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行”,孩子經常容易退縮,用“羅森塔爾效應”比說教管用

文|小寶媽媽

朋友的兒子被我們戲稱為“膽小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不論朋友讓孩子做什麼,孩子的第一句話總是“我不行,我害怕。”而孩子也真的是如假包換,在生活中處處退縮。

還記的去年元旦的時候,孩子的班級舉辦了活動,每個小朋友都必須準備一個節目,朋友的兒子準備上臺講故事,結果活動那天,朋友卻遲遲等不到兒子上臺,反而被班主任叫到了另外一個教室,安慰正躲在角落裡的孩子,朋友問兒子為什麼不上臺,孩子哭著說自己害怕,之後任憑班主任和朋友怎麼鼓勵孩子,孩子就是不願意上臺。

沒辦法只能把孩子的活動跳過去了,朋友心疼孩子為準備活動所作的努力,更擔心孩子的“膽小”會一直影響孩子的成長,這種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讓孩子自己去找樓下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說“我不行,我不要。”只要是讓孩子自己作事,孩子總會說“我不行”,孩子的“我不行”,成了朋友的煩心病。

孩子時常在生活中表現出自己的膽小和退縮,父母有心幫孩子改正,卻不知道應該從那裡下手,只有瞭解孩子退縮的原因,父母才能恍然大悟,更好的幫助孩子。

“我不行”,孩子經常容易退縮,用“羅森塔爾效應”比說教管用

為什麼孩子總是自我否認想退縮

我們會發現,孩子在面對“第一次”時,常常會說“我不行。”這是因為孩子對面前的情況並不瞭解,無知讓他們充滿了恐慌,從而產生了恐懼的心理,單方面的認為自己做不到,本質原因是孩子對自己沒有充足的自信,總是在猶豫和自我懷疑,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總是在否認自己,總是想要退縮,而“羅森塔爾效應”,可以給孩子帶來自信。

“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充滿自信

1、“羅森塔爾效應”是什麼?

羅森塔爾效應,也可以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原本是運用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指的是教師對學生充滿了期望,最後收到了實際效果。印證了正面的期望可以推動孩子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我不行”,孩子經常容易退縮,用“羅森塔爾效應”比說教管用

2、“羅森塔爾效應”可以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 讓孩子充滿自信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較低,在遭遇打擊和挫折的時候,內心容易受挫,從而產生自我懷疑、自卑、糾結、愧疚的情緒,讓心情更加低落。“羅森塔爾效應”可以警醒孩子,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前景是怎樣的,主動想要擺脫當下的困境,努力去尋求更多的解決辦法,內心充滿自信。

  • 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孩子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往往處於一個弱勢的地位,恐懼讓他們更加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步調變得混亂起來。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鼓勵,有勇氣面對困難和挑戰,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 讓孩子學會感恩

父母給孩子正面的鼓勵和心理暗示,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戰勝困難,孩子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受到了父母的幫助,會對父母充滿感激之情,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我不行”,孩子經常容易退縮,用“羅森塔爾效應”比說教管用

父母如何運用“羅森塔爾效應”

想要破解孩子“我不行”的魔咒,父母的努力和付出缺一不可。

1、認可孩子的努力,讓孩子肯定自己

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沒有完全的把握時,常常會在心裡打退堂鼓,影響自己的進步。例如孩子學習鋼琴,周圍的小朋友都已經做的很好了,孩子卻還是磕磕絆絆的,這時父母要認可孩子的努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付出父母都是看的到的,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這樣孩子肯定了自己,認為自己一定能行。

2、鼓勵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充滿自信

孩子的內心敏感,父母拿自己跟其他人作比較,會讓孩子產生恐慌的心理,如果不幸落敗,孩子就會受到打擊,逐漸變得敏感且自卑。

與其跟其他的孩子作比較,父母不妨在發現孩子的優點後鼓勵孩子,孩子從父母的鼓勵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認為自己是被重視,變的自信和陽光。

3、表揚孩子的進步,讓孩子持續進取

有鼓勵,孩子才會更有信心,及時表揚孩子,孩子才會做的更好。例如孩子這一次的考試成績與之前相比有了較大的進步,父母及時鼓勵孩子,孩子就會想要乘勝追擊,再接再厲,在之後的考試中都會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孩子喜歡退縮是在正常現象,如果父母只是在一旁一味的說教孩子,沒有“對症下藥”,孩子就很難發生大的轉變,讓“羅森塔爾效應”幫助父母更好的教育孩子,走出孩子成長中的困境。

“我不行”,孩子經常容易退縮,用“羅森塔爾效應”比說教管用

我是小寶媽媽,一個3歲寶寶的媽媽,在日常育兒中也遇到不少的育兒問題,在這裡希望能和各位寶媽一起分享、探討育兒知識和經驗,一起陪伴寶寶健康快樂成長!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