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2020!寧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攻堅2020!寧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年份註定在時間的座標上鐫刻下雋永的印記,譬如2020。

  新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指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3月6日,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再次重申:“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

  衝鋒號已吹響!這一年,我們要對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揮手說再見,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抬頭,憧憬千年的夢想觸手可及;低頭,腳下坎坷的道路步履維艱。

(一)坐不住,任重道遠的責任感

  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一股暖溼氣流從海洋上吹過來,跨越大小興安嶺,拂過陰山山脈,如約而至抵達賀蘭山山脈。春天來了!

  春風從賀蘭山山巔吹過,帶起山頂的大片雪花,雪花還沒有飛到山下,就化成了細密的霧水,抖落一地雨霧,滋潤廣袤的平原、戈壁、山區。這是一個循環,萬世不息。

  但這個春天不太一樣,本該萬物復甦、心生愉悅的季節,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每個人心裡沉甸甸的。寧夏還有1個貧困縣(西吉縣)、1.88萬人口沒有退出貧困序列。時間不等人啊,正是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還有80個“硬骨頭村”要啃,不能辜負寧夏690萬父老鄉親的殷殷期盼,不能給全國的脫貧大計拖後腿!

攻堅2020!寧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3月1日,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20年第1次會議暨全區脫貧攻堅“四查四補”工作會議召開。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陳潤兒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全面開展“四查四補”,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要查損補失,查找疫情給企業、群眾、項目造成的損失,拿出有效應對策略、應對措施、應對辦法,把損失補回來。

  要查漏補缺,查找貧困戶漏評錯評錯退的漏統問題,做到應統盡統、應納盡納、應評盡評;查找落實“兩不愁三保障”中的漏項問題,缺什麼補什麼;查找各項扶持政策、措施、項目、資金落實中的漏扶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查找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漏管問題,對兜底戶、返貧人口、新發生貧困人口、邊緣戶等都要有人抓有人管。

  要查短補齊,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基層治理、人居環境的短板。

  要查弱補強,查找貧困村、貧困戶中的弱項,強致富產業,強龍頭企業,強技能培訓,千方百計保證達標,爭取向更高水平努力。

  自治區主席、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鹹輝強調,要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主動作為、各司其職、盡銳出戰,舉全區之力堅決打贏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收官戰。

  疫情延緩了寧夏脫貧攻堅戰的起跑速度,但決不會阻礙全區人民凝心聚力、共克時艱的決心。身處“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還有不少硬仗要打,還有一些“薄弱點”要補,還有“硬骨頭”要啃,還有“山中寨”要拔,還有因疫返貧、因疫致貧、因疫更貧的問題要完善……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們無法躺在功勞簿上坐等它從天上掉下來,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迴避不了!

(二)等不起,時不我待的危機感

  2月中旬的一天,初升的朝陽還未解凍硬邦邦的黃土地。

  曹堖村,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偏城鄉的一個貧困村。空曠的土地上,挖掘機的轟隆聲響單調而沉悶,就像駐村第一書記席國寧焦躁急迫的心情。

  “沒時間了!我們要爭取兩三個月內把扶貧車間建起來,到時候,能帶動本村20戶貧困戶就近務工。”他說。這裡自然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老百姓種幾畝玉米,基本靠天吃飯。為了調整產業結構,去年,席國寧和駐村工作隊聯繫一家塑料包裝加工廠,為曹堖村爭取到了建設扶貧車間的項目。過年前手續都已辦妥,就等著年後開工,沒想到遇到新冠肺炎疫情。

  開春了,天氣漸漸暖和,開工的申請得到批准之後,先開始平整土地。施工現場不能超過5個人,必須要戴口罩,時時測體溫。可能效率不會太高,可能效果不是太好,但有什麼關係,常年和質樸勤勞的村民打交道,大家都明白一個樸素的道理:動起來,總比干坐著強!現在多幹一點,疫情警報解除後,就能縮短工時,土地解凍之後,還有7000多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要開工,還有不少種養殖業和增收致富項目計劃要完善,等不起啊!

  西吉縣是寧夏最後一個未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脫貧難度大、任務重,每一個貧困村的扶貧幹部心裡都跟貓抓一樣,火急火燎。這不,震湖鄉蒙集村當了5年駐村第一書記的王東宣,過年後早早回到了村裡,“在家我放心不下,回村心裡踏實點。”

  雖然憂心勞力,雖然困難重重,但沒有人懷疑按時完成脫貧摘帽的目標要求,就像他們對國家取得戰“疫”全勝的信心一樣!

攻堅2020!寧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寧夏是欠發達省區,西海固是國家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截至目前,貧困人口累計減少93.7萬人,8個貧困縣和所有貧困村脫貧退出,其中,原州、同心、海原、紅寺堡4個縣區於今年3月4日正式宣佈脫貧摘帽,總體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0.47%,貧困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856元增長到2019年的10415元。

  但這份“成績單”只代表過去,應該看到,目前寧夏剩餘的貧困人口雖然總量不大,但大多是困中之困、貧中之貧。今年剩下的1.88萬貧困人口中,40%以上是患病、殘疾或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員,若這部分人不能如期脫貧,將影響寧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目前,寧夏已對未摘帽的西吉縣和其它縣區的80個貧困人口較多或貧困發生率較高、不穩定脫貧人口或邊緣易致貧人口較多的貧困村、非貧困村,遺留問題較多的移民村(社區),進行掛牌督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為此,被稱為寧夏“一號文件”的《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三條硬要求:持續發力防鬆勁、嚴把標準防闖關、鞏固成果防返貧。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居安思危是一門治世為人的必修課,此刻的繁榮終將成為遺蹟,僅僅一場雨,便會掩埋過去的腳印,留下新的足跡。

  思危所以求安,慮退所以能進。攻堅如同登山攀巖,真正的攀登者絕不會因留戀半山風光而停步,也不會因前路艱險而畏縮,時刻保持“頭拱地、往前衝”的奮鬥姿態,懈怠不得!

(三)慢不得,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滴滴……”2月10日清晨7時,幾聲公交車的喇叭聲劃破長空,迎接初升的朝陽。

  銀川這座城市在沉寂了12天后,空蕩蕩的街道“甦醒”了。這一天,主城區公交線路恢復運營,99條線路、915輛公交車恢復首日運營。到中午12時,運載乘客3500餘。

  同一天,中通快遞、韻達快遞宣佈恢復正常運行,鮮衣怒“馬”的快遞小哥遊弋在大街小巷。

  工業企業有序復工,商業綜合體開門納客,山頭、田野、大棚春耕備料,飛機、火車、客運馬達啟動……

  堅冰解凍的“咔咔”聲響從耳畔傳來,春天還會遠嗎?

攻堅2020!寧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3月12日,石嘴山(維爾)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第一批52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計劃投資65.7億元;

  3月18日,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市40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10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42億元;

  3月18日,中衛工業園區,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當年計劃實施項目444個,計劃投資311億元;

  3月20日,隆德千峰兔業有限公司養殖園區,固原市隆德、彭陽兩縣175個重點建設項目開工,總投資181.73億元;

  3月23日,青銅峽市新材料基地,吳忠市2020年87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當年計劃實施項目488個,年度投資435億元;

  3月27日,寶豐能源集團新材料項目區,寧東基地第一批9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95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30億元;

  ……

  海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嘹亮的衝鋒號吹起,這是攻堅貧困堡壘的整軍集結;隆隆的鼓聲響起,這是啃下硬骨頭的戰時催陣!抓緊幹、立即幹、馬上幹,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將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千年圓夢,就在今朝,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慢不得,停不下來,擼起袖子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塞上兒女拿出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邁,堅定風雨過後見彩虹的信念,勇做“攀登者”,勇當“挑山工”,定會交出一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無愧於寧夏人民的滿意答卷!(寧夏日報記者 陳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