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報整版關注!一體化示範區內三個交界村的“交響曲”

浙報整版關注!一體化示範區內三個交界村的“交響曲”

3月31日,《浙江日報》深讀版刊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三個交界村的“交響曲”》一文,全文如下:

鍾葫村越來越有名了。

3月14日,我省舉行推動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大會不久,嘉善縣、西塘鎮相繼召開動員大會。在鎮級動員會上,鍾葫村黨總支書記王建強作為唯一的村級代表進行表態發言。能在全鎮所有村社前作代表發言,對這個以往少有人關注的村莊而言算是“高光時刻”。

鍾葫村是我省唯一地處滬蘇浙兩省一市交界的村子。沿著村莊北側的汾安東路往西數百米,就到了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裡鎮偉明村;若是一直向北,180米寬的太浦河便是浙江省與上海市的分界,隔河就能瞧見那頭的青浦區金澤鎮新池村。

省際交界的村莊大多不太惹眼,邊界處往往也是經濟發展的“神經末梢”。鍾葫村的環村路燈去年才安上,此前一到晚上村道便黑黢黢的;偉明村的住房多建成於上世紀80年代末,近20年來原地翻新的只有14套;新池村是上海的經濟薄弱村,這裡的村民常常羨慕同區另一頭緊挨閔行的徐涇鎮,“一比相差20年”。

2019年11月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揭牌。示範區的成立給這三個邊界村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它們從原本各自省市的邊緣村一躍成為示範區發展中心區域,在探索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命運”也由此發生改變。

浙报整版关注!一体化示范区内三个交界村的“交响曲”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示意圖。

被“圍困”的邊界村

千年古鎮西塘名聲在外,每年吸引的海內外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但過去從未有目光停留在鍾葫村。

距離西塘景區10多公里,古鎮旅遊溢出的紅利很難覆蓋到鍾葫,唯一算得上有點交集的,是一些江蘇、上海方向來的自駕遊客,但他們也只是去景區時途經村莊。因為地理原因,鍾葫的產業也和景區搭不上界,全村有3500畝田地,其中2600多畝主要用來種植柑橘、水稻。就連村民也覺得自家位置太偏,不少人好幾年前就移居到附近以紐扣產業聞名的大舜村或是生活更為便利的西塘城區。

王建強是一名異村任職的書記。2017年村級組織換屆時,他被選派到鍾葫村。書記治村從最基礎的農村環境改起,任職不久,他就組織開展了一次全村環境衛生整治行動。這次行動,他領著村兩委幹部、黨員、村民愣是把房前屋後堆了幾十年的垃圾清理得乾乾淨淨。

令王建強頭疼的是邊界治理的新問題。太浦河治水問題最為典型。50公里長的太浦河,西起太湖,一路流經蘇州吳江、嘉興嘉善與上海青浦等地,最終東入黃浦江。太浦河兩側河網交錯、湖蕩相連,據統計,青浦、崑山、吳江、嘉善四地界河就有近70條。“一到夏天,就怕水葫蘆氾濫。”王建強說,太浦河浙江段位於河道下游,自己這頭打撈完水葫蘆,可如果上游不動,出現潮汐或是風向變化,水葫蘆又會四處飄散,撈了白撈。

同處下游的新池村也有過一樣的煩惱。村黨支部書記孫福興告訴記者,2017年,村裡僅打撈漂進村內河道的水葫蘆就花了10多萬元。“我們村本身不富裕,這錢花得有效也罷,可一次又一次也吃不消。”他說。水葫蘆或許還事小,飲水安全與防汛抗旱是大事,要做好這些,靠單打獨鬥可不行。

水裡有問題,岸上也有過糾葛。汾安東路鍾葫村轄區內有一段太浦河防洪堤岸,先前隔三差五總有人半夜偷倒垃圾。鍾葫村質疑偷倒者來自偉明村,偉明村倒懷疑是來自鍾葫村。因為沒有監控,雙方都拿不出證據,偷倒者追查最終不了了之。但垃圾總得處理,鍾葫村只好每次花400至500元去清理。

在邊界“只掃門前雪”的場景,以往在長三角並不罕見,畢竟大家隸屬不同省市,各地政策制度不盡相同,即使想辦事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好在,局面正被改變。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2019年11月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揭牌。隨著揭牌一起的,是“兩區一縣”交界處的青浦區金澤鎮、朱家角鎮,吳江黎裡鎮,嘉善姚莊鎮、西塘鎮成為“先行啟動區”。原本毫不起眼的鐘葫、新池、偉明等邊界村也由此進入大眾視野,甚至開始成為一體化發展的焦點。

示範區建設核心在於“一體化”,即不打破行政區劃隸屬的前提下,通過制度創新,來突破政策壁壘。一體化示範區,讓分屬不同省市的這些村莊成為了一個區域,過去邊界上“愁人”的環境治理等難題也隨之有了解法。

“比任何時候更像一家人”

江南的春意愈濃,鍾葫村大片稻田綠意盎然,金黃的油菜花隨風盪漾,老人們坐在家門口曬太陽,這樣的畫面已久違。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農村靜了下來。但鍾葫村幹部們的腳步,卻停不下來。作為邊界村,鍾葫、偉明等因更容易出現跨省界人員流動問題,面臨更大的防疫壓力。

防控關鍵期,在連接兩村的汾安東路上,一個聯合卡點與眾不同。偉明村村委會主任顧小華回憶,疫情發生後兩村“前後腳”設卡點,大家一合計,“你往東挪,我往西推”,在交界處設立了聯合卡點共同值守。如今卡點已撤,但這次嘗試帶來的效果仍被津津樂道。“原本單設卡點每天就要16人輪崗,合作後減少了一半人手。”更讓王建強高興的是,即使是疫情最嚴重時期,兩村沒有發生一起因流動產生的疫情風險。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本就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意所在。實際上,早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官宣”前,青嘉吳三地黨政部門的互動就開始緊密。如今,邊界村的跨界治理更順理成章了,彼此還在努力探索更多協同發展的可能。“比任何時候都更像一家人了。”王建強深有感觸。

聯合治水的故事或許能見微知著。在示範區23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水域面積佔350平方公里。示範區建設要求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治水不再是一家之事。去年10月30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協同治水正式啟動,滬蘇浙推出聯合河長制度。

王建強還記得,當天在吳江區汾湖公園舉行的啟動儀式現場,三地為區、鎮、村三級18名聯合河長頒發了聘書,他就是其中一員。從那時起,聯合河長們的巡河範圍就不再只侷限於自己轄區,大家還時不時交叉巡河,發現問題就在微信群拍照留言,互通有無。“以前治水靠自覺,現在交界處河道邊上還有了毛竹做的隔柵欄,上游漂下來的垃圾、水葫蘆,大家都能主動出手。”他說。

流域內跨界河浜河蕩也有變化。位於鍾葫和偉明交界處的張青蕩如今河面明淨。“水質比之前好多了。”鍾葫村黨總支副書記陳智峰對先前水面網箱密佈的場景印象深刻。過去這裡是兩村不少漁民的養殖場所,儘管飽了漁民口袋,但因大量投餌帶來的富營養化問題也日益凸顯。2018年,嘉善、吳江有了動作,分別開展湖蕩整治和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後,不少漁民陸續被勸“上岸”。但遺留的網箱處理又成了“老大難”,張青蕩大半面積屬鍾葫村管轄,可除了3戶本村村民外,更多漁民來自偉明村。怎麼辦?兩方村幹部碰了頭,共同走訪後問題解決了。

跨省界幹部工作往來更頻繁了,36歲的陳智峰深有體會。去年下半年,他還到吳江區蘆墟鎮蘆東村掛職了3個月。雖是跨省,可距離鍾葫村僅15分鐘車程。隨著一體化的深入推進,2019年3月,青嘉吳成立黨建聯盟,共建“吳根越角”黨建生態圈,通過互派基層幹部交叉任職,將黨建“神經元”接入彼此係統,提高相互之間處理事務的速度、質量。截至目前,嘉善縣已選派51名幹部到上海和江蘇掛職鍛鍊。

不光有官方選派,主動學習的也多了。去年上海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新池村整治前,孫福興專門領著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來到浙江。孫福興的母親來自嘉善縣天凝鎮,他知道浙江農村垃圾分類開始早、經驗多。但過去像這樣集體出市學習調研的,哪怕與鍾葫村僅一河之隔,也是少之又少。“之前帶班子出去手續多流程慢,現在不一樣了。”孫福興說,有了一體化示範區建設,只需遞交情況說明表,很快就能成行。

“示範點”的新期待

身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三個交界村的未來可期。

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主要人員之一、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熊健就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準備在先行啟動區中選一些省界交界處、交通樞紐點等典型區域,作為先行啟動區的‘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點,嘗試綜合性的開發建設,其中有集中示範點,也有產業、文旅、生態環保等分類示範點。”

但在採訪中,不止一名基層幹部向記者坦言,由於目前基於規劃的一系列具體方案還未出臺,工作時還有些畏手畏腳,例如在村莊有機更新、項目引進等方面較以往更需思慮周全,“就怕我們做的和屆時的具體方案出現衝突”。擔憂背後卻也更加體現出大家都有了“一體化”的共識。

這兩年,鍾葫村花大力氣騰退了村裡的貝殼紐扣加工企業和家庭作坊,去年,最後2家規模較大的紐扣加工企業也搬進了大舜工業園。實際上,不光是嘉善,近來,青浦、吳江等地也都在大力推進“低散弱”企業整治和騰退工作,為生態友好型的“新經濟”騰出發展空間。

準備工作其實一直在繼續,不過對這三個村而言,“修煉內功”是眼下重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何愁沒有發展?王建強帶著村兩委幹部繼續在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工作上加大工作力度,通過打分、獎勵等措施,細化到每戶每人每廚房,逐步提高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孫福興忙著為村莊申請跨省公交停靠站,進一步方便村民出行。去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開通了5條跨省公交,其中示範區1路、示範區2路都會途經新池村。偉明村黨總支書記查衛兵帶頭大力進行村莊衛生整治,通過房前屋後雜物整理、統一管理廢舊船隻等,進一步提升村居環境。村幹部們一邊期待著更詳細的規劃、政策,一邊力所能及地把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

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村民們的期待更具“煙火氣”。

“希望在醫保報銷等民生政策上,有更多利好。”8年前,鍾葫村村民顧峰的父親被查出患有重症疾病。那以後,顧峰每三個月就要帶父親去一趟上海中山醫院。去年12月,他發現上海醫院能刷嘉興醫保卡了,“異地就能結算報銷,省時省力。”顧峰還留意到,報銷額度比之前也有所增加,雖然仍比不過上海本地居民90%的報銷額度,但這也足夠讓他對一體化有更多期待。除此之外,如今嘉善公交卡可以用來乘坐上海地鐵,上海名醫會定期跨區域來坐診……一項項惠民舉措都無不顯示出日益加快的一體化進程。

清冷的農村逐漸熱鬧起來。張松林一家離開鍾葫村近20年,得知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果斷花了7萬元重新裝修了老家房子,“已經出租了幾間房,一年能多8000元。”想到鍾葫未來的發展,張松林又開始考慮起做民宿的可能性。

抓住機遇不放,從這個角度看,三個交界村的未來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