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能力強、愛好運動、善於動作模仿的孩子,職業發展很多元

動手能力強、愛好運動、善於動作模仿的孩子,職業發展很多元

這是杜菁芳博士“多元智能”系列之“身體協調與肢體動作智能”文章。

孩子動手能力強,喜歡做飯、組裝物品;愛好運動,動作標準、流暢;看到電影裡的動作,情不自禁地就模仿起來……這些都是身體協調與肢體動作智能的表現。

今天,杜老師將結合多元智能理論,介紹發展身體協調與肢體動作智能對提升孩子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影響。


動手能力強、愛好運動、善於動作模仿的孩子,職業發展很多元


本·卡森(Ben Carson)是世界著名的腦神經外科醫生,1984至2013年間擔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兒童腦外科手術室主任,曾成功進行了許多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兒童腦外科手術,例如腦部連體嬰兒手術、母體子宮內胎兒腦部手術等。

在他的自傳《恩賜妙手》(Gifted Hands: The Ben Carson Story)中,他說自己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頂尖的外科醫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有出眾的眼手協調能力,也就是多元智能理論所提到的身體協調和肢體動作智能。

他在自傳裡說,他做的手術在同行裡面,基本屬於術後恢復和癒合成功率最高的。只有最靈巧和穩定的雙手,才能對胎兒和嬰兒腦部的血管和神經做最精巧的切割與修補。

動手能力強、愛好運動、善於動作模仿的孩子,職業發展很多元

動手能力強、愛好運動、善於動作模仿的孩子,職業發展很多元


01

身體協調和肢體動作智能是什麼?

大部分出色的電影演員都具有很高的身體協調和肢體動作智能,就是學什麼像什麼,騎馬、武打或者模仿別人的動作都在行。比如功夫巨星李小龍,他行雲流水般的武打動作成為功夫電影中永恆的經典,不斷被後來人借鑑模仿,據說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裡的許多動作設計就是在向李小龍致敬。

動手能力強、愛好運動、善於動作模仿的孩子,職業發展很多元

▲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身體協調和肢體動作智能特指一個人運用身體動作來表達自己和達成目標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具有如下特徵,那麼可以初步判定他具有較高的身體協調和肢體動作智能。

◆ 動手能力強,天生喜歡一些運用身體動作的技能,例如做飯、織毛衣、組裝物品等,而且成功率比較高。

◆ 喜歡一種或多種體育運動,動作相對來說更加標準、流暢。

◆ 身體的模仿能力很強,比如看到電影裡的動作,就喜歡模仿。

02


身體協調和肢體動作智能的職業發展

對身體協調和肢體動作智能要求較高的職業有外科醫生、飛行員、運動員、舞蹈家、賽車選手、吊車司機、演員、健身教練等。

我一年前曾經為一個大一的學生作學術指導和初步的職業諮詢。她從小就喜歡跳舞,只要跳舞,心情就會很好。她家裡也十分支持,從小到大都讓她在課外學習舞蹈。但是她高中畢業的時候並沒有通過專業舞蹈學院的面試,所以來到我們這個文理學院。雖然我們文理學院也設有舞蹈專業,但是排名很靠後,因此畢業後成為專業舞蹈演員或者職業編舞的可能性非常低。

我們一起做了幾個測試,發現她最突出的智能還是身體協調和肢體動作智能,而且與她的職業興趣也匹配。

然後我們又進入我們大學的校友職業資料庫和幾個專業網站進行查詢,最後給她提供了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是選舞蹈專業,但是在大三的時候要加修教育資格課程,畢業後成為小學或幼兒園老師;還有一個也是舞蹈專業,但是大二或大三時加修商業課程,以後自己開舞蹈或健身工作室。

雖然這個學生未來具體的職業選擇還未知,但是從我們學院校友的資料來看,舞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每年都有畢業生找到各種工作,從演員,到各種中小學、大專院校老師,或轉而從事和藝術有關的商業活動,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我高中畢業已經20多年了。幾個月前和高中同學聚會,同學告訴我:當年我們高中足球隊那個踢球又好、學習又好的男生,現在是某省非常著名的牙科醫生。他在專業領域最出名的,是左手右手都可以進行操作,所以很多疑難手術都由他來主刀——這又是一個典型的身體協調智能與職業選擇完美結合的案例。

​21世紀,科技進步開啟了真正的全球化,身處地球不同角落的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聯繫、溝通和聯結。這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時刻。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青少年,具備全球勝任力是他們應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必需能力。

全球勝任力是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的重要指標,是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能力。2018年,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發起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PISA)首次將全球勝任力納入考核。

這是全球勝任力第一次出現在大型國際測評項目中。其實早在此前,已有美國、瑞典、挪威、芬蘭、加拿大等國家,在教育體系中納入與全球勝任力相關的內容。我國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們也早已意識到全球勝任力的重要性,進行了積極研究與實踐,清華大學已將“全球勝任力” 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之一,融入學校的教育體系。

如何在教學中融入全球勝任力? 劍橋大學出版社提供了一種思路一一《劍橋人生勝任力框架》(The Cambridge Framework for Life Competencies)。該框架總結了六大核心素養和三大支撐體系,並將這些內容細化為具體指標,以指導教師的教學和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