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買房,還是炒股?

這是最近三土城市筆記讀友群(目前群友已突破掃碼入群的人數上限,還想加入的可以先添加三土的個人微信tgnf1987,我單獨拉入群)裡大夥討論較多的一個問題。

它也困擾著三土。這種困擾,估計會貫穿整個2020年。


PART 1 │ 壹


先說樓市。

最近的樓市有點看不懂:

一方面,北上廣深杭等一線、新一線城市紛紛迎來樓市“小陽春”,諸如深圳豪宅8秒清盤、成都某盤萬人搖號、上海年後首個開盤項目認籌率超過160%等新聞,撩得人們內心焦慮不已:房價是不是又要大漲了?不抓緊出手是不是又要全款變首付了?

但另一方面,駐馬店、海寧等三四線城市卻已經扛不住了,開始明裡暗裡鬆綁樓市。一些高週轉的房企,更是直接開啟打折促銷模式,像岳陽碧桂園項目,從年前9100元帶裝修,斷崖式降到5800元;而位於長三角的句容碧桂園鳳凰城,也從1萬多跌到目前的七八千。

市場分化還不止於此。

這邊廂,一手房市場熱火朝天,三土的朋友圈如今每天都被各家銷售發的售樓處火爆圖文刷屏。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那邊廂,二手市場還是冰湯不動爐。根據米宅地產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第11周,杭州二手房成交只有4.8萬方,同比、環比分別下降54%、40%。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一二線城市尚且如此,三四線就更不要說了。

為了測試樓市水溫,從去年起,三土就在網上掛了一套房。最近雖然陸續有中介過來詢問賣不賣,但聽到我說“房價一分不降”(因為我壓根沒打算賣)後,便都沒了音訊。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幾種:

1、因為限價,一二手房價格倒掛,存在套利空間,購房者自然傾向購買一手房;

2、新房開發商營銷手段花樣百出,二手房房東完全無法匹敵。除非急需用錢,往往不願意大幅降價,成交量自然上不去;

3、因為疫情導致的社區管控,二手房帶看量幾乎為零,看不了房,自然也就沒法交易。

表面上,這些影響的只是二手房,但反過來倒推一手房市場,在急著掏腰包之前,必須瞭解並想清楚這麼幾個問題:

1、並不是所有新盤都存在倒掛差價;

2、那些存在明顯差價的樓盤,普通人未必買得到。為啥?關係戶太多了。比如杭州城北的某樓盤。(以下是該樓盤銷售跟三土的真實對話)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3、即使你手粘仙氣,順利搖到,但如果二手房市場持續冷清,想要迅速出貨,還是比較難的。

事實上,目前政策面對於“房住不炒”的堅持並沒有放鬆。雖說上海部分銀行降低了首套房首付比例至3成,但這更多是銀行的自選動作,君不見北京部分銀行反而將該比例從3.5成調至4成了嗎?

就連這一波一二線城市的“小陽春”,更多也是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所致,而非政策刺激的結果,不能用2008年、2015年的貨幣政策經驗來判斷。

所以,如果你非要問我現在該不該買房?三土只能模稜兩可地回答:一二線可以,三四線不妨再等等。剛需買房可以,投資客建議再等等。

等啥?等政策信號。啥時候政策風向變了,比如放寬限購、下調房貸利率,再進場也不遲。現在這種情況下,買到固然一時爽,但如果後續市價橫盤個一兩年,賣又賣不出去,保不齊炒房炒成房東,最終悔斷腸。


PART 2 │ 貳


再說股市。

相比樓市,股市受全球政經疫情的衝擊無疑更大。

目前,歐美疫情的拐點尚未出現,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第三波浪潮已現端倪。雖然上週召開G20峰會宣佈將啟動5萬億美元經濟計劃,美聯儲更是開全閘洩洪,但這一輪危機的“經濟底”在哪裡,只有上帝才知道。

中國呢,疫情最危險的階段倒是已經度過了,但距離經濟復甦還遠得很。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1-2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8.3%。中游製造業受衝擊最明顯,很多行業同比都出現50%以上的下跌。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綜合來看,一季度GDP負增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關鍵是負多少?至於全年的小康目標和脫貧計劃,現在看來也要黃了。

此前,中金公司已經將2020年中國“實際GDP增速”預測,從此前的6.1%下調至2.6%。這可是改開以來,從未有過的最低數值。

而這些,最終都會反映到股市上。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誠然,A股、港股目前已經到了跌無可跌的程度——7PE的恆生國企、8PE的上證50、10PE的滬深300,看上去十分誘人,三土自己也加了那麼一丟丟倉,但絕不敢有任何抄底的想法。

中國股市,“地板底”下面還有“地獄底”,“地獄底”下面還有十八層。考慮到近期北向資金大舉外流,以及接下去即將公佈的上市公司一季度財報肯定非常難看,我估計A股還會有一波調整。

這種大環境下貿然抄底,很可能抄在半山腰。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當然,也有人說,你看巴菲特最近都已經頻頻出手了,先是2月27日斥資3億多人民幣掃入達美航空97.6507萬股,緊接著3月3日又投下25億人民幣增持紐約梅隆銀行至8900萬股。問題是,人家巴老爺子可是手握1000多億美元的現金啊,而這兩次出手,總共才花了4億多一點。

什麼概念?假設你手頭有一百萬現金可用於投資,現在買了4000多元的基金,你有感覺嗎?這算抄底嗎?即便股價翻番,那點收益對你有個屁影響啊!

當然,如果你動用的是手頭的閒錢,而且做好了長持三五年的打算,那麼現在逐步入場建倉,堅持每月定投,倒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問題是,據我觀察,雖然大家都知道定投法則,但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很少。畢竟都是普通人,手頭資金都不多,需要花錢的情況卻不少,今年要結婚,明年要買房,後年可能又遇上家裡誰生病,很難有大筆閒錢“存”在股市裡兩三年甚至三五年不動的時候。

就像最近,很多人既想抄底股市,又急著上車樓市,無奈手頭資金有限,始終舉棋不定,左右搖擺。

而搖擺的結果就是,雖然上證指數從1990年12月發佈至今,平均年化漲幅達到12%左右,但購買指數基金的人很多卻虧了。

那麼,現在進場的你,能夠堅持的住嗎?


PART 3 │ 叄


過去有句話,叫作“亂世買黃金,盛世藏古董”。現在似乎有點變為“亂世也囤房囤股,盛世也囤房囤股”的感覺了。

但不管是買房,還是炒股,賺的都是未來的錢。問題是,如果你都活不到未來,那麼“未來的錢”對你來說就沒有半毛錢意義了。

所以我覺得,在當下這樣一個亂雲飛渡、迷霧重重,根本看不清疫情啥時候結束,經濟啥時候復甦的的情況下,大家還是應該放平心態。相比活著,什麼賺錢、增值、抄底、翻番,都是尼瑪浮雲。

什麼叫活著?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現金流不斷。

怎樣算現金流充沛?有的說,你要預留未來半年的家庭生活開支;有的說,你得留出未來一年的房貸錢。具體留多少錢,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但一條底線是,避免發生2015年股災、2018年P2P爆雷潮時曾出現的,因為現金流斷裂,還不上各類借貸,或者因為槓桿太高被壓垮而輕生的悲劇。

這麼說,可能有讀者覺得我保守了。事實上,相比新韭菜,經歷過多輪經濟危機、股災、P2P爆雷潮的老司機,往比較謹慎,或者說保守吧。畢竟,就當下這種糟糕的經濟環境,誰也說不準哪天不會失業,沒了收入,你們家的餘糧夠撐多久?萬一再遇上些別的麻煩,你們家的房產能快速變現嗎,抄底的股票你捨得割肉嗎?

所謂“未雨綢繆”,是時候考慮一下這些問題了。

大疫當前,買房還是炒股?或許你更應該關注一下現金流

最後,附上一張西南證券覆盤的歷次危機四階段,以及期間大類資產表現圖,各位自行理解吧。有興趣的話,也歡迎參與一下文末的投票,看看目前市場的普遍情緒到底是怎樣的?

當前疫情下你傾向於哪種投資 (單選)
0人
0%
買房避免貨幣貶值
0人
0%
進場股市逢低建倉
0人
0%
持有現金以備不測
<button>投票/<button>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