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二十年前澳門迴歸,馬雲東拼西湊了五十萬創辦阿里巴巴,李彥宏也從硅谷回到國內創辦了百度...對於中國搖滾,二十年前也正是中國搖滾黃金年代末期。現在的一二線樂隊,大多也始於那個時代...

九十年代被譽為中國搖滾的黃金年代,但九十年代何嘗不是我們所有人的黃金年代...

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1999年高虎在迷笛學校認識了張靜,而後一拍即合組建了“痛苦的信仰”,那會兒自刎謝罪的哪吒還沒有閉上雙眼。

高虎從迷笛畢業後和樂隊盤踞在了樹村,他們與同時期的樂隊一樣,在樹村創造他們精神的樂園。時至今日痛苦的信仰改名叫做痛仰,而他們也成為中國搖滾的中流砥柱……

大連的諾亞方舟酒吧,也是這一年惘聞完成了他們的首演。他們那會兒對於自己的風格,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他們當時肯定沒想到多年後成為了後搖/樂器搖滾的領軍人吧。

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河南新鄉二十年前還是炙手可熱的搖滾聖地,98年第一屆“中國新音樂演唱會”在這裡舉行。參與演出的有臧天朔、零點、唐朝、高旗和超載樂隊、眼鏡蛇、AGAIN輪迴樂隊、清醒、指南針、鮑家街43號等九支樂隊。

次年“中國新音樂演唱會”在新鄉體育中心繼續上演,這次由崔健、唐朝、黑豹、瘦人、花兒樂隊帶著搖滾,再次來到了這座“搖滾之城”。

瘦人樂隊在演出中突發奇想,高喊“背面的觀眾也是買了票的”,一個箭步衝下舞臺,對著舞臺背面的觀眾迎風而立,長髮在風中飄起來…

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進入千禧年被譽為中國伍德斯托克的迷笛音樂節,第一次舉辦在迷笛學校的大禮堂舉行。總共有三十支樂隊參與,每日觀眾近千人。

張帆說“第一屆迷笛音樂節非常特殊,免費的,紅磚牆的隔壁就是工地,所以很多光著膀子的民工師傅拿梯子趴那看。我說進來吧哥們,然後他們全部進來了。音樂就是這樣,自由,沒有等級,沒有富貴貧窮,是最直接最樸實的事情。”。

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這一年《自由的邊緣》上映,它講述了自1997年來聚居在樹村,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搖滾樂手和樂隊...這部紀錄片放在當時來看製作都並不算精良,但它卻很真實的為我們展現了那時樹村的樂隊們。

兩年後,《自由的邊緣之鑑證》上映,這部影片更為很簡單。沒有敘事,每個人回答幾個固定問題,你能看到極度貧乏的物質生活,異常飽滿自信或者無所事事的精神生活。

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2002年何勇點燃自家房子,被送進精神病院。4年後,竇唯點火燒了卓偉的汽車...何勇說“張楚死了,我瘋了,竇唯成仙了。”

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從這之後有人開始斷言,中國搖滾已死。但進入了21世紀後,全國各式各樣搖滾演出場所的湧現,搖滾樂的風格現在也屬於百花齊放的狀態。

2009年,第一屆草莓音樂節在北京通州的運河公園舉辦。有別於當時國內當時所有音樂節都在死磕搖滾,草莓音樂節開始走小清新的文藝路線。從而使許多未曾去過音樂節的人都開始去現場享受音樂。

由此開始中國音樂節開始井噴,從2009年的44場音樂節,到2016年的231場音樂節。彷彿搖滾樂的春天真的要到了...

中國搖滾走過的這黃粱一夢二十年

去年夏天愛奇藝即將推出的節目《樂隊的夏天》,彷彿又要將搖滾樂推向大眾的視野。可是看看前幾年的民謠,被大眾瘋狂消費後就被拋之腦後。而後的《中國有嘻哈》也是被主流文化過度消費後拋之腦後。

中國搖滾未來將是怎麼樣我並不知道,但唯一能肯定高喊“搖滾已死”的人其實距離搖滾越來越遠。不是搖滾已經死了,而是這些人已經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