說:上午和下午。
  2. 設定工作進度條——將文案的寫作分別拆分到上午和下午來完成——上午寫定初稿,下午進行修改潤色和完善。
  3. 製造嚴峻性的任務感——上午必須寫好文案初稿,否則不能吃午飯;下午必須要潤色完成終稿,否則不許下班。

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我們就可以逼迫自己放棄對完美主義的追求,立即行動,分時間段的完成各項子任務,最終在deadline到來前交出完善的工作成果。

《黑天鵝》: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2、遵循四七法則,避免分析癱瘓

很多時候,當問題出現時,我們都希望收集到儘可能多的信息,以求做出最正確的決定,達到最完美的結果。

但是,當我們收集的信息越來越多,選擇也會變得越來越多,我們的行動力就會隨之降低,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分析癱瘓”。

具體來說,“分析癱瘓”是指一個人因為過度分析,或過度思考,而導致行動或者決策癱瘓,沒辦法及時做出相應的行動或決定。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 我們就需要掌握好思考和分析的度。

在《執行力要素》一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叫作“四七法則”。

當我們需要作決策時,我們掌握的信息只要佔到全部信息的四成到七成就可以了,這是最佳的決策區間。

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掌握的信息不到四成,那就表示對事情的瞭解並不夠,不足以作出正確的決策;如果我們掌握的信息超過了七成,我們就會出現“信息超載”,從而陷入“分析癱瘓”;當我們掌握的信息介於四成到七成之間,我們其實就可以做出相對正確的決策了,必須立刻行動,這是最優選擇。

《黑天鵝》: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3、培養延展思維,利用已有資源,快速行動

除了收集儘可能多的信息之外,我們另外一種追求完美的心理,是擔心現有的資源不夠用,期望能得到更多的資源支持。這種追逐資源的作法聽起來似乎是正確的,但卻會阻礙我們的行動,資源過多反而會成為一種負擔。

《延展》一書中,斯科特曾經說到:“很多人都會把擁有更多的資源,和獲得更好的結果,直接畫上等號;但實際上真正決定結果的,並不是資源的多少,而是你對資源的利用程度。”

這,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第一種是追逐資源,第二種是延展資源。

就拿我們日常跑步來說:

  • 追逐資源的人會考慮各種因素,比如跑步要注意什麼,穿什麼鞋,穿什麼衣服,要不要戴心率表,要不要聽著音樂跑,應該選擇哪個音樂更合適,要去健身房跑還去大馬路。
  • 而延展資源的人就只有一個想法,跑起來再說——沒有運動衣,就穿寬鬆點的衣服;沒有跑鞋,就穿平時的運動鞋;沒有健身房,就去旁邊的公園或者大路上跑。

由此可見,延展思維比追逐資源更好一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延展》中,作者給出了兩個方法:

①發現身邊的“睡美人”

“睡美人”是2004年荷蘭科學家提出來的,他們把那些有很多幹貨、卻鮮為人知的論文,統一稱為等待科學家吻醒的“睡美人”。

在職場中,“睡美人”就是指你目前擁有的有價值的、但還沒有被重視的資源。我們可以選擇拓寬視野,擴大能力圈,儘可能多接觸一些行業,培養自己整合和跨界的能力。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擴展自己的眼光,而不是從單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擺脫固定思維,更靈活多變的去解決問題。

②快速行動起來

先行動,再思考;而不是先思考,再行動。

當我們快速行動起來後,我們就可以倒逼自己去利用已有資源,而不是陷入追逐資源的陷阱。

而要快速行動起來,我們又可以採取之前提到的第一種方式——製造任務感,設定工作進度條。

這樣一來,這三種方法其實就可以形成一個閉環,彼此環環相扣,互相促進,戒除完美主義,先完成,再完善。

結語:

完美主義,好則好矣,卻不適合職場。

在職場中,我們更應該快速行動——先完成,再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