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疫情令全球體壇癱瘓,沒有新比賽,CCTV5、CCTV5+翻來覆去播著老比賽,真是無聊死了。

微博上的網球新聞也盡是些花邊,例如球員們宅在家花式練球的小視頻,真是無聊死了——好吧,拉法曬廚藝還是可以看一下的。

你知道,人無聊的時候就會在互聯網上窮碧落搜刮些什麼。

這兩天我搜刮到兩部網球電影,竟都是沒看過的。

在豆瓣一部無評分、一部只有92人評價,都挺冷門。

但因為是網球題材,還是要看一下的。

《2nd Serve》(又名《歐文的網球賽》)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2012年美國片,豆瓣無評分、IMDb 5.6分。

一句話概括劇情:一個沉淪的快40歲網球職業球員,在一個三流俱樂部完成自我救贖,重新找回打球的熱情,還收穫了和女上司的愛情。

2nd Serve就是二發,網球術語,指一發失誤後你有第二次發球的機會。

用它比喻失意人生的再次出發,倒是蠻熨帖的。

喬什·霍普金斯飾演男主人公歐文,從別人的轉述可知,他曾經在青少年時期是優秀球員,轉戰成人賽也風光過一陣,有贊助商有粉絲有號召力,後來被賭球毀了職業生涯,在當地一家最好的俱樂部當教練,但酗酒、辱罵孩童球員、私生活混亂,曾經不如他的同儕是俱樂部經理,把他解僱了。

但除了網球他也別無專長,為了謀生,來到了另一家硬件軟件都很差的俱樂部。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這個俱樂部的幾個教練都是魚腩、練球的會員資質也慘不忍睹,球場都開裂長出了雜草。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片中還cue了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哈哈。

初來乍到的歐文懈怠度日,但一時熱血,答應了舊東家的挑釁。

兩傢俱樂部的第一次團戰,還以為會火花四濺。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結果一番叫囂和擺pose,實際竟然只是在中餐廳裡來一場大胃王比拼,歐文他們輸了。

氣急敗壞之際,歐文又下戰書,要在當地一個網球團體賽再戰。

這個團體賽賽制很奇葩,不過我還是介紹一下吧,有沒有參考性你來判斷。

打五場,一盤定勝負,搶8局。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第一場初級混雙比賽、第二場每隊派三名性別不限的職業球員接力雙打賽、第三場是一名職業球員搭一名業餘球員的男雙賽、第四場是6名女球員輪流上場的接力女雙賽、第五場是職業對職業的男單賽。

作為一個常年觀看職業網球比賽的影迷,必須得忍受片中呈現的糟糕的網球技藝。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即使歐文人設是職業球員,但他的動作和移動看起來也只是業餘3.0——頂多3.5的架勢。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歐文的網球賽》是運動喜劇,且不是R級,網球是劇情的核心元素,不僅事關人物身份,也是戲劇衝突發生的場所。

或許是彌補拍網球露怯,編劇給男主還加了一重愛好,業餘寫詩。

歐文寫了一首詩,就叫《二發》,也是點題了。

一條細線分開晝夜,分開光暗

一條細線分開隱藏與顯露

如此分明,毫無失誤

一生的勞累與玩耍

紅土球場被網刻出深痕,細白的邊緣

唯有在網球比賽裡愛毫無意義①

離開球場,愛是全部,是血肉心靈

賽場外的輸與贏

這次不要錯過記號,一條嶄新的線

二發屬於我們

(註釋①:在網球比賽的計分,用“love”表示“0”)

要說《歐文的網球賽》的最大意義,是向我們普及了一個金字塔底層職業球員的生涯之路。

歐文快40歲,打了二三十年網球,他曾經有一些成就,但沒有完成學業,所以就想,教網球也不錯,然後就開始當教練了,他一度嚴格地按表操課,但身邊仍有很多誘惑,他睡得很晚,在陽光下揮動球拍,曬黑了皮膚,卻可能得皮膚癌,大多數他教過的球員都比他要成功,就事論事,他只是個墊腳石,早過了可以不顧一切的年紀。

很多職業網球選手都想有一番成就,結果呢,後來都是去當了網球教練。事實如此,他們是體制下的產物,除了網球,他們什麼都不會。

但不管是打球還是執教,終歸是要給自己的工作找到一些意義,打出名堂或者教出一個打出名堂的人,都會成為一艘帶你穿過迷霧的船。

影片結局沒有流俗地讓歐文贏下比賽,他在大比分落後時,用不入流的手段干擾對方發球,獲得喘息後絕地反攻,一度迫近比分,但最終還是輸掉了比賽。

講真,要真是安排他贏了,那就更噁心網球了。

但歐文,顯然也沒有太沮喪,俱樂部的人都過來擁抱他,對手也過來發offer。

有時候你輸了,但似乎你收穫了更多。

當然,這是在電影裡,若在現實,成王敗寇,輸了就趕緊收拾球包離場吧,連一句雖敗猶榮,都顯得矯情。

《Break Point》(破發點)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2015年美國片,豆瓣6.4分、IMDb 6.0分。分級是R級。

一句話概括劇情:為了贏得參加大滿貫男雙賽事的機會,一對已經關係疏遠的兩兄弟重新結對。

Break Point就是破發點,網球術語,指對手發球局你再拿一分就破發。

傑瑞米·西斯托飾演哥哥吉米,大衛·瓦爾頓飾演弟弟達倫。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達倫提到他已33歲,那吉米應該更老,雖然對於雙打選手來說,年齡的range會寬一點,但這個年紀還在底層小賽事混,無疑也是艱辛討生活的狀態。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片中cue到了現實中男子網壇最成功的雙打搭檔布萊恩兄弟,這倆就是年過40仍在打,雖已喪失曾經的統治力但還有一定競爭力,不過他們也宣佈在2020年美網之後將退役。

達倫當了7年的代課老師,一朝失業,班上一個11歲的男孩一路追隨他,像是原生家庭疏離後的情感寄託,又像是有點莫名的情愫。

吉米則是場上吊兒郎當、場下酗酒講髒話的混蛋樣,戰績不怎麼樣,但自視還頗高,反正就是輸球怪搭檔怨對手、贏球則姿態囂張的那種人。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兄弟倆應該年輕時搭檔過,但喪母后哥哥甩下弟弟和另一個看起來更厲害的球員結對,自此兄弟疏遠,但哥哥也沒打出名堂來。

吉米想最後再衝擊一下大滿貫資格,可他的搭檔已經被氣跑了,找別人也都被拒,於是只好回過頭來求弟弟組隊。

浪子哪會輕易轉性,但好在他倆有一個善良又包容的父親當橋樑,兄弟倆一波三折地還是攜手走上了賽場。​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他們起步要打的是大滿貫的資格賽的資格賽。影片裡並沒直接提US Open,只說Open,不過應該是指美網。

資格賽的資格賽拿了頭名,就能去打資格賽。

但這個資格賽並不是美網自身的直接資格賽,而是美國一項小型賽事,拿了冠軍可以參加美網而已。

可能類似於澳網在中國舉辦的澳網亞太區外卡賽那種。

最誇張的情節出現在資格賽最後決賽,吉米達倫錯失了賽點,然後被對手在自己發球局拿到了賽點。也就是說,對手拿到了破發點,同時也是賽點。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此時正要發球的達倫,突然走向觀眾席,向一個他暗戀許久的女生激情表白,問題是女生的男友就坐在身邊,這個女生也是達倫父親的僱員。

一是罔顧網球比賽規則,球員是不能跟觀眾交流的,更別提私自中斷比賽走上看臺;二是三觀相當不正,男小三公開搶人,處理感情問題非常兒戲,而那個女生也當場接受了。

吉米的行為也很奇葩,他曾經拍下主裁與女球員不正當關係的視頻,以此威脅主裁讓11歲男孩未經培訓直接當上了球童,當達倫走上看臺時,也威脅主裁不準給警告,真是把網球圈黑出翔了,USTA(美國網協)應該告他們啊。最詭異的是,這時他們的對手竟然沒有抗議,導演當他們是死人吶。

影片最後也是沒安排兄弟倆贏下比賽,達倫在關鍵分回球出界,他們輸了,大滿貫夢碎。

確實他們也不配贏,看看吉米賽後握手的行徑:表面上是祝福對手(對手之一是他的前搭檔),還以過來人的口吻分享網球理念,但實際上他只是為了把粘了自己陰毛的網球在對方臉上摩挲。真是惡趣味,對方也沒有對不起過他,贏球也是靠自己實力。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亞當·德維尼在本片中客串,依然是演他擅長的傻樣,而吉米的那個惡趣味,就是他教的​。

破發點上的二發: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不管是《歐文的網球賽》裡的歐文,還是《破發點》裡的吉米達倫,都是職業網壇的底層球員,網球題材的影片對準這類人群,還是挺善意的。

我們看網球比賽,總是崇拜那些頂尖高手,他們打出的球賞心悅目,但這個行業,以及每個行業,都有很多底層人群,光有top,也構不成一個健全的行業生態。

疫情影響網壇,賽事都停擺,大牌球星或許反而可以藉機休養生息,但那些排名100名外開的球員,本就靠打比賽入不敷出,沒比賽打更是斷了糧米。

又比如疫情影響娛樂圈,很多劇組停工,但受影響最大的並不是明星們,他們吃老本已夠吃幾輩子,受重創的是沒開工就沒錢掙的那些美術、道具、燈光、場記……

從比賽橋段的觀賞性來看,這兩部電影都不夠對味;從成片的完成度來看,也沒什麼亮點。但就是因了是拍網球,還是能讓網球迷愉快觀影,用影片中一句解說詞來講就是:我從沒想過這麼糟糕的比賽還能這麼好看。

當然,前提是,我們正處於一個長期沒有網球比賽可看的無聊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