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的京劇舞臺並不那麼嚴肅

當初的京劇舞臺並不那麼嚴肅

常寶霆白全福的相聲《諸葛亮遇險》講的是一位不懂藝術的劇團領導為了平衡各個演員的關係在舞臺上胡亂安排角色的故事。這種對藝術不嚴肅的事情在現在的舞臺上是無論如何不會發生的。

但在京劇起步發展的階段,舞臺上不嚴肅的事卻再平常不過。因為在那時,京劇是一種全民的娛樂,上至宮廷、下到瓦肆,到處都是皮黃之音。像“勸千歲殺字休出口”和“一馬離了西涼界”的唱段更是家喻戶曉。舞臺上飲場、檢場;臺底下,做買賣、打牌、扔手巾板。您說這些事算得上嚴肅嗎?

當初的京劇舞臺並不那麼嚴肅

舊時,唱戲的屬於下九流,絕大部分沒有文化,更沒有專人為他們寫劇本。誰手裡要是有一個好的劇本,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件寶貝。而大部分人則是有個大綱就敢上臺,臺上再現編現抓,也沒有準譜。像“翻身上了馬能行”這樣奇葩的句子,估計就是那個時代產生的。一些受歡迎的演員甚至能把一個唱段唱出一百多句的唱詞。


到了京劇鼎盛的二三十年代,不嚴肅的事依舊不少,演員去電臺直播,唱幾句就要停下來插播廣告,一個唱段也被拆得七零八落。侯寶林的相聲《關公戰秦瓊》,聽來荒誕不經,可真不見得就沒有發生過。

當初的京劇舞臺並不那麼嚴肅

嚴肅的京劇舞臺是從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大師名家為京劇奠定了社會地位開始的,是從新中國建立後的戲曲改革開始的。

當然,作為觀眾來說,一些舞臺上不嚴肅的事反而成為一種另類的娛樂和消遣。一些正史經典未必流傳,可那些“旁門左道”的“花邊新聞”卻能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當初的京劇舞臺並不那麼嚴肅

有一年,北京新明戲院演出《天河配》,只有二十歲出頭的梅蘭芳飾演織女,姜妙香飾牛郎,程硯秋、芙蓉草、劉鳳林、小鳳凰、王麗卿、諸茹香、朱桂芳、姚玉芙等8人扮8位仙女,每個仙女一出場,都是碰頭彩。當戲演到織女生下了兩個孩子,請嫂子給孩子起名時,飾演牛郎之嫂的張文斌當場編詞抓哏道:“這兩個孩子長得挺愛人的,這個叫程硯秋,這個叫芙蓉草吧!”頓時引得觀眾笑聲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