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作文的特點及應對策略,“分析性作文寫作”

提要:隨著2020全國高考第一次模擬題的落幕,我在上篇文章裡挑選了幾個優秀的作文題目供大家思考。我們會發現這些作文題目有一些共同之處:

第一,觀照當下,作文題目都映射到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代精神,國家領導人對新時代青年人的要求和期許。即使有的題目表面上沒有提到,但實質上、在寫作時必須關照到時代。

第二,作文的任務性很強,個性性很強,即就是你必須要對某一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

第三,考查的形式多樣化,有成長日記、有駁論文、有辯論稿、有書信、有采訪稿。

我敢負責任的說:如果你不關注當下實時,作文沒有獨特見解,不瞭解一些應用文章的寫作,即使書寫工整,字體俊美,文采飛揚,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文章具有詩情畫意,那麼你的作文也絕不會上42分。因為國家選拔的是能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國之棟樑,不是文學家。

分析性作文寫作

首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分析性文章?

2020高考語文作文的特點及應對策略,“分析性作文寫作”


2020高考語文作文的特點及應對策略,“分析性作文寫作”

示例分析


2020高考語文作文的特點及應對策略,“分析性作文寫作”

分析:一則材料,三段話,兩個背景,兩種觀點,一種形式。

第一段話裡,第一個背景是:19世紀20世紀之交,中國國貧民弱,國人靈魂麻木;第二個背景是:21世紀,中國國富民強,人們卻遭遇了“非典”和“新冠”兩次疫病的襲擊。

第一個時代背景也就是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原因),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普遍的家國情懷和是時代責任(本質關係),救亡圖存(措施,棄醫從文)。第二個時代背景人們遭遇了“非典”和“新冠”兩次疫病的襲擊(原因),材料第二段做了一個假設,魯迅先生活在當下,“是應該棄醫從文,還是應該救治國人病痛的身體?”兩種觀點。

第三段話,兩種觀點,兩個立場,“應該”還是“不應該”,考試在寫作時,必須圍繞第一個背景魯迅先生的選擇,無論選擇“應該”,還是選擇“不應該”都要從“家國情懷,時代責任”立論。形式上要求是辯論詞。

下面我展示一個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文題目範例及範文,希望大家可以模仿寫作

題目:

3歲的託尼把手伸進瓶子,抓了滿滿一把糖,可是瓶口太小,手出不來了。他一顆糖也不想放棄,手又拿不出來。“哇”的一聲哭了。

一個農場主獎勵工人除工資外還可以隨便拿走一籃水果,20歲的託尼看中了最多的那個,可沒拿動,他又換了個小點的,高興的搬走了。

老闆說誰幫公司追回30萬債就給誰10萬,大家都失敗了。58歲的託尼也申請試試,兩天後就將追回的20萬交給了老闆。原來,他跟人說,你只還二十一萬就算結清了,對方終於還款,他也得到了1萬的獎金。

閱讀材料,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擬題目,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字數800。

尊敬的主席、評委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生活中總是伴隨著大與小的選擇,如利益大小的選擇,成功大小的選擇,追求大小的選擇。於是,總會有一些人像文中的託尼一樣放大取小放多取少。我方認為:託尼的舉動看似明智,實則非明智之舉。原因有三。

第一,就客觀條件而言,託尼還有更多選擇的空間。公司獎勵的水果,大的拿不動,可以在中等大小上多試幾次;30萬元的欠款要不回來,則可以在29萬、28萬、27萬上考慮考慮,所以託尼在這樣巨大的選擇空間上一味地取小,是非常不明智的。就拿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來說,一個考生估完分數準備報志願時才發現分數處於清華大學的邊緣,為了保險,他放棄了,那麼按照對方辯友忽視中間發展空間,放大取小的觀點,他難道該填報三類本科院校嗎?這顯然是一個謬論。

第二,就主觀條件而言,託尼缺乏對事情的全面認識,思維上有極端傾向。對於一件事物,遠不止一種選擇結果,而託尼思想範圍卻只剩大小兩個標杆,不能把握利益大小的變化範圍。於是在極端選擇中,失去了很多可獲得的利益。其實,當他抓了一大把糖,手卡在瓶口時,他只要稍微放下一些,就能在相同條件下拿到最大量的糖果。不過很可惜,年幼的託尼就像對方辯友說的一味取笑,最後連一塊糖也沒吃到。而生活中精明的理財者,不會把雞蛋放到山尖上,也不會把雞蛋埋在地裡,而是會選擇環境條件下最恰當的位置以便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託尼一味舍大取小的舉動是否明智顯而易見。

第三,就社會形勢看,在當今社會,競爭的壓力時時伴隨著我們。託尼一味放大取小與社會現實形成強烈反差。因為在這個社會浪潮中,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和選擇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在利益大小的選擇面前,為了保險起見,我們或許也會像託尼一樣放大取小,然而在競爭上,放大取小有時就意味著放大就虧。設想如果當時另有一個員工要回25萬元的欠款,他豈不是虧大了?個人競爭尚且如此,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這樣,一個企業的投資經營,不僅要考慮自身情況,還要注意與其他同行企業的比較關係,否則,一味舍大取小,會使自己處於競爭中的不利地位,面臨倒閉的危險。

綜上所述,無論從客觀條件、主觀因素,還是從社會形勢上看,託尼放大取小、放多取少都存在錯誤,所以我方堅持認為:託尼放大取小放多取少非明智之舉。

謝謝大家!

解析:以辯詞的形式入文,正、反方觀點可以盡在文中展示出來。一般考生用辯詞來寫作,往往是以對話的形式展示兩方的辯論過程。本文作者為了彰顯自己的新穎立意,則在列出正、反兩方觀點後,以反方一辯的陳詞為主體,這種安排就顯示了考生技高一籌。在文中,作者化身為一辯,認為託尼的舉動看似明智,實則非明智之舉,然後從客觀、主觀和社會形勢三個方面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層層深入,既有理論分析,又能聯繫實際,深刻而形象。

聲明:下篇文章我們繼續來看這種分析性作文寫作,及一些常見的應用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