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請教他堅強、勇敢、有擔當

對於男人而言,責任心與上進心是必不可少的兩點,如果一個男人缺少了任意一樣,那麼基本沒什麼大作為。在教育男孩的時候,不能只是秉著“窮養”的信念指望孩子自己“參悟”人生道理,而是要主動告訴孩子要勇敢、堅強、堅持等道理,讓孩子體會並學習。

在現代媽媽們的心目中,兒子會與自己漸行漸遠,不會有捆綁心理,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是一個媽寶。所以,會更喜歡兒子們能踐行一個男人的責任,兒子們終將要長大,他們將要成長為一棵棵參天大樹,他們會有自己的妻子、孩子,組建自己的家庭。這麼廣闊的世界和殘酷的叢林法則下,他們終究要靠自己的能力立足,所以,他必須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個溫暖、勇敢而有擔當的男子漢。


家有男孩,請教他堅強、勇敢、有擔當


但是,成為一個男子漢,哪個媽媽不曾期待呢?我們的爸爸們,曾經也是他們媽媽心目中的期待,我相信,每一個奶奶,也是傾注心力地愛著、培育著爸爸們。每個男人曾經都是一個小男孩。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愛好,內心也有對愛的渴望,希望看到父母溫暖的笑容和擁抱,但是隨著成長,他們慢慢變成冷漠、無趣、呆板。為什麼會這樣的呢?我想,這應該跟一個人小時候成長的環境息息相關。

我們知道,養育一個孩子,是這世界上最神聖的工作,我們不僅僅是將孩子養活,更是要培養他的品格,讓他擁有一個美好的內心。可惜的是,在實際的養育過程中,很多的男孩,被一次次無心或有心傷害。


家有男孩,請教他堅強、勇敢、有擔當


從小就強調性別認知,告訴男孩他是個“小男子漢”

雖然,現在不提倡父母教育男孩時過於嚴苛,比如不過分強調讓他獨立、堅強、勇敢,但是最起碼要從小給孩子強調一下性別認知。比如,有的小男孩,從小看小女孩穿裙子、頭上扎蝴蝶結好看,就吵著要,這時父母千萬可別將錯就錯,把男孩當女孩養,給他一些模糊性別的東西,這樣很容易影響男孩心理健康發育,造成男孩女性化,使其喪失男子漢的氣概。父母要做的是,告訴他:“你是個小男子漢,那些花花綠綠的東西是小姑娘的。”

其實,孩子在一歲半左右就有了朦朧的性別認知,到四五歲認知更加明朗。所以,在此期間父母要正確引導,讓他懂得男孩與女孩的不同,讓他學做一個有擔當的“小男子漢”。哪怕,他會哭會鬧,但他也知道自己是“小男子漢”,怎麼哭怎麼鬧才不丟份兒。

凡事別太順著男孩,讓他做一個“吃點苦頭的小男子漢”

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也就是說,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但若想用愛滋養孩子,就需要有原則、有理智地去愛孩子。可現在很多家長都太過溺愛孩子,百依百順,要什麼玩具買、想吃什麼立馬就帶去吃,哪怕他對家人胡亂發火也縱容。這其實,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尤其是對男孩。

因為,想要男孩變得勇敢、大氣、有擔當,就要讓他經歷一些事,“缺”一些東西,吃一些苦頭,這樣才能激發他內心獨立處理問題、堅強面對挫折、努力拼搏向上的意志。所以,凡事別太順著男孩,讓他做一個“吃點苦頭的小男子漢”,才是最好的“男子漢素養”。


家有男孩,請教他堅強、勇敢、有擔當

教育要有儀式感,培養他成為有“契約精神的小男子漢”

很多男孩想要成為“小男子漢”,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希望能跟大人平等對話,獲得大人的尊重。像很多父母就做得非常好,凡事跟男孩商量,還會以大人的口吻“約法三章”、“擊掌為誓”。這種看似“大人化”的表現,其實就是教育的儀式感,男孩需要這樣教。因為,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商量和談判的小事,可以培養男孩成為具有“契約精神的小男子漢”,這也是“男子漢素養”之一——說話算話、有擔當。


家有男孩,請教他堅強、勇敢、有擔當

請好好愛眼前的小男孩。養育一個好的男孩,就是給未來的孩子一個好爸爸,給未來一個女孩一個好老公。有溫度的教養,才能養出有溫度的男孩,而內心溫暖的男孩,將來才能更好地去愛。


每個男孩都有自己想保護的人,正是因為這點,男孩才不斷成長,不斷努力,也就越來越有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