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造假手法讓你看清小古玩的真面目

小古玩也能造假?隨著古玩收藏市場的日益火爆,各種造假手法也層出不窮,而喜歡收藏的你,能否慧眼識珠,淘到真正的寶貝呢?下面揭秘五大造假手法,讓你看清小古玩的真面目。

一、硯臺

五大造假手法讓你看清小古玩的真面目

古時"歙硯"最好,但在宋朝時已絕,後來的所謂"歙硯"為硯商推出的偽品。好"杭州墨石",由於石質雕刻,硯商們便將其雕成荷花、犀牛、龜等形狀的"歙硯",非常好看,雖不是歙硯真品,但由於中看,同樣也能賣出大價錢。

真正的"歙硯",在宋朝時也供不應求,硯商們便開採一些"象端石"來作假。比如深青石的"潔石",內呈深紫色或櫻紅色,觸感細潤,與"端硯"很相像,只是不適於研墨。在廣東肇慶端溪旁,有一種"偽石"很像端石,造假作偽者便把它刻成硯,再鑲上各種"石眼",極可能使行家誤認為其為"端硯"而上一當。

二、印石

五大造假手法讓你看清小古玩的真面目

不但在文物古玩店有售,連鳥市上也多得成堆。其中,浙江青山出的田黃、田白,幾十元錢一方的低價,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也不難見到,因此造假者濟濟。造假田黃的常見方法上用壽山石在杏幹水中煮一整天,再放到火上烤,邊烤邊用國畫顏料中的藤黃去擦,壽山石就這樣變成了"田黃"。田白比較造假,省事的不過用漂白粉揉擦而已,或是將偽料用漂白粉膏液封存一段時日後取出。懂行的不用摸,一看便知真偽。

三、雞血石

五大造假手法讓你看清小古玩的真面目

炮製動轍千元以上的昌化雞血石最費功夫,那石中的"血色"是用土漆往普通昌化石中"焊"成的。另一造假方法是"浸漬法",即在一方普通石章上塗上硫化汞,晾乾再塗,再晾乾,使其血色稍有層次,然後放在透明的樹脂裡浸漬,晾乾後再用細水砂打磨即成,其血色鮮豔欲滴,幾可亂真,須仔細辨別。

四、俑像

五大造假手法讓你看清小古玩的真面目

偶像造假以石俑、陶俑、瓦俑居多,像秦始皇兵馬俑的造假,是在新做出來的俑像上灑上硝酸、鹽酸,形成了"剝蝕";再用顏料同偶像煮,使其染上"土色";還得用松煙火燻上一層"煙苔";最後在太陽下曝曬,歷經數月後,一座"兵馬俑"就產生了。

五、秦漢瓦當

五大造假手法讓你看清小古玩的真面目

是覆蓋於宮苑屋簷的小古玩。由於瓦當本來就少,加上歷代被收藏的真品不斷損失,因而物稀為貴。若是真品,會帶上土鏽,即泥與瓦當已粘成一體,很堅硬,而假品新粘的黃土較疏鬆,用指甲一挖便落下。秦漢瓦當做工細緻,贗品相對粗糙多孔。真品由於質地細密而時代悠久,會發出清悅的聲響,而後仿者聲音發悶。此外,新出土的秦漢瓦當帶有濃厚的土味,而新仿者則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