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底下的8個安全雷區

前幾日,一位媽媽在說到由於自己的疏忽,差點發生寶寶被皮尺勒到窒息的慘劇時還心有餘悸。其實,類似這樣發生於父母疏忽造成的安全問題不在少數,每一件都足夠引起家長的重視。本期“平安長大”就為你盤點一下隱藏在父母手下的安全雷區。


氣球“飛”進氣管

  有報道一位4歲的男孩獨自在臥室玩氣球時不慎將氣球吸入氣管,導致窒息心跳驟停,經搶救才脫險。

隱患分析 氣球看起來輕輕的,實際上並不“溫柔”。兒童好奇心重,容易將異物吞入、吸入氣管,比如氣管吸入花生豆、紐扣等事件屢有發生,從而危及生命。因此,父母一定要讓寶寶遠離容易導致誤吞的玩具,玩的時候最好能陪寶寶一起玩。

鮮豔的面具有毒

  王女士近日發現自己3歲半的兒子出現莫名腹痛、頭疼的情況,送往醫院診斷後才知道,寶寶“鉛中毒”了。而罪魁禍首竟是王女士從私人小店給寶寶買的塑料面具。

隱患分析 顏色越花哨的昆蟲越有毒,越鮮豔的蘑菇越致命,玩具也是如此。如今許多玩具往往顏料加得比較多,面具戴在臉上更容易被寶寶的嘴碰到。還有一些塑料玩具是用“二次塑料”製造的,清潔度和牢固度都較差,存在各種有害物質。所以購買時需注意生產廠家以及包裝上是否帶有“環保”標誌。


事故頻發的電暖寶

  彭先生在電器店買了一個電暖寶,他在充好電後拔下插頭,將該電暖寶放在剛滿週歲的女兒旁邊取暖。不久,電暖寶發生爆裂,溢出的開水將寶寶燙傷。

隱患分析 電暖寶是許多家庭為寶寶被窩取暖的物品。然而,市場上的電暖寶良莠不齊,許多都是“三無”產品,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專家提醒,電暖寶市場魚目混雜,市民選購、使用須謹慎。

隨便放置的插頭

  某日,媽媽在廚房做菜,2歲男童豆豆獨自玩耍,突然家裡停電了,隨即,臥室裡傳來寶寶哭聲。原來寶寶自己拿著電插頭玩,觸電了。幸虧家裡裝了漏電保護器,寶寶沒有大礙,只是受了驚嚇。

隱患分析 家裡總少不了電器,插頭到處都是,因此有寶寶的家庭一定要將插頭及時收起,放在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


窗臺上的剪刀

  爸爸忙工作,媽媽忙做飯,把4歲的小宇放在一邊,不料小宇用榔頭墊腳去夠窗臺上那把媽媽用來剪布匹的大剪刀,結果榔頭一滑,小宇摔在地上,剪刀落下……

隱患分析 在這個事件中刀刃扎進寶寶鼻腔,進入顱內2cm,幸虧遇到好醫生,才逃過一劫。但幸運和奇蹟不會經常降臨,媽媽們要管好自己的剪刀,父親們趕快把剃鬚刀收起來,裝著錘子、刀片的工具箱也要藏好!

扎到寶寶的繡花針

  浩浩3歲時,不小心被一根3cm不到的繡花針刺入胸壁。他當時年齡過小,沒有疼痛感,父母也就並不知情,直到7歲時因為感冒咳嗽在醫院裡拍胸片才發現。針取出來時,鏽跡斑斑。

隱患分析 媽媽用過的繡花針如果沒有及時收起,很容易遺落在床上等寶寶經常休息的地方。有的針會進入棉被,有的進入枕頭,試想,這樣的寢具如何讓人放心。


易碎的水銀體溫計

  上幼兒園的強強最近感冒發熱,吃過藥,也打了點滴,媽媽給他量體溫,將體溫計擱在強強舌下就做家務去了。沒想到強強將體溫計咬碎了,裡面的水銀也吞進肚裡,家人趕緊帶強強到醫院洗胃,才躲過一劫。

隱患分析 水銀體溫計被寶寶咬破的事例經常聽說,誰都知道水銀是一種劇毒物質,如果搶救不及時就會威脅寶寶的生命。因此,建議有寶寶的家庭,可以使用電子體溫計,並且用過之後放置在寶寶看不到的地方。

錯當糖丸的藥片

  佳佳1歲了,爸爸媽媽平時只注意把剪刀、菜刀、熱水瓶之類的隱患放好,而對放藥的位置不太注意,某日爸媽在忙家務,卻沒發覺佳佳在翻抽屜,把裡面的止瀉藥當糖吃了。

隱患分析 0~3歲的寶寶會抓住任何東西都往嘴裡放,特別是那些看似糖豆的藥片。沒寶寶之前,可能衣櫃、抽屜、廚房等地方放有樟腦丸,有了寶寶之後千萬要記得別亂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