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行業線下復課尚不明朗,機構如何打好中長期防“疫”戰?

來源|多知網 文|任雪芸 圖片來源|unsplash

近日,武漢市教育局局長孟暉在華師一附中調研當下教育教學工作時,對校方提出了指導建議:“希望學校做好高三學生‘出家門,進考場’的思想準備工作!”

這似乎意味著武漢市高三學生本學期可能無望復課,根據已開學省份“當前其他年級上課時間不得早於高三年級”的規定,或許武漢所有年級的學生本學期將不再開學。

除了武漢外,因境外輸入性病例綿延不斷,目前,北京和上海也未確定公立校的開學時間。

3月25日,北京市委教育委聲明,因境外疫情快速擴散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嚴峻,北京教育系統繼續將疫情防控作為首要任務,持續抓好各項工作,保障師生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

緊接著,3月27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27日發佈了《關於做好學生和教職工返京的工作通知》,提出中小學師生返京需居家或集中隔離14天,對大學生仍然要求“不離家、不返校”,這意味著北京目前尚未明確開學的具體動作。

至於公立校已經復課的地區,關於培訓機構復課的政策也尚未明朗。

此外,不少省市已經相繼表示將在開學後通過調減週末時間、壓縮暑期假期,來保證總課時不減少。而這一政策的出臺,表明學生的課外培訓時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上半年是培訓機構集中招生時期,而每年的暑假也是教培行業的“旺季”是拉開差距的重要窗口期,隨著開學時間的延遲,在“丟”了春招之後,暑招甚至秋招都出現了不確定性,中小培訓機構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01

線下機構何時復課?

“武漢地區公立校開課時間可能還會推遲,北京、上海可能也是如此。”一位業內人士評論。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持續向好,但是全球疫情形勢卻日益嚴峻情況下,這也給國內形勢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當前,擺在培訓機構面前的有三層問題:第一層,線下公立校的復課時間。近期全國各地公立校陸續復課,但是北京、上海等城市因為防控輸入病例的原因,開課時間遲遲未定;第二層,公立校體系開課後,培訓機構多長時間可以開課。培訓機構的人員流動性比公立校高、教學點分佈比較散,在某些方面的防控難度上會更大;第三層,4月份後,國內疫情趨於平穩後,各方面的成本開始逐漸回到原位,但是培訓機構的收入卻並未恢復。

此時,向好的信號是公立校的線下復課時間陸續確定。但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即培訓機構還有多久可以線下復課?

萬木教育創始人袁格風分析:“疫情還在關鍵時期,儘管不少省份的公立校已經發出了開學通知,但是全面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而根據已開學省份政策來看,培訓機構的復課會在公立校全面開學之後,才能逐步提上日程。”

他認為,之所以說培訓機構的復課時間還要延長,是因為一般來說,相對公立校,國家對培訓機構的防疫要求更為嚴格。

對於線下機構而言,防疫備案和準開手續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從外部來看,機構要提前規劃審批週期和準備防疫物資;從內部來看,機構要控制人流,更新排課計劃。

多位機構負責人接受多知網採訪時表示,此次線下培訓機構是否能開學還會和機構的辦學許可證、營業執照相掛鉤。

當前,對於線下培訓機構什麼時候可以復課的觀點不一。

文新教育創始人葉德文認為,根據目前疫情形勢來看,北京市培訓機構復課時間可能在五月下旬。

“目前北京已經近一個月沒有本地新增,基本是國外輸入型,而且所有入境者均須全部隔離,只要進來就控制住,就不會帶來大規模的二次爆發,如果只是國外輸入,影響有望相對可控。”

陝西某線下K12機構負責人表示:“我們預判可能在學校全面復課一週或兩週後,比如四月底或五月初左右開始逐步恢復。”

但也有觀點認為,北京等一線城市的開課時間要在7月之後。一方面,北京還處於境外防控的關鍵時期,公立校尚未官宣具體開課時間。一方面,北京線下機構數量較多,僅海淀區數量便達到了3萬左右,防疫審批的週期可能較長。

目前除了杭州發佈了培訓機構的復工復課工作指導的相關文件外,其他地區未發佈相關信號。同時,培訓機構當前也很難申請線下復工,大部分培訓機構都依舊在線辦公。

除了現下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培訓機構復課時間外,另外一個問題是,培訓機構線下復課後,是否就能立刻迎來“春天”?

事實上,即使是5月培訓機構能夠復課,培訓行業也面臨三方面的壓力:其一、經營壓力上升,經營成本正在回到正常水平;其二、和公立校搶時間;其三、家長的心理壓力。

2月份左右,不少機構創始人曾對多知表示,企業的現金流儲備大概可以撐2-3個月,也就是最多能撐到到五月份,而在春招環節,因忙於線上遷移、培訓等業務,大部分機構在新招方面選擇保守進攻,重點在於保留存、控退費上,新增收入並不理想。

有校長透露,自疫情發生以來,大多數機構的營收情況的確不容樂觀。

根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會的調研報告顯示,線下機構中有49.42%的機構預計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減少50%以上。

如果線下機構停課持續到7月份,原定“猛衝一把”的暑季招生也會大打折扣,2020年的全年收入將大幅度縮減。

新增收入大幅降低,但未來幾個月的固定房租和人力成本支出卻是可以預見的。

“我們有六個校區,每個月房租的支出就在60萬左右,自2月以來,儘管沒有上課,我們也要付出房租成本。停課時間越久,這部分支出白白浪費的就越多。”一位機構創始人如是說道。

外教易CEO鄭金禮分析:“現在大家都還在‘冬眠期’,試圖以極少的成本渡過難關,一旦到了5月份後,這些支出就會迅速飆升,而到了6、7月份,估計會有很多機構只能選擇倒閉停業。”

“疫情期間,培訓機構經營有困難,比如工資只發一半還會得到員工會理解,有些地方房東也減免了房租。但是到了5月、6月、7月,支出就會完全恢復,包括員工工資、房租等。”

昨日,張文宏預測:“10月可能是疫情低谷,之後可能還有高峰,今年的疫情基本上是綿延不斷”。

全球疫情爆發,延續時間比想象的更久,這也給家長帶來了心理壓力,比如是否要回到線下上培訓班?還是繼續在線學習?

“預計這部分的生源流失和流向在線的生源,大概會在20%-30%之間。”鄭金禮預計。

在形勢依舊不明朗的情況下,培訓機構們可以做什麼?

02

培訓機構自救:更新招生策略、做好長期線上準備

一位機構創始人在多知抗疫社群分析,這個時期機構一定要關注兩個事情:其一,想辦法留住老生,繼續在線上課,持續銷課,同時機構要以線下的標準打磨線上課程、不斷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其二,提前準備線下開課的相關事宜,包括教室安排、防疫物資儲備等。

在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培訓機構需要制定一個明確、長遠的在線解決方案,而不是被動等待線下復課。

據業內人士透露,2月初,在疫情發酵初期,不少機構持觀望態度,希望暫時把課程平移線上度過疫情期。傳統線下機構轉移線上一定會面臨新的難題,因不具備在線招生的經驗,新增營收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

從當前的重點來說,堅持課耗和老帶新是兩個做收入的關鍵。

在疫情之初,不少線下機構平移線上時均採取了打折的策略,“其實,規模越大的機構運營成本越高,就算是5折,也很難覆蓋機構當下成本的支出。”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目前,武漢、上海、北京等地區的不少教培機構已經開始降低課程的打折力度,從5折逐步恢復至8折、9折、甚至原價。

在新增收入上,當前雖然不是一個大量新招的好時間點,但是培訓機構依舊可以積極從老帶新入手。

“這一時期線下機構的工作重點應該是持續增加和老生之間的親密度。”一位業內人士建議。

具體來講圍繞這一核心目的,機構可以匹配相應的增值服務,以此獲得家長青睞。比如嚴控直播出勤率、增加課堂互動頻次、提高課後作業的修正率。

在保證原有流量的情況下,機構還需要擴大新的流量池,比如通過微信裂變儲蓄自己的私有流量池。

具體到操作層面,該業內人士認為只要有一個主題,任何信息都是裂變的元載體,微信廣告、朋友圈等都是流量的入口,然後用群的方式來做留存和服務。

據瞭解,當前情況下,微信裂變成為轉線上後培訓機構主要的流量獲取方式。有了流量入口,接下來就是要設計好差異化的承接產品,把漏斗做好。

校長堡創始人魏良軍提供了一個思路,他表示,機構要把零星時間利用起來,把線上課程包拆小,比如8-10次課399-499元,同時利用社群做多層漏斗的方式做招生。

“線下培訓機構轉在線後,輻射的距離不止三公里,但也因為客戶不能到線下店來,所以需要一個認可過程。以前正價班一個學生一學期學費可能在6000元-8000元左右,把課包拆小後,一期課程收費幾百元。雖然收費肯定還是會有大幅下滑,但是不要嫌少。一個階梯一個階梯的來。”

在校長堡設計的招生方案中,每個學科每個年級首先做三次體驗課(引流課),收費幾十元。如果得到家長和學生認可,接著再推出一個相對更大的課時包,比如10次課399元-499元。同時,也提供拼團的工具,三人購買給予較大的優惠。

最後,魏良軍強調,無論課程質量如何,機構一定要持續做重線上服務。“課程的質量可以持續優化,服務一定要做到極致。”

同時,在當下的特殊情況下,也有機構在打破過去的招生規則。

袁格風表示,特殊時期要用特殊方式,誰也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徹底結束,為了最大程度上減輕損失,萬木原則是隨報隨上。

因此,面對依舊未知的開學日期,他認為,目前機構談招生節點並不實際,最好是選擇模糊寒假班、春季班甚至暑假班的界限,並堅持線上教學,直至重回線下。(多知網 任雪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