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這個假期,一部13年拍的韓國電影火了,它就是《流感》。

由於病毒的蔓延,今年我們擁有了一個超長的假期。宅在家裡無所事事,也由於氛圍使然,讓我重新翻出了這部電影。


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作為典型的韓國災難片,電影情節極具衝擊力。不論是開頭導演用一系列緊湊搖晃的鏡頭和利用車廂形成的逼仄空間來營造的令人壓抑的環境。

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還是盆塘疫情大爆發形成的一種絕望和世界末日感的視覺衝擊,再到體育場用吊車運送屍山的工業風畫面,都讓故事充滿了真實感和衝擊力。


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這樣一幅人間煉獄的場景呈現在觀眾的面前,觸目驚心。

雖然影片一些地方的處理仍略顯青澀,並沒有完全脫離偶像片的套路,但仍能看出其不斷進行的試驗和創新。

影片中的男主角姜智久是一個完美無私形象的救援隊員,與女主金仁海醫生相識於一場車禍。男主在整部影片中都表現出了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形象,而美女醫生相比之下人物塑造則立體和複雜的多。


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她對女兒的保護超越了一個醫生對職業道德的信仰,這也是不少觀眾為之吐槽的地方。很多人說她自私,但是殊不知這是真實的人性。

人們總是企圖在電影裡看到一些完美主義的東西,是對現實生活中人性黑暗的一種逃避,和對完美的一種嚮往。所以人們更願意看到的是醫生的捨生取義,在第一線治病救人,想看到的是為了全盆塘甚至全韓民眾的性命而放棄自己的女兒,想看一種英雄式的自我犧牲。

可是這就是人性。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母親,她也會害怕,也會恐懼,也會在別人面前痛哭,同樣也會為母則剛,闖入空無一人被封鎖的禁區去救自己的女兒。


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我喜歡韓國電影裡對人性的闡釋,對細節的把控。

當一個信奉軍令如山的軍人在接到上級射擊的命令後,心中卻出現了一條被親情感化的憐憫的縫隙,囤積在其中的是對生命的敬畏。在小女孩身前地面的線性掃射作為提醒,為他們爭取生還的時間,是他能做到的最大的妥協。


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而不得不佩服導演的高明之處,幾個鏡頭的銜接便把故事情節烘托至高潮,看到小女孩兒擋在母親的面前,大聲喊著:“不要開槍打我媽媽”時,我不爭氣的流下了淚水。


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士兵最終沒有將子彈射中女醫生致命之處,感謝他的“失誤”,在冰冷殘酷的真實中滲透出人性的溫暖。

看過電影的人一定不會忘了裡面還有一個關鍵人物,總統。是殺伐決斷的政客,也有性情中人的惻隱。面對白宮的步步緊逼,議員們漸漸妥協,決定放棄盆塘的人民。而千鈞一髮之際,總統力排眾議,堅決捍衛人民的權益,一時間形成了劍拔弩張的氣氛。


病毒面前寫盡人性的絕望與希望,《流感》到底為什麼又火了一次?

最終,總統勝利了,韓國勝利了,唯一的一個抗體保留了下來。但是不會有歌功頌德,不會有表彰大會,讓我們回到現實吧。理應成為全盆塘英雄的總統最後的結局卻只有下臺等著他。

這就是現實,為了維護美韓聯盟的穩定,愛民正直的好總統則註定會變成一顆棄子。

以個人英雄主義開篇,卻以集體利益戰勝個人英雄主義作為結尾。

這讓我們看到了韓國電影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