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國外貿企業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近日,中國海關總署公佈了2020年1-2月出口數據:中國出口總額同比下滑了17.2%;也就是說,1-2月中國出口損失高達4180億元人民幣(2019年1-2月出口數據為2.43萬億元)。

1-2月中國出口額高速下滑,除了春節因素外,主要是由於新冠病毒爆發期,大規模的外貿企業停工停產造成的。

而到了3月份,中國疫情逐步控制,外貿企業正要全力復產,全球疫情卻爆發了: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的主要國家:德法英意都處在疫情高發期;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美國,成了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最多的區域,全球大流行的風暴中心;只有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東盟,情況稍微好些。

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國外貿企業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由於病毒大流行,中國外貿企業有多慘?

隨著歐盟和美國疫情烈度高居不下,各國都施行了不同程度的社會隔離措施,服務業大部分停業(包括對中國商品需求極大的批發零售業和跨境電商)。

進口中國工業品和零部件的歐美工廠,也部分停工:如特斯拉美國加州組裝廠和紐約太陽能瓦工廠全部暫停;歐盟的大眾、奔馳、沃爾沃、標緻、蘭博基尼等70多家汽車工廠歇業。

這對3月份剛剛復工復產,想要擴大產能彌補損失的中國外貿企業來說,無疑是重大打擊,因為由於歐美需求減少,再加上海運、陸運等交通限制,海外客戶正在在銳減或取消訂單:

國內一家生產汽車變速器及柴油機零部件的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意大利是其公司的第一大海外客戶,目前客戶基本上不組裝汽車了,我們的後續訂單有可能暫停,3月份訂單僅為正常月份的一半,幸運的是出口意大利的業務僅佔公司業務約5%,目前來看影響不大。

而對海外市場更為依賴的紡織業,卻不甚樂觀:在東莞,出現了因為外單取消,當地一家玩具廠高層失聯,百名員工討債無門的窘況。儘管中國紡織業遭受的整體衝擊沒有宏觀數據,但作為僅次於中國的紡織出口大國-孟加拉,其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主席近日發佈推文稱:多達1089個孟加拉國服裝工廠的訂單被取消,按照孟加拉和中國服裝出口的規模對比推算,中國可能有不少於2500個服裝工廠訂單被取消或減量。

同樣,中國出口最多的的機械和電子產品,受到的衝擊亦不遑多讓。

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國外貿企業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由於病毒大流行,中國外貿企業將承受多大損失?

按照目前的全球疫情態勢和中國疫情發展的規律,歐盟和美國能夠完全控制住疫情,放開貿易限制的日期,最早也要到4月份結束。

CDC和特朗普,也把美國社會隔離令延遲到4月30日,希望在5月初重新開放美國,恢復經濟。

也就是說,3-4月份,中國外貿企業還不得不承受沒有訂單的“短期痛苦”,承受巨大損失,這個損失會多大呢?我們可以做一個簡約的推算。

同樣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中國在疫情最為嚴重的1-2月份,進口減少了4%,那麼歐盟、美國、以及東盟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在3-4月份的進口下滑程度,估算也會在4%上下,或者更高,也就意味著,中國對其出口會同比例下降4%左右。

根據2019年中國出口額推算,2個月,減少4%的規模不少於1148億元,也就是說,3-4月份,中國外貿企業或將損失:不少於億1148億元。

再加上1-2月份,中國外貿企業損失的4180億元,

前4個月,中國外貿企業的損失,或將不少於5000億元。

至於4月份,全球疫情能否平息和控制,歐美客戶是否“補償性”加大訂單,要看歐美政府控制疫情的結果是否樂觀,要看全球總計7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能夠把世界拖出經濟蕭條的泥潭。

英國每日電訊的經濟學家專欄預測說:病毒造成的全球經濟蕭條,將持續到2021年,這對外貿企業,不是一個好消息。要預備好“高築牆、廣積糧”,度過1-2年的外貿寒冬。


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國外貿企業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