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熊市之下,你屬於這10%嗎?

眼下美國正處熊市之中、全球經濟岌岌可危,各種刺激方案不斷出臺,美聯儲又祭出量化寬鬆的武器。但這種做法有用嗎?

新吹的大泡泡

我們之前曾討論過美聯儲與日本一起陷入的“流動性陷阱”,這將困擾未來的經濟增長。

“流動性陷阱的特徵是短期利率接近於零以及貨幣基礎的波動未能轉化為總體價格水平的波動。”

分析認為,美聯儲的問題不僅在於它們陷入了“經濟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已無法有效地刺激經濟增長),而且還陷入了“市場流動性陷阱”。

每當美聯儲或其他全球中央銀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或降息之類的“寬鬆貨幣政策”時,資產價格就會上漲。這導致了前10%的富人與最低90%的富人之間的“財富差距”擴大了。同時,企業利用其資產負債表,並利用廉價債務積極回購股票,以提供增加利潤的幻覺,而收入增長仍然疲弱。

經濟熊市之下,你屬於這10%嗎?


儘管自2009年以來收益急劇上升,但這是由於流通股的持續減少而不是強勁增長的經濟帶來的收入顯著增加。

經濟熊市之下,你屬於這10%嗎?


現在,美聯儲正致力於應對其“信貸事件”,這比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更大、更兇險。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美聯儲將其資產負債表增加至10萬億美元,以試圖阻止信貸市場的內爆。

根據CFO.com的消息,美聯儲所提供的流動性可能不足以抵消全球經濟的風險,該風險大致以3比1的比例槓桿化:

“全球債務與GDP的比率在2019年第三季度創下歷史新高,引發了對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擔憂。

國際金融研究所週一報道稱,債務佔GDP的比重上升至322%,總債務接近253萬億美元,家庭,政府,金融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總債務在第一季度激增了約9萬億美元。 2019年的四分之三。”

你最好再讀一遍最後一部分!!

在2019年,債務激增了約9萬億美元,而美聯儲正在注入約6萬億美元以抵消崩潰。換句話說,很可能需要美聯儲的所有流動性來穩定債務和信貸市場。

泡泡,泡泡,泡泡,全是泡泡啊!

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清楚地瞭解到,經過十年的貨幣注入和低利率,他造成的資產泡沫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大。然而,他們被自己的政策所困,

“在美國,自從70年代後期貨幣政策上'活躍'起來以後,美聯儲一直是此前每場金融事件的催化劑。”

經濟熊市之下,你屬於這10%嗎?


美聯儲曾希望他們有時間,並且在經歷了美國曆史上最空前的貨幣政策計劃十多年之後,需要“空間”來嘗試應對系統中積累的風險。

不幸的是,他們沒有時間了,市場停止了“理性行動”。

這就是美聯儲目前所處的困境。

在每次市場危機之後,美聯儲都降低了利率,並制定了“支持市場”的政策。但是,這些行為導致了意想不到的後果,導致金融市場反覆出現“繁榮與蕭條”。

儘管迄今為止市場迄今已修正了近25%,但很難說這麼小的修正會使市場從過去十年的流動性推動中重現。

經濟熊市之下,你屬於這10%嗎?


要了解美聯儲為何陷入困境,我們必須回到本·伯南克在2010年發起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時所說的話:

“這種方法過去緩解了金融狀況,到目前為止,看起來仍然有效。當投資者開始預期最近的行動時,股票價格上漲,長期利率下降。更寬鬆的金融狀況將促進經濟增長。例如,較低的抵押貸款利率將使住房更加負擔得起,並允許更多的房主再融資。較低的公司債券利率將鼓勵投資。而較高的股票價格將刺激消費者財富並有助於增加信心,這也可以刺激支出。”

你是屬於那10%嗎?

消費者支出約佔GDP的70%;因此,增強消費者信心對保持消費者行動至關重要。問題在於,經濟不再是“生產性”經濟,而是“金融”經濟。埃倫·布朗先前提出的觀點:

“包括股票,公司債券和房地產在內的金融化經濟正在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大多數人口都在努力應付日常開支。2019年,全球500名最富有的人的財富增加了12萬億美元,而45%的美國人卻沒有儲蓄,而近70%的人如果不借錢就無法拿出1,000美元用於緊急情況。

旨在促進實體經濟的中央銀行政策僅具有促進金融經濟的作用。該政策的既定目的是通過增加銀行貸款來增加支出,銀行被認為是流動性從金融流向實體經濟的工具。但是這種傳輸機制不起作用,因為消費者被隔離出來了。”

大約90%的人口無法從股票市場價格上漲中獲得或幾乎沒有直接收益。

經濟熊市之下,你屬於這10%嗎?


解決此問題的另一種方法是查看前10%的人與其他所有人之間的家庭淨資產增長率。

經濟熊市之下,你屬於這10%嗎?


自2007年以來,淨資產增加的唯一群體是人口的前10%。

“這不是經濟繁榮。 這是經濟學的扭曲。”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問題。

美聯儲不顧一切地“拯救”金融和信貸市場,這可能是成功的。但是,實體經濟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都不會恢復。

由於70%的就業是由中小型企業驅動的,因此長時間經濟下行可能會完全淘汰大量企業。

政府在制定財政救助方案時,將遠遠低於整體經濟的需求,而幾個月的“直升機撒錢”也將無法恢復已經過度槓桿化,儲備不足的消費者。【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