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講公考:公務員考試十大認識誤區(一)


誤區一、公務員考試錄取率很低

松柏講公考:公務員考試十大認識誤區(一)

以國考為例,上圖為近七年國考招錄情況,2020年國家公務員招錄人數為24128人,參考人數達到了140萬以上。從這樣的數據對比,我們會得出一個很直觀的印象,就是公務員考試錄取的人數與參考人數相差太懸殊。誠然,每年國考包括省考錄取人數在十萬到十五萬之間,但是每年報名參加各種公務員考試的人數在五百萬左右,所以大家有這樣的印象也是無可厚非。但是嚴格意義上講,公務員考試沒有錄取率這一說法,不同的崗位招錄的人數與報考的人數不一樣,所以每個崗位招錄比例都不盡相同。有些熱門崗位確實是一崗難求,但是有些崗位(比如西部偏遠地區崗位)卻無人問津。

松柏講公考:公務員考試十大認識誤區(一)

上圖為2020年國考招錄人數最多的十大崗位,雖然報考人數眾多,但是錄取率並不是特別懸殊。相對於國考,省考對所有考生來說更加友好一些,除去一些熱門地區(一線城市或者省會)和熱門專業外(如統計學、法學、財政學、計算機類等)平均來說,80%以上職位錄取比例與參考比例都是在1:10到1:20這個區間內。而且,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家肯定會大幅度擴招(目前湖北已經確定擴招20%以上),所以2020年公務員考試錄取壓力會大幅度減少,錄取人數會大幅度增加,大家只需要合理的篩選崗位,上岸的幾率還是非常大的。

二、公務員待遇很低,沒有考的必要

公務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和獎金;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地區附加津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崗位津貼等津貼;

公務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住房、醫療等補貼、補助;

公務員在定期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稱職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年終獎金。

1、

松柏講公考:公務員考試十大認識誤區(一)

辦事員三週年按科員對待;科員五年按副科級對待;副科級十週年按正科級對待;正科級十週年按副處級對待;副處級十週年按正處級對待;初次套改以累計年限對應的職務待遇確定基本工資。

2、工齡工資

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3、獎勵工資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發,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4、補助工資

⑴、車補,隨工資每月發放,標準=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⑵、取暖補助,一年發放一次,標準=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⑶、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顧不至每日扣發30元,經單位領導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國家

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⑷、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準=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⑸、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

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等一切現行補助全部廢止。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公務員待遇相差很大,新晉公務員實際年收入從五萬到二十萬不等,但是平均來看(包括很多學生向我反饋),轉正之後基層公務員每月到手工資在4000到6000不等。(也有低於4000和高於6000的,但都不是普遍情況),所以這個水平養家混口還是可以的。同時要考慮到公務員各種福利保障(比如醫療、教育等)都比較全面,還有就是如果一日三餐在單位食堂解決的話,那就花費更少了。所以這個收入水平保障基本生活是沒有問題的。

三、公務員考試都是有關係的才能考上,普通人考不上理想的職位

松柏講公考:公務員考試十大認識誤區(一)


以公務員面試為例:先來講講面試考官的選用機制。一般省份考官庫裡至少上千考官,許多職業考官每次考試都會被邀到參加面試,但最終真正坐上考場的考官佔被邀面試考官的總數比例卻較少,原因在於"層層抽籤"。 面試考官常需要經過三次的抽籤才會最終被敲定。可以說,考場上的考官都是"幸運兒"。詳細來說:

第一次抽籤 從面試考官庫裡隨機抽取。一般來說,被抽取的考官,會在集中前幾個小時得到開會通知,在會議上宣佈作為本次考試的候選面試考官。會議上,對面試的相關事項進行培訓,對紀律要求進行強調,並宣佈相關監督人選。

第二次抽籤 面試候選考官的數量多於需要的考官數量,因此,在會議上,還要經過一輪抽籤,來確定第二天哪些擔任面試考官、主考官。 在抽籤完畢後,沒有抽到的候選考官被"釋放",在監督人員監督陪同下離開考場,不允許在考場逗留。而被抽到最終擔任考官的人,則在工作人員引領和監督員監督下到預訂的賓館休息。預訂賓館的樓層是全包的,公安人員和紀檢人員在每個出入口看護,不允許任何人出入。 工作上的需要,由監督員進行中間傳達溝通,或者在監督員監督下進行。手機等通訊工具全部關機後交監督員管理,房間內除了電視機,其他所有設備都全部取走。 從封閉開始到面試結束,考官都與外界保持絕對的"物理隔絕"。

第三次抽籤 考試當天,這上百位的考官、主考官到了考場,還得經過一次抽籤,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一個考室。考生的考室是固定的,但考官和主考官在哪一個考室工作,還得到現場抽籤決定。抽籤人員由考生代表擔任,或者在考生代表監督下進行。

可見,所有考官幾乎是通過"天意"來決定是否成為考官、到哪一個考室工作。有的考生家長總是想找考官"關照",其實,即使找到了幾個願意幫忙的考官,但在這樣的抽籤機制下,這幾個人哪怕是一個兩個抽到相應考室的機率都極低,更不用說幾個人都同時抽在一個考室了。

大家可想而知,上千人的考官庫中經過層層抽籤,如果在考場之上你還能遇到你認識的"那個他",那真可以說你的運氣爆表了!退一萬步說,即使一兩個有"關係"的考官到了你所在的考室,但他們對面試分數的影響力也非常有限。 在省考室裡,目前一般最常見的是七個或者九個考官,每個考官都是獨立標準獨立打分,不受其他考官的打分影響。在計分時,是體操式打分,要"去分",就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這是從技術上降低故意為某考生抬高分數及故意為某考生的競爭對手壓低分數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關係"的情況下,"關係分"最多起到提高自己"去分"和降低競爭對手"去分"的作用。 當然在有兩個"關係"的情況下,能夠被保留一個較高分數。那麼這個較高分數有多高?按照考官自身的評分標準,在這個基礎上提高2到3分已經算是比較高了,再高就是"畸高",是可能被調查的。"去分"後,在有七個考官的情況下,大約可以提高面試成績0.5分左右;在有九個考官的情況下,大約可以提高0.3至0.4分。這個分數如果是筆試成績,可能會壓掉許多人,但在面試中,這樣的提高影響很小,不足以讓你十拿九穩的打敗對手。

綜上,從公務員考試製度設計來說,為了防止不公平,我國的公務員考試規則幾乎做到了極致。當然,任何一個制度都不可能完美無缺,任何時候都會有人不停地尋找制度所隱藏的漏洞,而考官本身也是人不是機器,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的機制下,當事人尋"門道"的機會很小,成功的機率更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