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孩子,她會驕傲的!”多少父母還在這樣想?

“媽媽,我今天的作業全部寫完了,老師檢查了都對了。”

我在廚房做飯,翼寶跑進來,開心的彙報。

“嗯,好的。”我一邊切菜,一邊還要看著鍋裡的菜不糊掉,敷衍了她一句。

翼寶還杵在那裡,沒出去,我問:“你怎麼還不走啊。”

“你這個評價也太輕描淡寫了吧,我可是辛辛苦苦,做了一個下午的作業呢?”她噘著小嘴,很委屈。

我突然意識到了:“哎呀,全都做對了嗎?我聽說今天的題目很難呢?你簡直太聰明瞭,我的乖女兒就是厲害啊,比弟弟能幹多了。”

“那是。”她的臉笑成了一朵花,這個回答她很滿意,屁顛屁顛地走了。

一會兒,書房裡傳來她的聲音:“媽媽,我開始畫畫了啊。”

“表揚孩子,她會驕傲的!”多少父母還在這樣想?

2018年,我準備開一個微信公眾號,劉先生明確表示反對:“折騰那些事幹嘛?有時間多鍛鍊鍛鍊身體。”

我沒聽他的,這兩年,有一塔沒一塔地寫幾篇。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關於小時候的散文,發到公眾號上,他立馬給我打賞了一百塊,還留言:“寫得真不錯啊,加油。”

我有點不相信,問他:“你這是發自內心的嗎?”他拍拍胸脯:“你怎麼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呢?真心覺得你寫得好,繼續努力啊。”

那一瞬間,我覺得很開心。寫作這件事情上,我一直是沒有自信的。

打那以後,我每天都會寫一點。他昨天跟我說:“我覺得你現在寫得越來越好了,以前的真是沒辦法看。”

雖然我覺得他有誇大的嫌疑,但聽得讓人受鼓舞。

小的時候,父親話不多,母親對我們很嚴厲。做的再好,也很少誇獎。

長大以後,我明白了,一方面,這是東亞人含蓄的文化。不輕易表達對親人的愛和鼓勵。

表達“愛”,讓我們難為情,我愛你,你肯定知道。

多數的父母也吝嗇地表達“鼓勵”,他們認為,表揚多了,孩子會驕傲。

另一方面,當時父母為了把我們養大,已經用盡了洪荒之力,哪裡還有精力去照顧你精神的感受。

成為母親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也很少表揚孩子,女兒挺乖巧,但是膽小內向,也不愛說話。

後來,我參加了一些家庭教育的學習,漸漸發現了這個問題。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張文質老師的《奶蜜鹽——家庭教育第一定律》。

張老師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把鼓勵、讚賞這些甜蜜的情感支持方式,變成家庭中最重要的互動方式。

生命本身包含著很多複雜的可能,既有很多好的東西,也有一些是有問題的,關鍵看你如何打開它。

如果是用鼓勵、讚賞的方式打開,孩子的主動性、樂觀態度、探索精神等與生俱來的生命熱情,就會釋放出來,成為生命中最本真的能力和人與人之間最自然的反應方式。

從那以後,我開始不吝對孩子的誇獎,只要有一點點成績,就會大張旗鼓地肯定,慢慢地,她也變得陽光、開朗起來。

有時候,她自己也感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怎麼那麼膽小呢?從來不敢舉手回答問題。

改變從來都是困難的,尤其是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

偶爾,我也會敷衍的表揚孩子,但是女兒常常會“追究”到底,一個敢於讓父母表揚的人,大概骨子裡也一定是自信、樂觀的吧。

“表揚孩子,她會驕傲的!”多少父母還在這樣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