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本文共3789字,閱讀需5約分鐘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封航、封城、封國,世界各地已然“被隔離”。

從俄羅斯到尼日利亞再到阿根廷,歐洲、非洲、拉美等地越來越多國家也相繼宣佈部分或全面封閉隔離。俄羅斯的莫斯科宣佈全面隔離,居民必須在家,除非外出尋求緊急醫療救助、購買食品或遛狗(遛狗不能離家超出方圓百米)。尼日利亞下令全體國民14天內“停止行動”,該國最大城市拉各斯和首都阿布賈部分地區公民被勒令留在家中,企業和辦公樓必須關閉。拉美地區的危地馬拉宣佈全國宵禁延長至4月12日。4月12日復活節,這個日子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許諾重新放開美國的時限,如今特朗普的新版許諾是將民眾“社會疏遠”的措施延長至4月底……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圖片說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召開防控病毒會議。(來源於聯合國官網)

新冠疫情傳播,尤其是病例數和死亡人數的激增,不斷刷新和衝擊著人們的心理預期。美國在短短一週內,病例翻了兩番。最新顯示,美國確診病例超過了14萬,死亡至少2400多人;全球範圍內的感染者超過了72萬,死亡33000多人。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多國領導人,都在一次次不斷呼籲採取緊急措施,遏制病毒在全球進一步氾濫,避免人類更大的痛苦和各種次生災難。呼籲的背後,“封城隔離”也終於在越來越多國家“貫徹落實”。事實勝於雄辯,在特效藥或疫苗等“醫療神器”尚未問世之前,仿效中國式的封閉隔離,是目前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你可以不願,但不能不信。

事實上,全球1/3人口處於相對隔離狀態

意大利3月10日啟動全國封閉隔離,疫情從失控到可控,病毒蔓延勢頭也逐步趨緩。印度突如其來的“全國封閉”,令全世界為這個第二人口大國長吁了一口氣。菲律賓、泰國的封城措施被證明有效後,越南總理阮春福也表示將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根據情況隨時準備宣佈戒嚴令,實施全國戰時狀態。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宣佈部分或全國封閉隔離的國家和地區已有80多個,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處於隔離狀態。歐盟各國民眾被告知在家工作,不要社交;從餐廳到酒吧,從咖啡店到電影院等娛樂聚會場所都關上了門,甚至教堂彌撒也被取消。歐洲,迎來了史上最安靜的春天。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圖片說明:意大利總理孔特呼籲歐國民遵守疫情管控規定。(來源於安莎社)

這個安靜的背後的卻不安靜。隔離起初,自由散漫的國民性,令歐洲各國的封閉措施執行受阻,抱怨、抵制、遊行比比皆是。各國政府的回應態度也充滿了太極意味,躲閃曖昧的態度,隨著疫情殘酷的現實而逐漸被逼明朗。畢竟休閒誠可貴,生命價更高。如今,歐洲新聞的民意調查表明,歐盟國家民眾贊成封閉措施的比例與日俱增。意大利政府的強硬態度也越來越堅定,違規出行者罰款已從最初幾十歐元猛增至3000歐元,嚴重者還要直接收監。

反觀被普遍預測為“病毒窪地、感染高地”的英國,面對封閉隔離的防控態度一波三折。作為“群體免疫”的忠實踐行者,英國衛生部長感染了,英國王儲感染了,英國首相也感染了。當全世界正為年過九旬的英國女王而擔心,全英國正為首相預測的六成人口將感染而恐慌,約翰遜首相宣佈了“社交禁令”。雖然錯過了疫情防控的“黃金時間”,但這個時機下的禁令沒有遭遇強烈的社會抵制,已經看到以身作則被感染的“領導們”,已經建構起超低的心理預期,老實在家似乎是英式自保的英明決定。英國政府最近一次在線調查顯示,多達93%的英國人支持約翰遜加強疫情防控的封閉計劃。還有英國民眾留言表示擁護:“考慮到生命的威脅,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簡單呆在家裡就可以保住性命,封閉隔離不僅明智而且適當,在道義上是正確的做法”。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視頻截圖:被困的歐洲遊客急切趕回本國。(來源於歐洲新聞)

沒想到,特朗普的立場還在左右搖擺

善變的特朗普,在疫情防控的立場上始終左右搖擺。先是漠視再是發誓,一會自誇一會甩鍋。在早早了解疫情信息後,先一副隔岸觀火的派頭,又一副小菜一碟的漠視,無法直視的疫情數字不斷創新高後,又接連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號召美國團結一致,堅決抗疫,發誓要領導美國打勝抗疫戰。眼見美國金融市場暴跌,直接危及其連任,特朗普又趕緊強調救市,表示保持經濟的繁榮和市場的穩定對美國更重要,並接連表示美國將在4月復活節之前重新放開。

在事關國民生命代價和道德風險面前,特朗普也不得不聽聽美國流行病專家的勸告。特朗普實際一直在密切觀察美國疫情變化和市場行情,試圖在兩者之間做出對其個人最有利的選擇。上週五美國確診病例突破10萬,成為全球第一,特朗普的臉上又掛不住了,於是態度又開始生變。據報道,美國政界、工商界、文體界等社會各界名流被感染者不斷增多。現年73歲的美國鄉村民謠歌手約翰·普林感染了病毒,據其家屬表示,目前普林身體非常糟糕,已在“危急狀態”。病毒不僅在美國各大城市傳播,還在廣大鄉村蔓延,甚至在美國海軍艦隊上爆發。美國國內輿論預測,如再不採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毒蔓延,特朗普的競選連任會輸得很難看。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圖片說明:沙特國王薩勒曼支持G20特別峰會。(來源於沙特阿拉伯新聞)

費思量,全球多元危機正在醞釀

當前全球的恐慌與混亂,已不僅僅是病毒危機、疫情危機,也是公共衛生危機、生命健康安全、社會穩定危機、市場秩序危機、生活保障危機和社會心理危機。事實證明,各個國家國情不同,但無論用什麼措施,誰果斷誰堅決,誰將早日走出疫情陰霾。

來看看,全球多元危機醞釀背後的三大推手:

一是自上世紀40年代二戰結束以來,世界多數國家都沒有過如此突如其來的社會停擺。疫情壓頂,無所逃遁。人類大家庭共同承受著壓力,社會結構不斷被挑戰和撕裂,病痛、焦慮和恐慌尚未見盡頭。

二是自上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以來,三十多年的平穩局勢和經濟高速發展,逐漸陌生的饑荒、戰爭、瘟疫,讓各國政府在生存環境的抗風險

打上大大懈怠,公共衛生系統、應急動員系統運轉不力。

三是疫情對全球方方面面的衝擊不斷超出預期,各種連鎖反應此起彼伏。如果疫情照此發展下去,全球各國將迎來數以千萬人計的失業狂潮,大批的企業倒閉,甚至有可能引發又一輪的饑荒和戰爭。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視頻截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來源於WHO官網)

當前的疫情危機正在擴散人類痛苦,影響全球經濟,顛覆人們的生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為,“全球經濟衰退——或許是創紀錄規模的衰退——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疫情之下,世界各國政府與民眾,智庫與媒體、專家與學者,工商與企業……也在各種預測和反思中審視當下和未來的世界。每天關於疫情的各種信息,從全球各地如狂風暴雨般傳來,但多半是疫情惡化、病例暴增、死亡人數劇增的壞消息,或者就是一些發達國家動輒數百億、數千億甚至數萬億救市救企的計劃出臺。有關疫苗研發、公共衛生設施加強、生命救助和健康關愛的信息,卻總是那麼依稀吝嗇。

沉下心,是時候反思發展的平衡問題

對於國際社會來說,是時候要從這場疫情災難中汲取教訓。人類的發展,必須是全面的發展,除了經濟、金融、貿易、科技、社會、文化、教育的發展外,對公共衛生特別是可能發生的疫情,也必須高度重視。居安思危,誰也不能保證以後就不再會爆發國際大流行病。世衛組織將此次病毒命名為“COVID—2019”,儘管最後的數字代號不可能再前移,但往後延展的空間無限,但願今後沒有新的病毒代碼。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湧現出很多偉大的發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訊、量子計算、新材料、新能源等等,這些深刻地改變和創新著這個世界,但此次疫情的肆虐也讓人們看到,這個世界依然有嚴重的發展短板與安全隱患。

誰曾料到,一個迄今無法找到其蹤影與軌跡的微小病毒,竟能把世界推入萬丈深淵。科技的發展,可輕易實現對任何人的全球跟蹤定位,但卻無法鎖定肆虐的病毒。疫情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中,突出和普遍的是眾多國家在公共衛生和醫療保障方面的投入遠遠不夠,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和落後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則欠賬更多。疫情來襲,防護用具不夠、重症監護室不夠、藥物不夠、呼吸機不夠、醫護人員不夠,甚至連停屍間都遠遠不夠。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視頻截圖:歐洲警察正在檢查過往行人。(來源於社交媒體)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是應有之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多次就全球抗擊病毒發表講話,呼籲世界各國“採取前所未有的個人、國家和國際行動,向這一病毒宣戰”。他強調,“這場衛生災難清楚地表明,只有最脆弱的衛生系統強了,我們才會變強”。

(本文作者為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精彩推薦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東方智庫丨全球抗疫,除了封城隔離還有更好辦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