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學會掌握這種力量,讓你在愛情、職場、人際順風順水

前一段時間我關注了今日頭條上的一個推薦書籍視頻,每天空閒時候就會看一下最近又推薦了什麼好書,用心記下名字,以不至於在圖書館碰到它的時候因為不認識而錯過一本好書。

機緣巧合,按照這個方法我讀到了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這本書。閱讀完之後,感觸良多,我認為年輕人正需要這樣一種力—鈍感力。

《鈍感力》:學會掌握這種力量,讓你在愛情、職場、人際順風順水

所謂“鈍感力”就是“遲鈍之力”,亦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而不要過分敏感。當今社會是一個壓力社會,磕磕絆絆的愛情、如坐針氈的職場、暗流湧動的人際關係,種種壓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樣逐漸侵蝕人的健康。鈍感力就是人生的潤滑劑、沉重現實的千斤頂。

作者認為具備不為小事動搖的鈍感力,靈活和敏銳才會成為真正的才能,也才能讓人大展拳腳,變成真正的贏家。

愛情需要“鈍感力”。

記得書中講了一對夫妻,感情很好,可是某一天早晨因為擠牙膏的事情而相互指責對方,以致於後來又牽扯到一系列的陳年舊事而爭吵,影響彼此的感情。

其實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男方習慣從牙膏底部漸漸擠出牙膏,而女方習慣從牙膏管中間擠出牙膏,男方這天早晨終於忍不住了就和妻子爭吵起來了,而妻子覺得委屈就提起往事指責丈夫。

其實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如果男方有“鈍感力”,就不會為這些小事大動干戈;如果女方有“鈍感力”,就會對男方的指責不計較,不爭論。

從小事中體現大智慧,而“鈍感力”正是一種大智若愚、一種寬容、一種平和的心態。

《鈍感力》:學會掌握這種力量,讓你在愛情、職場、人際順風順水

職場需要“鈍感力”。

身在職場的我們,難免會被領導批評,大部分人被領導批評後都會感到沮喪和退縮。特別是那些出身良好,沒有經受過挫折,沒有習慣被人斥責的人,被別人批評一兩次,馬上就會變得失魂落魄,意志消沉。

而鈍感是一種才能,就是做事不前思後想,即使別人說些不中聽的話,聽完後馬上就能拋到腦後。有益的鈍感,與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快樂的心情密不可分,快速從低沉的情緒中走出來,帶著好心情工作。

正是保持不被人輕易打擊的“鈍感力”,才能勝不驕、敗不餒,進而越挫越勇,練就內心強大的自己,才成在職場上贏得勝利。

有“鈍感力”的人,一旦下了決心,就能夠無視周圍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語,毅然決然地進行。即使聽到別人的諷刺,也是一副“與我無關”的架勢,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這種鈍感力,正是人們向嶄新的領域挑戰時能夠獲得成功的原動力。

《鈍感力》:學會掌握這種力量,讓你在愛情、職場、人際順風順水

人際關係需要“鈍感力”。

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之清則無徒”。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不要太敏感,對對方的話語大多時候不用太過計較,一笑而過,雲淡風輕。

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碰到過有一顆“玻璃心”的人,所謂“玻璃心”,我的理解就是當被朋友或同事嫉妒,中傷和刁難的時候,會異常難過,有時甚至因為過於不安和煩躁,導致身心出現異常狀況的人。

這些人甚至認為這些傷害就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然而人際關係中最需要的就是“鈍感力”,有“鈍感力”的人,不計較,不會輕易被對方語言所傷害,內心始終保持樂觀,自我修復能力極強,把別人不好的話語能轉化成為對自己有利的因素,並且毫不介懷。

《鈍感力》:學會掌握這種力量,讓你在愛情、職場、人際順風順水

這樣的人時常表現出的是寬容、友好、樂觀的品質,相信人們會喜歡跟這樣的人共事。也正如書的最後作者說:

“面對芸芸眾生,各式各樣的毛病,有些人耿耿於懷,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熟視無睹,在這方面,人們的感覺各自不同,但有一點非常明確,就是隻有對各種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計,才能開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