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文物保護單位線上展覽--第5期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寶覺寺


寶覺寺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折橋鎮後古城村陳家莊社西北側。據清代本《河州志》記載:寶覺寺原名萬壽寺,始建於唐初。寺內原有建築在“文革”中拆除,1982年重建,為漢傳佛教宗教場所。該寺坐北向南,中軸線佈局,為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南北長101米,東西寬50米,佔地505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大雄寶殿、倒座觀音殿、佛光塔,東西兩側分別建有鐘鼓樓、接待室、伽藍殿、地藏王殿,東側靠北還建有方丈室、僧房、齋堂。該寺歷史悠久,各類建築應有盡有,成為研究臨夏地區佛教文化的著名場所,具有較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2006年被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夏市文物保護單位線上展覽--第5期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寶覺寺

自然環境:寶覺寺位於臨夏市折橋鎮後古城村陳家莊社西北側的北山腳下,前為東川,背依北塬山麓,東川灌渠從前經過,這裡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屬溫涼、偏乾旱半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6.8度,年平均降水量501.7毫米、蒸發量1298.9毫米,年均無霜期為152天,水源充足,植被茂盛,林木主要有槐、楊、楡、果等樹種,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土壤類型有壚土、紅土、黃綿土三大類。

臨夏市文物保護單位線上展覽--第5期 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寶覺寺

人文環境:寶覺寺地處臨夏市折橋鎮後古城村陳家莊社的北山腳下,北為彈藥庫、南為烈士陵園、東為農田、西為明德小學,一條農路從寺南通過,屬臨夏市折橋鎮後古城村。該村有村民605戶、2821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